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剑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金融
  • 3篇支行
  • 3篇县支行
  • 3篇金融支持
  • 2篇银行
  • 2篇农业
  • 2篇金融机构
  • 1篇贷款
  • 1篇贷款合同
  • 1篇地方性股份制...
  • 1篇新型农业
  • 1篇信贷
  • 1篇信贷服务
  • 1篇循环农业
  • 1篇征信
  • 1篇人民银行
  • 1篇商业银行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产品
  • 1篇示范区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10篇陈剑
  • 3篇李玉学
  • 2篇孙社民
  • 2篇黄潮荣
  • 1篇董光雄
  • 1篇叶忠欢
  • 1篇林捷
  • 1篇吴学双
  • 1篇李伟
  • 1篇苏志鑫
  • 1篇马义玲
  • 1篇庾治鸿
  • 1篇赵军军

传媒

  • 4篇西部金融
  • 3篇福建金融
  • 3篇西安金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行澄城县支行连续三年搭建银企平台的成效与启示
2005年
陈剑
关键词:县支行县级金融机构资金供求矛盾贷款合同金额
陕西省白水县CDD扶贫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2010年
由国务院扶贫办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Community Driven Development简称CDD),其核心就是将社区和贫困人口作为目标群体和受益对象,把资源和决策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完全交给社区,实现农民的自我组织、自主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2006年6月,双方共同投资约48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4个贫困县60个重点贫困村进行试点。从陕西省白水县试点情况来看,CDD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值得推广。
陈剑庾治鸿赵军军
关键词:扶贫新模式
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案例被引量:1
2023年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南平市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探讨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并提出进一步推进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苏志鑫陈剑苑立飞林韦佳
关键词:金融支持绿色金融
人民银行澄城县支行积极探索防范兼岗业务风险工作的新途径
2006年
李玉学孙社民陈剑黄潮荣
关键词:人民银行县支行
澄城县支行开展案件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08年
案件防范是基层行一项重要而长期性工作,本文通过对总行案件防范工作联系点澄城支行的具体的实践,总结了支行坚持以廉为根、以人为本、以岗为基抓案防所取得的成效。
李玉学孙社民陈剑
关键词:纪检监察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调查——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2021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做好对其的金融供给侧服务意义重大。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1),发现辖区内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贷款额度不高、期限错配,产品创新同质化、融资成本偏高,抵质押担保难、增信体系欠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围绕"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四个环节,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服务的对策。
林捷陈剑苑立飞占煜
关键词:金融信贷服务
浅议如何强化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2003年
陈剑
关键词:县域经济金融支持基层金融机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对富源村发展循环农业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用循环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成效显著,金融跟进意识有待改进,助推力度亟待加大。
李玉学陈剑
关键词:农村经济循环农业
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4年
南平市发展绿色经济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支持示范区建设成为金融部门的新课题。本文从南平市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入手,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李伟吴学双董光雄陈剑黄良军王筱珑叶忠欢苑立飞
关键词:示范区建设金融支持
对《信贷征信管理条例》立法的几点建议——以案例为视角被引量:2
2009年
自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以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全国性法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基本是在法真空中运行,在征信实践中案件频发,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征信主体的涉诉风险越来越高,征信法制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信贷征信管理条例》立法框架提出建设性意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义玲黄潮荣陈剑
关键词:征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