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蜜 作品数:1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运用英美文学教学启迪大学生思辨能力 被引量:2 2014年 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语言的障碍,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习者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更加突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目前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思辨能力的教学形式分为两类:一是独立式,二是依托式。依托式教学法可以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某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讲授英美文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成因后,尝试通过改进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陈雅蜜 方静 田双关键词:英美文学 教学 思辨能力 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对文学翻译的研究需要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人类历史的大语境下加以认识。即社会文化决定文学翻译... 陈雅蜜 赵琳娜关键词:社会文化 文学翻译 文献传递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尊严与现实悲剧 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女性人物的作品在西方近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作者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传统风俗和社会价值观。无论是沉沦或诞生、挣扎或觉醒还是爆发与崛起。然而因为时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以及社会环境、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这些女性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本文将对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尊严和现实的悲剧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陈雅蜜关键词:英美文学 女性 悲剧 现实与自由交织中的舞者——评《欢乐之家》的悲剧美 2012年 伊迪斯·华顿代表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身上交织着对奢华生活的崇尚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的矛盾与斗争,她最终以个体牺牲换取自由与清白。莉莉的的悲惨结局是无法避免的,但她身上种种美好的品质以及她的坚持与倔强,使她悲剧般的人生平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鲜亮。 陈雅蜜 李雪关键词:《欢乐之家》 自我毁灭 酒神精神 悲剧美 试论《夜色温柔》中悲剧形成的原因 2012年 《夜色温柔》是反映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人生悲剧观的经典之作,它融入了作者本人切身的遭遇。本文认为,小说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迪克个人的性格与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迪克的自我放逐的命运悲剧,并以此来表达悲剧所体现的一种崇高美。 陈雅蜜 文虹关键词: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 《哈利·波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评析 被引量:3 2012年 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球,为沉闷已久的文学界带来勃勃生机。此小说随后被拍成了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虽然《哈利·波特》被多数评论家认为这只是一种流行现象,因此将其仅仅划归为"儿童影片"的范畴,但是它是集众多影片传统之大成的"混血"精灵,魔幻与现实交相辉映,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映射了社会生活。因此本文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从而发掘作品中反映的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陈雅蜜关键词:《哈利·波特》 魔幻 现实主义 电视纪录片《美丽的中国》解说词的认知翻译研究 2014年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推广有利于促进积极正面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传播。《美丽的中国》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英国广播公司历时四年共同摄制而完成,众多精彩而真实的画面为观众呈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荣获多项国际性大奖并为国内外广大观众一致称赞。《美丽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形象、 陈雅蜜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翻译研究 解说词 人文景观 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批判性思维旨在培养学生从不同层面出发,理性看待事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进而形成独有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知识点的学习,忽略对语言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导致不少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低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尝试通过研究改进大学英语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陈雅蜜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大学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培养 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现状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陈雅蜜 曹莉莉关键词:高校英语 教学过程 批判性思维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2012年 电影《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里的主人公莉莉·巴特追求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在金钱至上、庸俗腐朽的社会大背景下,这种源自生命自身需求的内驱力使她与社会常常发生层层递进的冲突,造成悲剧。莉莉·巴特以个体牺牲而换取独立与自由,这昭示着人生的悲剧,闪耀着殉道者圣洁的光环。追求享乐的男权社会带来的冷酷与现实使莉莉连同她最初的美好理想一同彻底毁灭了,在金钱与爱情的矛盾中备受煎熬,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也注定了她无法避免的悲剧结局,但她身上种种美好的品质以及她的坚持与倔强为她的悲剧人生平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鲜亮。 陈雅蜜 余潇关键词:自我毁灭 悲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