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

作品数:21 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休克
  • 7篇血性
  • 7篇失血
  • 7篇失血性
  • 7篇失血性休克
  • 6篇孕兔
  • 6篇限制性输液
  • 5篇肿瘤
  • 4篇限制性液体复...
  • 3篇剖宫产
  • 3篇切口
  • 3篇切口感染
  • 3篇恶性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炎症反应综合...
  • 2篇妊娠
  • 2篇术后
  • 2篇剖宫产切口

机构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海南省妇幼保...

作者

  • 20篇陈莉
  • 12篇龚时鹏
  • 7篇余艳红
  • 2篇王猛
  • 1篇王全师
  • 1篇何芳
  • 1篇靳旺杰
  • 1篇关阳
  • 1篇周明
  • 1篇王丽娟
  • 1篇吴湖炳
  • 1篇刘士三
  • 1篇刘文莲
  • 1篇罗炳德
  • 1篇韩彦江
  • 1篇郑莉
  • 1篇黄顺
  • 1篇龙云
  • 1篇任云燕
  • 1篇张雅迪

传媒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妇产与遗传(...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代谢产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机体代谢终产物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限制性输液(LVR)和传统输液方法(AFR)分别复苏失血性休克孕兔,比较不同组别和不同时间点乳酸(LA)、碱缺失(BD)的变化规律和孕兔的生存情况。结果①急性失血后血浆LA水平成倍增加,非控出血期继续升高,止血控制期逐步下降,LVR组与AFR组比较,第90分钟,P<0.05;第4小时,P<0.01;第8小时LVR组血浆LA水平已完全恢复正常,而AFR组仍高于正常值;②急性失血后血浆BD水平成倍增加,非控出血期继续升高,止血控制期逐步下降,LVR组与AFR组比较,第180分钟,P<0.05;第4小时,P<0.05;第8小时LVR组血浆BD水平已完全恢复正常,而AFR组仍高于正常值;③复苏后24h,AFR组有1例孕兔死亡,LVR组无孕兔死亡;复苏后48h及72h,AFR组有2例孕兔死亡,LVR组有1例孕兔死亡。结论休克发生后,机体代谢产物LA、BD血浆水平均明显升高,限制性输液能增强机体有氧代谢,利于体内LA等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还改善失血性休克孕兔BD状况,减轻酸中毒反应,增强复苏效果,减少SIRS的发生,提高孕兔生存率。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碱缺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生育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调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生育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行化疗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化疗后生育情况分成生育组17例(妊娠并足月分娩)和未生育组33例(妊娠但行人工流产或未妊娠),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对影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生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17例在化疗后随访期间妊娠,且均已足月分娩,子代均健康,并无畸形发生;8例在化疗后随访期间意外妊娠,胚胎均发育良好但均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胚胎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15例未妊娠。生育组年龄≥35岁、FIGO分期为Ⅲ~Ⅳ期、远处转移、流产史人数均低于未生育组(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FIGO分期为Ⅲ~Ⅳ期、远处转移、流产史均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生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育情况尚可,其中年龄≥35岁、FIGO分期为Ⅲ~Ⅳ期、远处转移、流产史因素均会降低患者生育率。
何芳龙云陈莉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生育
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妊娠失血性休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作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两种不同输液方法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比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休克各时期的失血量、输液输血量以及生存率。结果:休克模型120分钟后,与传统输液组比较,限制性输液组的呼吸、心率降低显著,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明显(P<0.01);休克急救期,限制性输液组失血量少于传统输液组(P<0.05),输血输液量更是明显低于传统输液组(P<0.01),复苏后期输液输血量比较,限制性输液组也少于传统输液组,P<0.05;休克后24小时和72小时生存率比较,限制性输液组高于传统输液组,P<0.01。结论:限制性输液能明显改善孕兔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失血量以及输液输血量,提高了生存率,是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理想方法。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血流动力学失血量
血清CA125、HE4和哥本哈根指数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血清CA125、HE4水平和年龄的哥本哈根指数在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的20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连续病例(良性108例+恶性100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得出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CA125、HE4、哥本哈根指数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在总体人群、早期病例、晚期病例中,卵巢癌组CA125、HE4、哥本哈根指数预测值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125、HE4、哥本哈根指数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依次是81.0%、86.0%、91.0%(总体人群),64.0%、68.0%、72.0%(早期病例),86.7%、92.0%、97.3%(晚期病例),特异度依次是88.0%、93.5%、96.3%。其中哥本哈根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最高,HE4次之,CA125最低,两两相比,除在早期人群中的灵敏度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患者血清CA125、HE4值及年龄的哥本哈根指数较单独应用HE4或CA125具有更为良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率。
龚时鹏陈咏宁张雅迪姚威陈莉刘士三吴焕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CA125HE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85
2005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阴道检查次数、术前血红蛋白等16项指标,并根据随机原则,取同一医院未感染的产妇为对照组。结果:在术前可能相关因素中,肥胖、产妇伴有基础性疾病或感染、胎膜早破等11项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ASA评分、年龄等5项经统计学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胎膜早破、过多的阴道检查、肛查等,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术前
