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琴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德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谈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被引量:1
- 2010年
- 陆琴芳
-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100例,分为精神科组和非精神科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科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非精神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精神科门诊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不知道自身出现抑郁症、不知道要去何处就医、害怕被别人歧视、其他因素。结论:不知道自身出现抑郁症、不知道要去何处就医、害怕被别人歧视等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效果。
- 柴濮政陆琴芳王强
- 关键词:抑郁症精神科门诊治疗
- 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治疗依从性的应用价值观察
- 2017年
- 探讨躁狂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整体组(n=3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整体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BRM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 陆琴芳
- 关键词:躁狂症整体护理治疗依从性
-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疑难病例查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疑难病例实施护理查房的效果,提高护理工作和护理查房的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病区的护士长组成本病区护理改善小组,分析挑选出病区护理难度较大的病例,由责任护士写疑难病例报告,邀请精神科专家实施护理查房。结果:对精神分裂症疑难病例实施护理查房,不仅使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疑难病例实施护理查房,让护理人员学习到新的护理知识,认识到护理查房的必要性及科学性,还有利于检查执行护理计划存在的各种问题。
- 陈其珍胡榴珍陆琴芳
- 关键词:护理查房精神分裂症疑难病例
-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5例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糖和体质量,并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进行多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22例,血糖恢复正常23例。结论结合临床护理对控制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精神症状有益,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朱娟陆琴芳俞丽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
- 心理护理在改善2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耻辱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耻辱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2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在心理护理前后疾病耻辱感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疾病耻辱感总评分比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耻辱感。对提高患者生活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大意义。
- 陆琴芳
- 关键词:心理护理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及体会
- 2010年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及体会浅谈
- 俞丽君朱娟陆琴芳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
-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实施心理干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前遵医嘱服药36例,监督下服药75例,不肯服药39例;护理干预后遵医嘱服药78例,监督下服药51例,不肯服药21例。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干预前了解36例,一般64例,不了解50例;干预后了解55例,一般60例,不了解35例。干预前后患者精神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类药物知识了解情况:干预前了解18例,一般49例,不了解83例;干预后了解75例,一般43例,不了解32例。干预前后患者抗精神类药物知识了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服药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
- 陆琴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服药依从性
-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自杀行为与抗精神病药治疗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1997年
- 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住院自杀病人的精神药物治疗、既往病史及有关精神症状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36例匹配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杀组的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项目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抗精神病药(APD)剂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症状、阴性症状及低APD剂量是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自杀病人的三个非依赖性危险因素。
- 袁浩龙张莉陆琴芳戴永干蔡剑虹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