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虫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流行病学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棘球蚴
  • 2篇棘球蚴病
  • 2篇出血热
  • 1篇带毒率
  • 1篇带绦虫
  • 1篇毒率
  • 1篇旋毛虫
  • 1篇旋毛虫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0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0篇韩松
  • 8篇宋壮志
  • 5篇霍守梁
  • 5篇李昕
  • 5篇张斌
  • 4篇白利
  • 4篇吴翠萍
  • 3篇郭卫东
  • 2篇姜晓峰
  • 2篇雷霞
  • 2篇卢爱桃
  • 1篇南晓伟
  • 1篇跃华
  • 1篇任利民
  • 1篇海岩
  • 1篇张宇耕
  • 1篇罗云

传媒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基线抽样调查与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和程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内蒙古11个盟市的36个旗(县、市、区)进行棘球蚴病流行基线抽样调查与分析,各旗(县、市、区)调查约3200人,采用超声检测诊断人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并记录信息。在调查村养犬户随机采集犬的粪样(每户1条犬),采用ELISA法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内脏剖检法检查家畜(羊)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22个旗(县、市、区)发现棘球蚴病患者,其中牧业区15个、半农半牧区5个、农业区2个。发现病例数最多旗县为西乌珠穆沁旗(16例,占21.6%),患病率介于0.10%~0.50%的旗(县、市、区)有6个,介于0.03%~0.10%的有16个。共调查115155人,共检出74例棘球蚴病患者,均为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11%(74/115155)。女性(患病率0.08%,51/60544)、30~59岁年龄段(占比60.81%,45/74)、牧民(占比55.41%,41/74)文化程度为小学(患病率0.10%,39/39237)和游牧人群(患病率0.29%,6/2097)人群是高风险人群。36个旗(县、市、区)采集犬粪17909份,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84%(330/17909)。26个旗(县、市、区)发现阳性犬粪,犬粪阳性率≥5.00%的有1个(新巴尔虎右旗11.75%),1.00%~5.00%的有18个,0.29%~1.00%的有8个。33个旗(县、市、区)共检查羊32100头,羊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46%。14个旗(县、市、区)发现棘球蚴患病羊,患病率介于0.10%~7.30%,患病率>1.00%的旗(县、市、区)有3个,均为牧业区。结论内蒙古棘球蚴病流行范围较广,整体流行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分布特征,应加强重点地域和人群的防控工作。
韩松雷霞聂莉罗文博姜晓峰
关键词:棘球蚴病基线
内蒙古2015—2023年棘球蚴病病例特征分析
2025年
为了解内蒙古2015—2023年棘球蚴病变化趋势,收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23年内蒙古棘球蚴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3年内蒙古12个市(盟)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500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18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4例(占21.0%),从2021年起报告病例数明显减少。地区分布中,锡林郭勒盟(202例,占40.4%)、赤峰市(144例,占28.8%)、呼伦贝尔市(52例,占10.4%)的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男性病例255例,女性245例,男女性别比为1∶0.96。病例职业以牧民(151例,占30.0%)、农民(145例,占29.0%)、家务及待业人员(104例,占21.0%)为主。病例年龄5~97岁,主要集中在30~69岁年龄段,其中50~5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为127例(占25.4%),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116例,占23.2%)。2015—2023年,内蒙古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于2018年达到高峰,2021年快速下降,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继续加强传染源管理、人群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
罗文博雷霞韩松张宇耕燕鸽跃华姜晓峰
关键词:棘球蚴病病例特征
Real time RT-PCR与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中汉坦病毒检测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比较Real Time RT-PCR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带毒率的差异,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秋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区捕获啮齿类动物,对捕获的啮齿类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取122只鉴定后的鼠进行无菌解剖取肺组织,提取RNA,用Real Time RT-PCR扩增汉坦病毒目的基因,同时将122份肺组织冷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rect immunofluorescenee,DIF).结果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HFRS疫区是以黑线姬鼠为主的混合疫区,捕获鼠类8种共422只,鼠类平均密度为14.81%.在检测的122份鼠肺中,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27份鼠肺样品检测到HV核酸阳性,且均为HTNV型,鼠带毒率为22.13%,其中黑线姬鼠16份,占阳性鼠的59.26%.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为:3份鼠肺样本为阳性,鼠带毒率为2.459%,3份阳性鼠肺均为黑线姬鼠.利用统计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1.892,P<0.01).结论 与DIF法相比,Real Time RT-PCR检测HV阳性率更高,采用DIF方法可能会低估内蒙古自治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的疫情情况.
