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琦

作品数:24 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皮瓣
  • 5篇成活
  • 4篇引流
  • 4篇缺损
  • 4篇封闭引流
  • 4篇负压
  • 4篇负压封闭
  • 4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引流技术
  • 3篇任意皮瓣
  • 3篇皮肤
  • 3篇外科
  • 3篇面部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成活面积
  • 3篇创面
  • 2篇窄蒂
  • 2篇褥疮
  • 2篇手术
  • 2篇随意型皮瓣

机构

  • 23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陈琦
  • 23篇赵天兰
  • 18篇谢晓明
  • 17篇余道江
  • 11篇韩文雅
  • 10篇张云涛
  • 9篇伍丽君
  • 7篇徐妍
  • 6篇于文渊
  • 6篇吴浩荣
  • 5篇徐又佳
  • 2篇孙卫
  • 2篇柴筠
  • 1篇孟庆友
  • 1篇刘强
  • 1篇张永胜
  • 1篇陈晓明
  • 1篇张为宝
  • 1篇王睿
  • 1篇白云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美学...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江苏省第十一...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狭长窄蒂皮瓣在老年人皮肤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狭长窄蒂皮瓣在老年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成活机制。方法设计蒂部位于肿瘤切除后创面旁沿知名或穿支血管走向的狭长窄蒂皮瓣,用于老年人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2cm×10cm,最小3cm×4cm.蒂宽1.0~1.5cm.蒂长2~8cm。结果共17例,14例Ⅰ期成活,外形良好.3例因早期包扎不当,延迟愈合。结论老年人皮肤组织细胞代谢率低,移植后皮瓣组织本身的耐缺血缺氧能力强,设计狭长窄蒂皮瓣修复老年肿爝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较易成活,且窄蒂狭长,转移窬易.皮瓣不臃肿,同时利于肿瘤的早期综合治疗.是老年肿瘤术后修复较理想方法。
余道江赵天兰谢晓明张云涛陈琦韩文雅张为宝刘强
关键词:皮肤缺损皮肤癌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瓣移植修复囊腔型褥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减少皮瓣移植修复囊腔型褥疮的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彻底清创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大小及深浅,遵循就近原则,设计皮瓣、肌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及供区皮下放置半圆环形引流条,安装VSD系统,40kPa(300mmHg)负压3h与16.6~17.3kPa(125~130mmHg)负压0.5h,持续性交替抽吸,若创面较深,渗出较多,适当增大高压,同时缩短间隔,主动吸引出皮瓣下腔隙内积液,使皮瓣与受区创面紧密贴合,3d拆除VSD系统,拔出引流条。结果共治疗14例患者,1例术后翻身不当,撕裂伤口,延迟愈合。其余13例创面均I期修复,皮瓣存活良好,无皮瓣下积液或假性囊肿形成。结论VSD既解决了皮瓣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又避免了皮瓣受压过度坏死,并且促进皮瓣与受区创面的粘连,加速血供建立,是提高皮瓣移植修复大而深的囊腔型褥疮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徐又佳赵天兰谢晓明陈琦韩文雅伍丽君于文渊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皮瓣褥疮
超长宽比皮下筋膜蒂随意型皮瓣在小耳畸形矫正中耳甲腔创面修复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常规长宽比的狭长皮下筋膜蒂随意型皮瓣在轻度小耳畸形修复中耳甲腔创面的修复效果及其成活机制。方法6例先火性轻度小耳畸形忠行,均采用耳甲腔复合组织瓣上旋转移小耳畸形修复术,所形成的耳引腕创而以设计不带知名血管的超长宽比耳前狭长皮下筋膜组织为蒂的侧颌颈部随意型皮瓣修复。皮瓣部坡大面积4.0cm×4.5cm,最小3.0cm×3.0cm,带郎宽1.0~1.5cm,长3.5~4.5cm。结果6例狭长皮瓣全部成活,伤口I期愈合,修复后局部外形满意。结论设计的超长宽比皮下筋膜蒂皮瓣小带知躬血管,且其总体长宽比例远远超过传统随意型皮瓣长宽比例的限度,尤前解剖血管,操作简易,修复后外形满意,因而是修复轻度小耳畸形耳甲腔创面的可取皮瓣。
赵天兰余道江谢晓明张云涛陈琦韩文雅
关键词:筋膜皮瓣随意型皮瓣小耳畸形耳甲腔
猪背部乒乓球拍样任意型皮瓣成活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乒乓球拍样任意型皮瓣成活面积与窄蒂长宽比例关系.方法 25只猪随机分成5组,在5组猪的背部分别形成不同长宽比例的狭长窄蒂和5个不同面积的任意型皮瓣.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荧光色素钠染色、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ECT)血流量测定、成活面积分析等.结果 当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不变时,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也随之增大,但达一定限度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而成活面积并未缩小;当皮瓣面积不变,随着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增加,皮瓣成活面积不受影响,但达一定限度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皮瓣成活面积缩小.结论 狭长窄蒂任意型皮瓣是一种简便实用的任意型皮瓣,蒂部可以设计成狭长状,蒂瓣的长宽比远小于传统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皮瓣面积或蒂部的长宽比例不会导致皮瓣坏死.
