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彩
- 作品数:187 被引量:69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硫自养泥法SND-MSAD深度脱氮除碳工艺
- 本发明公开一种硫自养泥法SND‑MSAD深度脱氮除碳工艺。该工艺通过在第一级A/O工艺的O1池中接种SND生物强化菌群好氧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在第二级A/O工艺的A2池中接种SAD生物强化菌群,建立工艺为:水解酸化池、厌...
- 陈元彩刘慧敏
- 包埋型纳米铁/单一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包埋型纳米铁/单一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制备施氏假单胞菌菌体,得菌体A,然后制备纳米铁溶液B,再制备包埋剂琼脂、PVA、SiO<Sub>2</Sub>溶液C,制备交联剂硫酸铝饱和硼酸溶液D,...
- 陈元彩黎良浩
- 一种含铅电池工业废水复合电解槽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铅电池工业废水复合电解槽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含镍线路板废水放入复合电解槽进行电解处理,外加电场提供经整流后30~32V直流电压,反应35~40分钟,电流强度为0.95~1.15A;按每升含镍废水计,投加N...
- 陈元彩孙世英胡勇有
- 文献传递
- 蓝桉碱性亚钠化机浆磺化预处理废水的特性及污染负荷被引量:6
- 2005年
- 对蓝桉原料进行了分析试验,蓝桉1%NaOH抽出物中除了溶出热水抽提出的物质外,还可溶出部分木素、戊聚糖、己聚糖、树脂及糖醛酸等。通过5个试样的桉木模拟CTMP制浆废水提取试验,以及对所得废水的特性及CODcr及BOD5负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NaOH用量的增加会使废水污染负荷加大。同时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废水色度的影响关系,各组试验的色度值在4050~23600C.U.之间,色度值主要取决于NaOH的用量。
- 张灿彬何北海李海明陈元彩徐之文林鹿
- 关键词:蓝桉污染负荷
- 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及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需与物化法联用.通过研究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高铁酸钾氧化法与生物处理法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提供有用参数.首先研究了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浓度小于60mg/L时在微生物生长阶段的停滞期初期就分解完全,低浓度高铁酸钾对微生物生长没有不利影响甚至具有促进作用.然后考察了高铁酸钾对CODCr去除率和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浓度为41.5mg/L时,CODCr去除率达到最大值,该浓度下,污泥的沉降性变好,与不加高铁酸钾的情况相比,SV值较低,MLSS和MLVSS明显增加.
- 蓝惠霞刘晓凤王乐乐陈元彩
- 关键词:高铁酸钾微生物污泥理化特性
- 微电解法用于处理桉木CTMP废液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微电解法处理桉木CTMP废液,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曝气、温度和添加剂等对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常温搅动曝气、pH值为4、铁碳比(体积比)为1、60min和加入适量铜屑的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CODCr去除率达75%以上。
- 胡志军李友明陈元彩雷利荣袁号
- 关键词:微电解脱色废铁屑
-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效降解有机氯化物工程菌的研究
- 以供试菌Pseudomon,as putida.和Psathyrella can,dolleana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筛选得到20株重组菌,并用于处理五氯酚(PCP)合成废水以检测重组菌的氯代酚降解性能。基于...
- 陈洪雷陈元彩詹怀宇付时雨
- 关键词:纸浆漂白
- 含氯漂白废水在厌氧过程中脱氯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厌氧法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氯代有机物 ,通过GC MS测试漂白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组分的变化证实了厌氧过程中还原脱氯机制 ,而废水厌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和pH值对厌氧过程中氯代有机物脱氯的影响 ,则证实厌氧过程中还存在亲核取代和碱性水解非生物脱氯机制 .
- 陈元彩肖锦詹怀宇王杰
- 关键词:厌氧漂白脱氯造纸废水
- 一种用于降解电镀废水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解电镀废水的复合菌群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挑取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杆状菌(Bacillus?sp.),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施...
- 陈元彩吕源财胡勇有
- 文献传递
- 适用于电芬顿的多元异质结核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电芬顿的多元异质结核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催化剂由多种杂原子作为支撑层,层内由金属纳米氧化物Fe<Sub>3</Sub>O<Sub>4</Sub>作为核心,支撑层与核心形成杂原子包裹的核壳微球;...
- 周华晶陈元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