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孕产妇由于循环血量增多、血凝亢进等特殊生理情况导致孕妇失血耐受性增强,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达到中重度休克标准。救治失血性休克的重要环节是容量复苏,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早期大量液体复苏法,...
陈莉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失血性休克内毒素细菌移位
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体液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规律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孕兔,比较了两组于不同时间点ET、VIP的含量。结果:(1)急性失血后VIP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VIP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失血后ET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ET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发生后,参与或加剧机体发病的体液因子ET、VIP循环水平均明显升高,限制性输液能降低循环ET、VIP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和休克恶化程度,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有效阻断了SIRS的发生和发展。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内皮素血管活性肠肽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简称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方法 从NCBI基因数据库(GenBank)检索并筛选出40条Ⅰ型脊灰病毒株的基因信息,计算其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值、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将Ⅰ型脊灰病毒基因中碱基C和G位于第三位的密码子占所有密码子的百分比[(C+G)3%]与ENc值进行关联性分析,绘制散点图,并与(C+G)3%标准曲线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Ⅰ型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的RSCU值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获得的主因子绘制散点图,观察不同时间和地域的Ⅰ型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 Ⅰ型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AGA、AGG、CCA、UCA和GUG的RSCU值均≥1.5,密码子GCG、CGA、CGG、CGC、UCG和ACG的RSCU值均≤0.5。Ⅰ型脊灰病毒的ENc平均值为53.633。40株Ⅰ型脊灰病毒毒株均位于(C+G)3%标准曲线以下。2009年之前分离出来的毒株均位于图的下方,2009年之后分离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毒株分别聚集于图的一处。结论 Ⅰ型脊灰病毒在AGA、AGG、CCA、UCA、GUG等密码子的使用上偏好性较强,在GCG、CGA、CGG、CGC、UCG、ACG等密码子的使用上偏好性较弱。Ⅰ型脊灰病毒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上处于较弱水平。自然选择在Ⅰ型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上起主要作用,不同时间和地域的Ⅰ型脊灰病毒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差异较大。
王猛陈莉靳旺杰孙朋辉王莎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密码子自然选择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肌肉侵犯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位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特点,并比较PET和CT对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淋巴瘤肌肉侵犯患者的PET/CT图像特征,并与34例非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肌肉生理性浓聚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的PET代谢肿瘤/非肿瘤比值(T/NT ratio)及同病灶CT密度T/NT比值,探讨PET和CT对病灶的探测能力。同时研究淋巴瘤肌肉侵犯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关系。结果34例肌肉淋巴瘤患者中,88.2%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8%为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老年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分期更高。70.5%表现为局限性肌肉侵犯,29.5%表现为全身肌肉广泛侵犯。最常累及的肌肉为髂腰肌、腰大肌和臀部肌肉。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肌肉生理性浓聚(t=4.838,P<0.0001)。淋巴瘤肌肉侵犯均未累及头颈部肌肉且79.4%病灶呈现为结节状和块状,而肌肉生理性浓聚52.9%位于头颈部且均表现为沿肌肉走行的条状或片状浓聚。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18F-FDG明显高摄取,显示清楚,而在CT上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难以确认。病灶处PET代谢T/NT比值明显高于CT密度T/NT比值(t=7.515,P<0.0001)。患者的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灶代谢增高程度均与血清LDH和CK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灵敏地、全面地检出淋巴瘤肌肉侵犯病灶,并能很好地与肌肉生理性浓聚相鉴别。淋巴瘤肌肉侵犯的18F-FDG代谢与血浆LDH和CK水平无关。
余思睿吴湖炳王丽娟任云燕张胤陈莉王全师
关键词:淋巴瘤肌肉18氟-脱氧葡萄糖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其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以及可能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1个影响因素中,经产妇、肥胖、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等14项为高危因素(P<0.01)。ASA评分,妊娠合并症等7项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肥胖,入院前感染,胎膜早破,术前血色素偏低,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入院后过多的阴检、肛查。进行判别分类显示,当过多的阴检、肛查存在时,感染预测率为75.2%,逐步加入下列因素,其感染预测率分别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75.2%,术前血色素偏低82.4%,手术时间过长81.7%,肥胖86.3%,胎膜早破83.7%,入院前感染的存在为84.9%。
周明陈莉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肥胖胎膜早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