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椎动脉
  • 2篇寰椎
  • 2篇解剖学
  • 2篇颈椎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解剖
  • 1篇影像学
  • 1篇置钉
  • 1篇融合术
  • 1篇上颈椎
  • 1篇上颈椎不稳
  • 1篇枢椎
  • 1篇椎动脉沟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椎弓根置钉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安徽省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韩春
  • 3篇廖旭昱
  • 3篇张银顺
  • 3篇杨庆国
  • 2篇华兴一
  • 1篇房传武
  • 1篇徐军
  • 1篇陈登俊
  • 1篇张建湘
  • 1篇郭涛
  • 1篇叶杨林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统计中国人寰椎椎动脉沟解剖变异发生率,对发生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是否能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选取国人干燥寰椎骨标本160例,统计沟环变异发生率并分类,用国产游标卡尺对出现变异的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了解发生变异的侧别能否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60例标本中存在沟环者共26例,其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20例。椎动脉沟钉道处骨内最低高度在后环变异侧为(2.95±0.22)mm,侧环变异侧为(2.94±0.32)mm,上突变异侧为(4.72±1.04)mm,下突变异侧为(3.18±0.40)mm,吻突变异侧为(4.09±0.72)mm。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变异对椎弓根置钉有明显影响,发生椎动脉沟全环变异及下突变异侧别不适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发生椎动脉沟上突或者吻突变异时,宜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
韩春杨庆国张银顺廖旭昱
关键词:寰椎椎动脉沟椎弓根解剖学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治疗C1-2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8例C1-2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取髂骨植骨,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7.7岁;病程3d~30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和(或)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影像学均提示存在寰枢椎脱位和(或)不稳,JOA评分8~15分,平均11.4分;术后门诊随访,定期复查X线、CT和MRI,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JOA评分。结果:18例患者72枚螺钉成功置入,寰枢椎复位及固定满意,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分;患者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断钉及寰枢椎不稳现象。结论:对C1-2不稳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固、融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但不推荐对存在寰椎椎动脉沟、后弓变异患者使用该技术。
韩春杨庆国张建湘华兴一张银顺廖旭昱
关键词:寰椎枢椎关节不稳定性脊柱融合术
下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观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下颈椎前路手术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取20具尸体的C3~7段作为解剖标本,作两侧椎动脉孔内缘间距、椎体横、矢径、椎动脉孔内缘和椎弓根内缘间距、椎动脉孔内缘和椎体外缘间距、椎动脉孔内缘和钩突关节内外缘间距、椎动脉孔前后缘与椎体前后缘的垂直距离、椎动脉孔矢径的测量。(2)选30例已确诊为颈椎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为检测对象,用CT测量上述数据。结果:(1)C3~7两侧横突孔内缘间距、椎体横径、椎体矢径、C3~6椎动脉孔矢径逐渐增大。(2)钩突内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在6mm之内,C3~6椎体外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不超过3mm。(3)C3~6横突孔矢径和椎体矢径比值恒定(30.32%~31.86%),C3~5椎动脉孔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逐渐减小,C3~5椎动脉孔后缘与椎体后缘距离逐渐增加。结论:本文的测量数值与不同个体的椎动脉资料相结合,为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廖旭昱杨庆国华兴一张银顺韩春叶杨林
关键词:颈椎椎动脉影像解剖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后路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同时扩大侧隐窝,部分患者需要同时扩大神经根管,对受压神经根充分减压。结果本组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452例,术后随访305例,优263例,良31例,差11例,优良率达96.3%。结论MED在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脊柱稳定性好,适用于治疗单侧1个间隙或同侧2个间隙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陈登俊房传武郭涛徐军韩春
关键词: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