- α-1-酸性糖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诊断和预后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据文献报道,2008年全世界新发结直肠癌病例有120万例,死亡60万例^[1],是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α-1-酸性糖蛋白(alpha-1-acidglycoprotein,AG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是人类血清中含糖量最高(约45%)、酸性最强(PI:2.7~3.5)的糖蛋白。
- 韩潞江勇韩东兴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化
- 有合并症的老年腹股沟疝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前路腹膜前修补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人,传统的硬膜下及连续硬膜外麻醉使其中一部分有合并症的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股沟区神经阻滞麻醉,结合前进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有合并症的老年腹股沟疝86例,近期随访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 张波谭卫林洪丽霞邵玉芳韩潞孟军
- 关键词: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腹股沟疝合并症腹膜连续硬膜外麻醉前路
- Ⅲ期结肠癌辅助化疗过程中血清CEA和TIMP-1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癌胚抗原(CEA)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30例,以mFOLFOX6方案进行12周期化疗。化疗前(d0)、第1周期后(d4)、第2周期前后(d14、d18)、第6周期前后(d70、d74)分别采集血样,分别测定CEA和TIMP-1水平。结果血清CEA水平6个时间点分别为(1.66±0.35)、(1.16±0.26)、(1.71±0.28)、(1.69±0.51)、(1 63±0.16)、(1.61±0.20)μg/L,化疗中除d4与d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点CEA水平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IMP-1水平6个时点分别为(150.70±15.32)、(153.53±16.91)、(166.28±12.64)、(190.81±1 1.73)、(140.48±12.30)、(145_20±10 49)μg/L,d4、d14与d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18与d0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化疗过程中,CEA保持稳定,而TIMP-1在化疗开始第2周后有一过性升高。
- 闾晨涛韩潞江勇韩东兴
- 关键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腹股沟区前路腹膜前应用解剖与疝修补术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特点。探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9月,对82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开放性腹股沟区前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的病人进行术中术后观察。结果腹横筋膜由前后两层组成,前层和腹壁下血管下方有足够大的间隙放置补片;术中神经阻滞麻醉的止痛效果满意。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5min。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住院2~5d,平均3d。82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无明显腹股沟不适及异物感,无一例复发。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特点来看,此处有足够大的间隙放置补片遮盖耻骨肌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腹股沟区前路腹膜前疝修补术两种技术结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张波谭卫林李永洋洪丽霞韩潞孟军
- 关键词: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腹股沟疝疝修补术
- 经皮机械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吸栓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机械吸栓装置给予PMT治疗。依据患者术中及术后造影情况、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随访情况评估患者的静脉复通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88.89%)血栓一期Ⅲ级溶解,2例(11.11%)血栓一期Ⅱ级溶解;6例(33.33%)患肢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均在一期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PTAS);术后患肢大腿周径较术前减小1.8~3.5 cm,平均(2.4±0.6)cm。18例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0.0±1.5)d;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无下肢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等严重PTS发生。结论 PMT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方法,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王长春庄小龙韩潞
-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125)I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腹腔内恶性肿瘤的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125I组织间植入术主要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近来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在其他实体肿瘤中的治疗中亦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拟探讨腹腔内恶性肿瘤125I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月本院治疗的腹腔内恶性肿瘤20例,其中肝转移灶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8例,胰腺癌3例,直肠癌盆腔复发2例。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采用CT复查评价,局部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3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70%。结论:125I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腹腔内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接受,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吴同胜韩潞谭卫林
- 关键词:腹腔内肿瘤放射性粒子
-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性下腔静脉综合征2例
- 2015年
-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性下腔静脉综合征( 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例急性血栓性IVCS患者临床资料。行介入诊断同时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后第3、5、7天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根据血栓情况移动溶栓导管及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出院随访下腔静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2例患者下腔静脉血栓全部溶解,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良好,未见血栓形成。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血栓性IVCS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 王长春韩潞倪良红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血栓形成置管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脂肪酸合成酶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是唯一有能力在细胞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蛋白。由于肿瘤组织对脂肪酸的需求旺盛,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常见FAS过表达。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FAS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AS平均为20.77±10.56 mg/L,对照组FAS水平为10.33±5.6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Ⅱ、Ⅲ及Ⅳ期患者FAS水平分别为13.24±11.43、24.20±11.87和35.44±12.18 m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FAS水平分别为16.46±10.58、20.38±11.87和25.84±10.88 mg/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AS水平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以对其作为评估肿瘤进展情况的标志物的可行性作进一步研究。
- 闾晨涛韩潞江勇韩东兴
-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 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或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患者间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和瘦素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闾晨涛江勇韩潞韩东兴
- 关键词:结肠癌脂肪因子抵抗素瘦素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间入路术式与侧方入路术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间入路术式与侧方入路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上海建工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侧方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术中血管损伤率、癌指标活力(Plk2、Livin、TK1、Xia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镇痛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患者Plk1、Livin、TK1和Xiap水平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血管损伤率为25.5%(12例),高于对照组的6.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方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灶切除彻底,癌指标活力明显降低,利于患者预后。
- 韩潞刘兵谭卫林
- 关键词:右半结肠肿瘤腹腔镜根治术中间入路侧方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