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秋香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临床应用及护...
  • 2篇护理
  • 2篇胶囊内窥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总管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逆行
  • 1篇逆行胰胆管
  • 1篇逆行胰胆管造...
  • 1篇破入胆总管
  • 1篇文献复习
  • 1篇消化道
  • 1篇消化道检查
  • 1篇小肠
  • 1篇小肠出血
  • 1篇门诊
  • 1篇囊肿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陆秋香
  • 2篇钱家鸣
  • 2篇刘沙
  • 2篇关玉霞
  • 2篇张明
  • 2篇李琳
  • 1篇王海燕
  • 1篇吴东
  • 1篇姚方
  • 1篇杨爱明
  • 1篇徐广屏
  • 1篇李玉玲
  • 1篇朱峰
  • 1篇陆星华
  • 1篇吴晰
  • 1篇温小恒
  • 1篇郭涛
  • 1篇伍东升
  • 1篇刘莎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全国内科护理...
  • 1篇全国内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肠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北北京协和医院收治77例小肠出血的病因与临床特点。结果89.6%(69/77)和81.1%(63/77)患者出血前无明显症状和腹部阳性体征。平均Hb(55±43.78)g/L.确诊时间(3.22±0.59)年。慢性显性出血49例,慢性隐性出血7例,急性或反复急性大出血21例,确诊率58.4%(45/77)。血管畸形占33.3%(15/45),小肠炎症28.9%(13/45),小肠肿瘤13.3%(6/45),小肠憩室6.7%(3/45),其他肠道吻合口出血2例,肠伤寒、肠紫癜等少见病各1例。结论缸管畸形、小肠炎症、小肠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三大常见病因;小肠炎症发病较前增加、小肠出血临床症状与体症少且无特异性,是小肠出血病因学诊断的难点。
温小恒钱家鸣伍东升刘沙陆秋香朱峰陆星华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学
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了解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便利抽样的原则对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95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普遍较高,对结肠镜检查后的需求最强烈。患者的检查次数和学历对健康教育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检查后的健康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对于第1次行结肠镜检查和学历较高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健康教育。
徐广屏李玉玲李琳陆秋香刘莎张明
关键词:结肠镜健康教育
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疗价值。方法报告1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患者的ERCP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ERCP确诊,且治疗后好转。结论肝包虫病患者突发急性胆系感染,应怀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围手术期ERCP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价值。
吴东杨爱明郭涛吴晰姚方李琳张明陆秋香刘沙王海燕钱家鸣
关键词:肝包虫病逆行胰胆管造影
胶囊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消化道检查的内窥镜的新方法,主要是用于小肠疾病的观察,区别于胃镜、结肠镜等其他消化道内窥镜,胶囊内窥镜可观察整个消化道疾病情况,且痛苦小.胶囊的拍摄速度为每秒2张图象,从吞服胶囊到排出胶囊大概8小时左...
关玉霞陆秋香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消化道检查内窥镜护理工作
文献传递
胶囊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消化道检查的内窥镜的新方法,主要是用于小肠疾病的观察,区别于胃镜结肠镜等其他消化道内窥镜,胶囊内窥镜可观察整个消化道疾病情况,且痛苦小。胶囊的拍摄速度为每秒2张图象,从吞服胶囊到排出胶囊大概8小时左右...
关玉霞陆秋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