南晓伟宋壮志韩松张玉峰郭卫东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体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报告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为了解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流行现状和势态,评估十年来防治效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共检查了5830人,血清阳性723人,阳性率为12.40%。查出包虫病患者11例,平均患病率为0.19%。各调查点血清学阳性率以白音图嘎最高(27.63%),其次是嘎咳图(20.44%)。患病率以阿巴嘎旗最高,为0.37%,其次是扎鲁特旗(O.30%)。男、女性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80%,15.30%,患病率分别为0.31%和0.09%。血清学阳性率50~54岁组最高,为19.72%,其次是65~69岁组(16.28%)。血清学阳性率和患病率以文盲最高,分别为16.94%和0.54%,阳性率有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分布以牧民及家庭妇女比较高;蒙古族高于汉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主要分布于牧区和农区。本次调查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仍然高于过去调查的结果,提示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防治工作是相当迫切和艰巨。
张斌李昕宋壮志韩松霍守梁
关键词:包虫病
内蒙古自治区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旋毛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科学合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进行旋毛虫病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本次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个点,平均血清学阳性率为6.37%,高于全国同期调查水平。地区分布以白旗最高(22.04%),农村地区血清阳性率(6.52%)与城市地区血清阳性率(5.82%)无显著性差异;人群旋毛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以70~74岁组最高(8.57%),女性平均血清学阳性率(5.81%)与男性(7.05%)有显著性差异;经常生吃狗肉人群旋毛虫血清阳性率(9.8%)高于从不生吃狗肉人群阳性率(6.1%)(5.88%);不分生熟器皿人群旋毛虫血清阳性率(4.54%)明显低于区分生熟器皿人群阳性率(7.59%)。结论内蒙地区旋毛虫病流行因素基本与生吃猪肉关系不大,与生吃狗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其它危险因素尚待调查。
宋壮志韩松吴翠萍白利霍守梁张斌李昕
关键词: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内蒙古猪带绦虫及囊虫病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区猪带绦虫病及囊虫病流行现状和势态,评估十年来防治效果,为制订新世纪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建设及保障我区人民健康服务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3步抽样到点,用问卷调查、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672人。其中采血检测5220人,阳性36人,平均血清学阳性率为0.69%。结论人群平均血清阳性率低于我区1996- 1998年调查的囊虫病平均血清阳性率(10.78%)。与国内同期调查比较,人群囊虫病血清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阳性率0.576%
李昕张斌宋壮志韩松霍守梁白利吴翠萍
关键词:猪带绦虫囊虫病寄生虫
内蒙古自治区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报告
2007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肠道蠕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十余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肠道蠕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及其他线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查抽取2周岁以上人群500人为调查对象。15个点共调查7766人蛲虫卵。结果本次调查的受检率在80%~95%。感染人数为115人,平均感染率为1.48%。全区蠕虫单一虫种的感染率为1.44%,感染2种的感染率为0.04%,其中钩虫、蛔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03%、1.15%、0.31%。结论虽然目前我区肠道蠕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感染率(6.12%),但不能认为我区已达到控制标准。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卫生习惯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而要在全区范围内达到基本控制肠道蠕虫感染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韩松张斌李昕宋壮志霍守梁吴翠萍白利
关键词:肠道蠕虫
内蒙古自治区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弓形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2.用ELISA方法进行弓形虫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8个盟市、17个旗(县区)20调查点1347人,其中,阳性数:86人,平均血清学阳性率为6.39%。地区分布特点以以半荒漠草原景观带为最高(36.35%);人群弓形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以75岁以上人群为最高(60.00%);养猫时间大于10年人群血清学阳性率(27.78%)明显高于养猫少于10年人群;偶尔饭前洗手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12.2%)明显高于经常饭前洗手人群阳性率(4.6%)。经常生食牛乳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50.00%)显著高于从不生食牛乳人群(6.00%)。结论内蒙地区人群弓形虫病血清学流行因素与养猫时间、不良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有关。其它危险因素尚待调查。
霍守梁宋壮志张斌李昕韩松白利吴翠萍
关键词: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08-2011年内蒙古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监测分析
2012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它感染后能长时间带毒并排出病毒,是人类的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的疫区分布于四大洲(亚、欧、非、美)32个国家[1-2]。
卢爱桃郭卫东宋壮志韩松霍丽霞刘宝龙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密度带毒率
内蒙古地区乙型肝炎报告质量调查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的报告现状。方法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方式对现场调查病例和网络报告病例进行核查统计。结果本次共调查23家医疗机构,收集了2416例乙肝病例。全区乙肝病例报告率为85.94%。2008年乙肝病例报告重卡率为1.15%,2007~2008年跨年度重卡率为1.42%。乙肝病例现场诊断与网络报告的诊断类型一致率为79.30%。临床医生对乙肝病例诊断、报告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结论乙肝病例报告混乱是全区乙肝病例常规监测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漏报、重复报告以及错误报告同时并存。
卢爱桃郭卫东任利民海岩罗云宋壮志韩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