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生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2篇羊水
  • 2篇双胎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穿刺
  • 1篇蛋白
  • 1篇短串联重复
  • 1篇短串联重复序...
  • 1篇多胎
  • 1篇多胎妊娠
  • 1篇多胎妊娠减胎...
  • 1篇血浆
  • 1篇血综合征
  • 1篇羊膜
  • 1篇羊膜腔
  • 1篇羊膜腔穿刺
  • 1篇羊膜腔穿刺术
  • 1篇羊水过多
  • 1篇羊水细胞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陈建生
  • 6篇方群
  • 4篇陈筠虹
  • 3篇游泽山
  • 2篇陈宝江
  • 2篇安娜
  • 2篇罗艳敏
  • 1篇何志晖
  • 1篇王彩玲
  • 1篇何志明
  • 1篇伍新尧
  • 1篇刘秋玲
  • 1篇周祎
  • 1篇钟世林
  • 1篇孔秋英
  • 1篇谢英俊
  • 1篇韩振艳
  • 1篇黄珈
  • 1篇陈敏玲

传媒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0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181例(共362个胎儿),对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8个胎儿按不同因素分组如下。(1)按孕妇年龄分组:≥35岁孕妇(105个胎儿)为高龄孕妇组;〈35岁孕妇(203个胎儿)为适龄孕妇组。(2)按受孕方式分组:辅助生育孕妇(81个胎儿)为辅助生育组,自然受孕(227个胎儿)为自然受孕组。(3)按绒毛膜性质分组:单绒毛膜双胎(MCT,123个胎儿)为MCT组,双绒毛膜双胎(DCT,185个胎儿)为DCT组。(4)按结构异常分组:205个结构异常胎儿为异常胎儿组,103个正常胎儿为正常胎儿组。对362个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中的308个双胎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81例双胎孕妇中检出胎儿核型异常23例(12.7%,23/181),核型异常的23例双胎孕妇中,20例检查了两个胎儿的核型。308个胎儿中检出异常核型的胎儿26个(8.4%,26/308),以非整倍体最多见,占异常核型的53.8%(14/26)。205个异常胎儿中21个有染色体核型异常(10.2%,21/205);103个正常胎儿中5个有染色体异常(4.9%,5/1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T组和DCT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比较:MCT组123个胎儿中7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7%(7/123);DCT组185个胎儿中19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0.3%(19/185),两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DCT组有14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7.6%(14/185),而MCT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中,两例双胎中因1胎死亡仅检查有结�
钟世林方群陈宝江韩振艳罗艳敏陈建生谢英俊
关键词:双生先天畸形非整倍性
STR-PCR分析诊断常见染色体三体及其亲源性、染色体不分离时期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通过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及对已知染色体21三体的病例进行检测,探讨STR-PCR技术诊断常见三体综合征。同时判断额外染色体的双亲来源以及染色体不分离发生时期。【方法】收集了51个家系的174例样本,其中产前诊断组35个家系,包括18例单胎妊娠和17例多胎妊娠家系;已知为染色体21三体患者16个家系。采用STR-PCR技术,扩增21号染色体4个位点;18、13号染色体各3个位点,诊断这些染色体三体综合征,与染色体核型对照:并判断额外染色体双亲来源和染色体不分离发生时期。【结果】检出18例完全型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包括21三体16例; 18三体和13三体各1例,其中4例为产前诊断的胎儿。1例罗氏易位型和1例嵌合型21三体未能检出。14 例21三体及1例18三体、1例13三体可确定额外染色体的亲代来源和不分离时期。【结论】STR-PCR技术在诊断多种完全型染色体三体的同时,可判断额外染色体的亲源性及分析染色体不分离时期。但对嵌合型和易位型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有待改进。
安娜方群伍新尧刘秋玲陈建生陈筠虹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
快速负压羊水减量术治疗羊水过多被引量:4
2009年
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为0.2%~3.0%,与胎儿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及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等有关。以往使用注射器抽吸羊水治疗羊水过多的方法在大容积减量时操作复杂、耗时。Elliott等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加快减量速度,但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院使用真空负压装置进行快速羊水减量的经验总结如下。
何志明方群陈敏玲罗艳敏陈建生陈筠虹
关键词:负压吸引装置羊水过多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
妊娠中期多胎妊娠减胎术九例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方群陈建生游泽山周祎陈筠虹
关键词:妊娠中期多胎妊娠减胎术
孕晚期羊水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孕28周以后羊水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采用盲法,对孕 28周后需进行产前诊断的32例孕妇在取脐带血的同时抽吸5 ml羊水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32例孕妇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18三体3例,21三体2例,47XYY 1例)。且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与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孕28周后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对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诊断准确性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游泽山黄珈陈建生陈宝江王彩玲
关键词:羊膜腔穿刺术妊娠末期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妊娠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regnancy associatedplasmaproteinA ,PAPP A)在妊娠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388名妊娠 6~ 14周孕妇血清PAPP A水平 ,并追踪妊娠结局。以其中 344名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的测定结果建立正常参考值。对 4 4例异常低值 [小于 0 5中位数倍数 (multiplesofthemedian ,MoM ) ]者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妊娠 6~ 14周时 ,孕妇血清PAPP A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上升 ,妊娠 11周后迅速上升。 4 4例异常低值的孕妇中 ,39例(89% )随后出现妊娠异常 ,其中 2 8例随后出现流产征兆 ,6例胚胎死亡 ,先兆流产及流产的发生率为77% ;其余 10例中 ,2例宫内发育迟缓 ,1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纯合子 ,2例结构畸形 ,5例为原因不明异常低值。结论 :孕妇血清PAPP A降低可作为早期妊娠的监测指标 ,预测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流产 ;并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发育异常及一些先天畸形的指标。
安娜方群陈建生陈筠虹
关键词:妊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胚外体腔穿刺术在早期产前诊断应用的初步探讨
2001年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 (coelocentesis)的方法及胚外体腔细胞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4 2例单胎妊娠拟终止妊娠的妇女 ,吸宫术前在B超阴道探头引导下穿刺胚胎的胚外体腔 ,取胚外体腔细胞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上SRY(sex -determiningregionY)基因 ,并以绒毛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标准。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 97 6% ( 4 1/ 4 2 ) ,抽出液体 0 5 - 7ml,以绒毛检测结果作为标准 ,胚外体腔细胞SRY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为 90 0 % ( 3 6/4 0 )。其中 2 1例女胎胚外体腔细胞检测结果全部与绒毛相符 ;19例绒毛检测为男胎者 ,有 4例胚外体腔细胞结果不相符 ,男胎的准确率为 78.9% ( 15 / 19)。结论 :胚外体腔穿刺术是一简便手术方法。应用胚外体腔细胞进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但是 ,因胚外体腔细胞含量少 ,在临床应用之前 ,需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
方群何志晖游泽山孔秋英陈建生
关键词:产前诊断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