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顺

作品数:40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微球
  • 8篇药动学
  • 7篇蛋白微球
  • 7篇体外
  • 7篇白蛋白微球
  • 5篇体外释放
  • 5篇黄芩
  • 5篇黄芩素
  • 5篇汉黄芩素
  • 4篇释放度
  • 4篇贴剂
  • 4篇透皮
  • 3篇豆蔻
  • 3篇毒性
  • 3篇脂质体
  • 3篇去甲
  • 3篇去甲斑蝥素
  • 3篇小鼠
  • 3篇给药
  • 3篇斑蝥

机构

  • 37篇太和医院
  • 5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作者

  • 40篇陈永顺
  • 20篇杜士明
  • 14篇董永成
  • 12篇吴珍
  • 7篇王启斌
  • 5篇涂自良
  • 4篇束家有
  • 4篇李志荣
  • 4篇徐春丽
  • 3篇吕明
  • 3篇朱海涛
  • 3篇王刚
  • 2篇姜华军
  • 2篇梁俊
  • 2篇童强
  • 2篇王源
  • 2篇陈颖
  • 2篇方侃
  • 1篇陈黎
  • 1篇周本宏

传媒

  • 9篇中国药师
  • 7篇医药导报
  • 6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药业
  • 3篇湖北省药学会...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3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喷他佐辛贴剂的质量控制及体外透皮试验
2013年
目的建立喷他佐辛贴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以HPLC法测定喷他佐辛的含量,并测定粘附性能、含量均匀度等指标;同时对其小鼠离体皮肤透皮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建立的HPLC法可用来测定喷他佐辛的含量,在0.1~2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贴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24h内累积渗透量为2.486mg。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喷他佐辛贴剂的质量控制,其体外透皮效果良好。
吕明王正军杜士明陈永顺
关键词:喷他佐辛贴剂体外透皮
妥布霉素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制备妥布霉素口服液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妥布霉素为主药,甜菊糖苷为矫味剂制备妥布霉素口服液,采用旋光法测定妥布霉素含量。结果: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4%(n=5)。结论: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
董永成杜士明涂自良陈永顺
关键词:甜菊糖苷
氟比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2只家兔分为氟比洛芬巴布膏组与氟比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组,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氟比洛芬透皮贴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相同剂量的氟比洛芬巴布膏与氟比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max)分别为(5.95±0.48)和(6.11±0.45)h,C_(max)分别为(16.50±2.15)和(13.52±1.52)μg·ml^(-1),T_(1/2ka)分别为(2.50±0.42)和(2.64±0.58)h,T_(1/2ka)别为(5.76±0.37)和(6.84±1.09)h,AUC_(0-24)分别为(124.56±12.52)和(146.86±15.98)mg·h·L^(-1)。结论:自制的氟比洛芬压敏胶分散型贴剂与相应的巴布剂相比,具有更缓释、长效的作用。
李志荣王刚杜士明朱海涛陈永顺
关键词:氟比洛芬药动学
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汉黄芩素注射液组和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汉黄芩素含量,并测定两组大鼠心、肝、脾、肺、肾中汉黄芩素含量,计算靶向效率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α)=(0.551 0±0.124 7)h,t_(1/2β)=(14.589 1±1.563 8)h,CL=(0.006 4±0.0014)ml·h·Kg^(-1),AUC_(0→8)=(125.76±9.5728)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003、1.789、0.634、0.707、0.259。结论:与汉黄芩素溶液相比,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李志荣陈永顺
关键词: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药动学
新型栓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杜士明陈永顺周本宏
关键词:生物利用度固体制剂口服给药给药剂型血药浓度
尼美舒利缓释栓的制备与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制尼美舒利缓释栓,为临床提供一种维持时间长、用药方便和不良反应小的尼美舒利制剂,并考察其释放度和药动学。方法以PEG400、PEG4000为主要基质,阻滞剂Eudragit RL100及硬脂酸,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优化尼美舒利缓释栓处方。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二部转篮法,体内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和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当PEG400:PEG4000为40:60,EudragitRL100、硬脂酸、吐温80含量分别为0.5%,1.5%,1.0%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1/2=(1.9±0.5)h,tpeak=(2.5±0.7)h,Cmax=(11.5±2.7)μg.mL-1,AUC0→24=(85.5±13.1)μg.L-1.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2±13.5)%。结论该制剂与普通栓相比,达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缓释特征明显。
陈永顺吕明王启斌杜士明董永成
关键词:尼美舒利缓释栓释放度药动学
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对奥氮平贴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对奥氮平贴剂体外透皮促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制备奥氮平贴剂;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奥氮平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由Duro-Tak 87-4098型压敏胶制备的贴剂具有较好的稳态渗透速率,5%薄荷脑+10%肉豆蔻酸异丙酯合用对奥氮平促渗效果明显,促渗倍率达5.86倍。结论:奥氯平在以5%薄荷脑+10%内豆蔻酸异丙酯为促渗剂,Duro-Tak 87-4098型压敏胶为基质时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
李志荣陈永顺杜士明姜华军
关键词:奥氮平贴剂透皮吸收促渗剂
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成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组和沙美特罗溶液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药(20μg·kg^(-1))后不同时间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沙美特罗溶液和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0.73±0.15)和(3.22±0.20)h,C_(max)分别为(1.10±0.19)和(1.25±0.24)μg·m1^(-1),t_(1/2ka)分别为(0.35±0.05)和(1.58±0.07)h,t_(1/2ke)分别为(2.30±0.85)和(8.21±1.20)h,AUC_(0→∞)分别为(1.55±0.25)和(3.45±0.55)mg.h·L^(-1)。结论:与沙美特罗溶液相比,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陈永顺吴珍
关键词: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药动学
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制备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的外观、粒径和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纳米粒为均一球形,平均粒径为(153±34)mm,其平均载药量为(60.53±2.17)%,平均包封率为(85.54±4.16)%,48 h累积释放达80%。结论:本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作用。
陈永顺甘春英
关键词: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
水飞蓟宾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45±0.27)μm,平均载药量(56.24±3.17)%,平均包封率(79.54±5.0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5.627 5t1/2-1.502 8(r=0.998 5),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结论:实验制备的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初步稳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陈永顺陈黎
关键词:水飞蓟宾明胶微球体外释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