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

作品数:18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染病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狂犬
  • 3篇狂犬病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公共卫生
  • 2篇ARIMA模...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管理
  • 1篇信息化管理系...
  • 1篇乙肝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预警
  • 1篇直报系统

机构

  • 16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16篇陈莉
  • 9篇金玉明
  • 8篇李臻
  • 7篇贾鹏本
  • 6篇苏新元
  • 5篇劳世军
  • 5篇吴维学
  • 5篇邱丽
  • 5篇陈蕊
  • 4篇冯芳莉
  • 4篇陈少珠
  • 3篇陈少明
  • 2篇陈棠晖
  • 2篇曾昭长
  • 2篇黎江
  • 2篇孙莲英
  • 2篇王毓琛
  • 1篇闫秀娟
  • 1篇陈言
  • 1篇杜建伟

传媒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2007~2011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掌握海南省狂犬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海南省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间海南省狂犬病发病率持续居全国前3位且地区分布不平衡,保亭县、陵水县、万宁市相对高发,年均发病率超过全省平均发病水平433.77%、275.32%和119.48%。时间上发病未见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54.24%。年龄上40~59岁组发病数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24:1。结论近5年海南省狂犬病疫情出现高发的态势,今后应针对高危地区以及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控力度。
陈莉冯芳莉李臻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1991~2005年海南省疟疾疫情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1991~2005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05年疟疾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疟疾发病构成比由1991年的50.77%下降到2005年的11.43%;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且高峰期长;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病例总数的48.42%;地区间发病分布极不平衡,发病率最高的保亭县是发病率最低的海口市的274.28倍;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次之。结论海南省1991~2005年间疟疾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加强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率。
陈莉
关键词:疫情分析
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传染病自动预测及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
陈莉金玉明简德友黎江陈棠晖邱丽李臻陈少明吴维学闫秀娟
该课题运用ARIMA模型构建传染病预测及预警管理系统,将预测与预警技术相结合,在预测的基础上实现预警,具有高效、多功能的特色。运用ARIMA模型进行传染病预测及预警研究,提出ARIMA模型系统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
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调查海南省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掌握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样本,根据《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方案》开展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个市县(区)15个乡镇(街道),总计调查26718人,查出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种,确诊病例293例,漏报210例,漏报率71.67%,丙类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6,P﹤0.005)。漏报率最高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94.44%,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67.57%,第3是麻疹64.29%。[结论]丙类传染病漏报严重,导致乙丙类传染病总估计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敏感性;加强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培训,提高诊断能力,从而提高各类传染病的发现及报告率,减少漏报。
陈莉金玉明劳世军李臻贾鹏本苏新元陈蕊陈少珠
关键词:传染病漏报
海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方法与效果,为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和单病例预警方法进行预警,利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9年该系统共发出有效预警信息1 964次,预警信号阳性率0.20%。不同地区预警信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触发病种数与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变化(2χ=56.15,P<0.01;r=0.84,P<0.01);不同病种预警信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触发的地区与信息数量呈正相关趋势(2χ=195.67,P<0.01;r=0.64,P<0.01)。结论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但阳性预测值较低。
陈莉金玉明王毓琛陈蕊陈少珠
关键词:预警
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调查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各市、县(区)上报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108例,发病率为1.28/10万;疫情波及11个市县,陵水县发病率最高为4.11/10万,琼中县发病率最低为0.53/10万,发病率各市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09:1,男性发病率为1.64/10万,女性发病率为0.88/10万;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93/10万;夏秋季发病较多。结论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及人源免疫球蛋白使用,加强犬只的"管、免、灭",以遏制狂犬病的流行。
杜建伟金玉明贾鹏本劳世军吴维学苏新元李臻陈莉
关键词:狂犬病
海南省2013—2022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2013—2022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发展现状,分析事件分布及特征,为海南省研究制定经济健康的发展规划政策、卫生保障政策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方案提供重要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2013—2022年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采用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事件情况进行现状分析。采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海南省2023—2025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2013—2022年,海南省累计报告48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426起,占88.38%,累计报告的发病人数有8876例,罹患率为0.61%,死亡人数8例,病死率为0.09%。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未分级事件和一般事件,分别占69.25%、29.58%。病种主要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手足口病为主,分别占45.07%、15.49%、11.97%;从时间分布上,报告起数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有所下降,报告的事件数主要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4月、8月及12月,共报告了220起;从地区分布上,主要报告的市县为海口市、万宁市和文昌市,分别占27.46%、19.25%和9.86%;从场所分布上,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学校,占事件发生总数的42.02%。采用ARIMA(1,1,0)模型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3—2025年预测结果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即未来3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动幅度处于平稳状态。结论2013—2022年海南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报告事件数呈现逐年增多,2021年有所下降。虽然据预测值显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为平稳,无明显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海南省应继续不断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的监测投入,提高公共疾病防控预防
贾鹏本陈莉姜涛金玉明王小丹邱丽陈少明冯芳莉陈菁菁潘碧雨陈蕊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某省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目前存在人员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知识含量的公共卫生人员匮乏,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轨,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存在城乡差别等问题。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反映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且显失公平,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建议:公平合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提升公共卫生人员的素质.改革公共卫生人员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疾控中心内部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
陈莉
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卫生疾病
海南省2008—202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预测
2024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8—2023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对2024年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制定海南省恙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3年海南省报告的恙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海南省恙虫病的三间分布,采用简单移动平均、季节性分解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对海南省2008—2023年恙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逐步拆解分析并预测其2024年的发病趋势。结果2008—2023年海南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3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5/10万,年度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Z=0.517,P=0.006)。人群分布特征以50~<70岁、农林渔牧业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时间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4—11月,峰值在10月;地区分布上,累积报告数排在前4位的市县分别是琼海市(826例)、文昌市(558例)、澄迈县(486例)和海口市(452例),占总病例数的54.00%,不同市县累计报告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55.55,P<0.01)。SARIMA(1,0,2)(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2008—2023年海南省恙虫病的发病规律,并预测了2024年发病数为364例,基本与2023年持平。结论海南省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0~<70岁、农林渔牧业人群为高危人群,发病高峰时间持续较长,预测2024年发病例数将与2023年持平。发病高峰来临之前对高危人群进行科学干预以提高恙虫病的防控效果。
刘璞瑜贾鹏本陈莉金玉明冯芳莉潘碧雨沈永梅林小政何依娜
关键词:恙虫病时间序列
海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设备、人员配备情况、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漏报率等,分析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后海南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到2008年,海南省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网络覆盖率上升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直报率上升到81.16%,乡镇级为74.63%;2008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0.40%;海南省传染病病人"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为2d(48h)、0.739d(17.74h)和0.059d(1.4h);未及时报告率和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下降为21.89%和1.50%。结论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转,全省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明显下降。
陈少珠金玉明陈蕊陈莉李臻劳世军吴维学苏新元贾鹏本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