赵天兰余道江吴浩荣谢晓明张云涛徐妍陈琦
关键词:任意型皮瓣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难愈合性创面的并发症及其对策被引量:8
2012年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能减少感染[1]、改善创面微循环[2]、减少换药工作量[3]等优势迅即得到了推广,但无论是作为一种带特定装置的技术或是一项手术,同样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VSD运用于肢体慢性溃疡、深度褥疮等难治性创面92例,发生并发症者19例,通过积极应对,保障了其辅助治疗的效果。
陈琦赵天兰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微循环愈合性难治性创面深度褥疮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在复杂创面植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应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防治复杂创面皮片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彻底清创,待创面新鲜时,取中厚或全厚皮片,整张移植皮片,VSD敷料结合半透膜覆盖.皮片移植区周围皮肤乙醇脱碘后,植皮区安装VSD装置,40 kPa(300 mmHg)负压0.5h与16.6~17.3 kPa(125~130mmHg)负压3h,交替抽吸,若渗出液较多,适当增大负压,同时缩短间隔,主动吸引出皮片下及周围腔隙内积液,使皮片与受区紧密贴合,7d拆除VSD.结果 共治疗22例,1例患者肌腱裸露部位少许皮肤坏死渗出,清创后,应用VSD促进创面愈合;其余21例皮片存活良好,无皮片下积液或感染.随防6~1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VSD与皮片移植术相结合,既能抽吸渗液,避免感染,促进皮片与基底愈合,缩短病程;又可避免皮片及周围皮肤因长时间肿胀的大压力而致的组织坏死,对于部分复杂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手段.
余道江徐又佳赵天兰谢晓明陈琦韩文雅伍丽君于文渊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复杂创面植皮术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of the Slender Narrow Pedicle and the Survival Area of the Flap
伍丽君赵天兰余道江谢晓明陈琦韩文雅于文渊孙卫
微小手术切口的整形效果及临床应用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利用七号针头代替常规手术刀片处理小于3.5毫米手术切口的手术方法、修复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至2013年10月,对18例微小肿物切除或微小创面的修复,包括男6例,女12例,年龄4岁~37岁。自体脂肪隆胸乳房下皱襞肿胀麻醉切口7例,微小肿物4例,外伤引起污染微小创面5例,皮脂腺囊肿2例。肿胀麻醉后,用七号针头代替手术刀片局部处理创面,分层缝合。愈合顺利。随访3~6个月,疤痕极不明显。结果:本组18例均取得较好愈合效果,无疤痕增生,无明显色素沉着,取得良好的治疗及美容效果。结论:利用七号针头做微小肿物切除及微小创面的修复,克服常规手术刀片延长切口以及激光术后易出现疤痕等不足。因此利用七号针头进行微小肿物切除或微小创面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陈晓明赵天兰白云陈琦张佳
改良乳晕真皮瓣矫正中重度乳头内陷被引量:3
2017年
乳头内陷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乳头畸形。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用改良乳晕真皮瓣成功矫正了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14例24侧,效果满意。
陈琦赵天兰王睿于文渊
关键词:重度乳头内陷乳晕真皮瓣
乳房切除后乳腺重建严重并发症评分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筛选基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严重并发症的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行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再造患者资料227例。纳入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临床变量。结果出现重大并发症评分(CCI≥26.2)62例(27.3%),轻微并发症评分(CCI<26.2)165例。自体瓣膜重建(OR=4.69,P<0.001)、BMI≥30 kg/m2(OR=7.87,P<0.001)、延迟重建(OR=9.13,P<0.001)、术前放疗(OR=22.70,P=0.006)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住院时间方面CCI≥26.2组显著长于CCI<26.2组(13.5 vs.8,P<0.001)。结论自体瓣膜重建、BMI≥30 kg/m2、延迟重建、术前放疗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对患者和外科医生做出乳房重建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邓哲伍丽君唐红梅陈琦于文渊赵天兰
关键词:乳腺切除术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