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蕾

作品数:11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肠癌
  • 4篇预后
  • 4篇直肠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胃癌
  • 4篇结直肠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肠肿瘤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3篇胃肿瘤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结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腹腔镜辅助
  • 2篇右半结肠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作者

  • 11篇苏向前
  • 11篇陈蕾
  • 9篇邢加迪
  • 9篇崔明
  • 9篇张成海
  • 8篇姚震旦
  • 8篇张楠
  • 7篇杨宏
  • 4篇姜北海
  • 4篇刘茂兴
  • 4篇徐凯
  • 3篇王早早
  • 3篇谭非
  • 2篇吴蔚
  • 2篇吴帆
  • 1篇武爱文
  • 1篇季加孚
  • 1篇李子禹

传媒

  • 7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者。排除标准:术中腹腔镜探查可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腹腔游离细胞学阳性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59例)和<65岁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分析≥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65岁组术前基础疾病发生率为44.1%(26/59),明显高于<65岁组的20.2%(26/129)(χ^2=11.570,P=0.001);≥65岁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为64.4%(38/59),高于<65岁组的40.3%(52/129)(χ^2=16.625,P=0.001)。≥65岁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少于<65岁组[(28.9±10.7)枚比(36.1±15.4)枚,t=3.271,P=0.001]。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26/188),术后30d病死率为1.6%(3/188)。其中≥65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20.3%(12/59)和3.4%(2/59),略高于<65岁组[10.9%(14/129)和0.8%(1/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基础疾病(OR=0.223,95%CI:0.053~0.944,P=0.041)是≥65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0.0%。≥65岁组和<65岁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
姚震旦崔明邢加迪杨宏张成海张楠刘茂兴陈蕾谭非徐凯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并发症预后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刘茂兴徐凯谭非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肺部感染术后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单纯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高危患者随访的针对性和早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16例(6.0%)患者术后出现单纯性肺转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6例术后单纯肺转移患者中单侧肺转移10例,双侧肺转移6例;原发灶根治术后至诊断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3.9月;81.3%(13/16)的肺转移患者是经胸部增强CT诊断。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原发肿瘤部位、TNM分期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肺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P=0.003,OR=5.503,95%CI:1.794—16.884)和术前CEA水平(P=0.019,OR=4.319,95%CI:1.269—14.69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和术前CEA水平异常增高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对这部分患者术后要加强随访,常规行胸部增强CT检查。
张成海陈蕾崔明邢加迪武爱文李子禹季加孚苏向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根治性手术肺转移
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NF—E1b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后随访资料;男性96例,女性72例;年龄(57.8±11.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组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中45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NF-E1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NF-E1b的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F-E1b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配对癌旁正常组织NF-E1b的表达阳性率为17.8%(8/45),明显低于癌组织的67.9%(11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76,P=0.000)。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X^2=4.862,P=0.030)、TNM分期(X^2=10.969,P=0.002)、淋巴结转移(X^2=7.390,P=0.008)以及肿瘤远处转移(X^2=17.887,P=0.000)有关。中位随访时间23(1~77)月;NF-E1b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18.4%,低表达者为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P=0.034)、肿瘤大小(P=0.003)、TNM分期(P=0.000)、肿瘤浸润深度(P=0.009)、淋巴结转移(P=0.000)、肿瘤远处转移(P=0.000)及NF—E1b表达水平(P=0.001)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4cm(HR=2.193,95%CI:1.334~3.603,P=0.002)、发生远处转移(HR=2.064,95%CI:1.160~3.672,P=0.014)及NF—E1b高表达(HR=1.994,95%CI:1.068~3.724,P=0.030)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F-E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NF-E1b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徐凯陈蕾邸佳柏王早早汪爱东吴蔚吴帆姜北海苏向前
关键词:结直肠癌靶向治疗预后
全结肠系膜切除应用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65例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20~285(中位时间185)min,术中出血量30~150(中位5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24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65),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术后住院时间7d。无30d内再住院患者及死亡患者。全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8.5%,2年无病生存率为83.1%。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技术.可以达到肿瘤的根治性完整切除:且可发挥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邢加迪杨宏陈蕾崔明姚震旦张成海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术前ASA评分和合并症数目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手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2.2±2.3)d,非老年组为(1.4±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vs.28.5%,P>0.05)。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4.5%vs.70.5%,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但仍需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徐凯崔明邢加迪杨宏张成海陈蕾姚震旦张楠刘茂兴苏向前
关键词:腹腔镜老年胃癌
POSSUM评分系统对胃癌患者手术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应用POSSUM评分系统对胃癌患者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并判断其评估的准确性,为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连续性施行的腹腔镜辅助及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患者278例,开腹组患者32例。按照POSSUM评分系统计算两组患者术前生理学评分(PS)和手术创伤评分(OS),并预测并发症发生率(R1);比较开腹组患者R1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腹腔镜组患者POSSUM评分采用传统和改良(对OS中手术范围的划分进行调整,分为R1传统和R1改良)两种评分系统,比较两种评分系统下腹腔镜组患者R1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的准确性;同时比较术前不同生理状态患者(低分组:PS≤20;高分组:PS≥2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对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准确性尚可,其预测和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值(E∶O)为1.2∶1.0。腹腔镜组患者R1改良为29.1%,实际发生率23.4%, E∶O 改良为1.2∶1.0,其准确性优于R1传统(38.5%, E∶O 传统为1.6∶1.0)。无论是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于腹腔镜组患者、还是传统POSSUM评分系统对于开腹组患者,低危患者R1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相符,其E∶O分别为1.0∶1.0和0∶0;但在中、高危患者中,POSSUM评分系统均高估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E∶O分别为1.6∶1.0和1.9∶1.0;开腹组E∶O分别为1.2∶10和1.3∶1.0。对于术前一般状况较差(PS≥21)的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术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7.3%比5/7, P=0.020)。结论改良后的POSSUM评分系统较传统POSSUM评分系统能相对准确地预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POSSUM评分系统胃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Pgp1组织表达与术前血清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组织中Pgp1的表达水平和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肿瘤分期为Ⅰ-Ⅱ期且5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5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1表达水平,并采用联合评估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的方法确定表达水平,Pgp1表达(-)和(+)定义为低表达组,( )和( )为高表达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水平,CEA〉5μg/L表示为阳性。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gp1表达和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Pgp1表达和血清CEA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153例患者,男性105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9(27-90)岁;直肠癌41例,结肠癌112例;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13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死亡3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1表达阳性率为66.0%(101/153),其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患者随访期的生存情况有关(均P〈0.05);患者术前血清CEA的阳性率为28.1%(43/153),其表达与肿瘤复发和患者随访期的生存情况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7%,其中Pgp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8.1%,明显高于Pgp1低表达患者的69.2%(P=0.003);而术前CEA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72.1%,明显低于术前CEA阴性患者的86.1%(P=0.023);此外,Pgp1阴性+CEA阳性和Pgp1阳性+CEA阴性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9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gp1表达水平、血清CEA水平
吴帆陈蕾吴蔚姜北海苏向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癌胚抗原预后
CA199在判断CEA正常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中CEA、CA199水平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A199用于判断CEA正常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筛选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314例,术前均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血清CEA及CA199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3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前CEA正常、CA199升高的患者仅占5.4%,28.3%的患者二者同时升高,21.3%的患者仅CEA升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相比CEA正常的患者,术前CEA升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lt;0.001)和总生存期(P&lt;0.001)均明显缩短;与CA199正常的患者相比,术前CA199升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0.001)和总生存期(P〈0.001)也均明显缩短;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术前CEA正常而CA199升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明显低于CEA升高而CA199正常的患者(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水平升高是提示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5,95%CI:1.331~3.082,P=0.001)。结论: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CA199水平可用于辅助判断术前血清CEA未升高患者的预后。术前CA199升高的患者比CEA升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更短。
陈蕾姜北海邸佳柏张成海王早早张楠邢加迪崔明杨宏姚震旦苏向前
关键词:CEACA199结直肠癌预后无病生存
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4月7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同一手术组行57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非转移性,术前...
邢加迪陈蕾崔明马逸远姚震旦张成海张楠苏向前
关键词:胃肠肿瘤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