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国珍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冠状
  • 10篇动脉
  • 9篇血管
  • 9篇冠状动脉
  • 4篇血管内超声
  • 4篇综合征
  • 4篇超声
  • 3篇心绞痛
  • 3篇组织学
  • 3篇组织学特征
  • 3篇内皮
  • 3篇绞痛
  • 3篇斑块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心血管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腔内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18篇金国珍
  • 13篇刘志忠
  • 11篇单守杰
  • 7篇张俊杰
  • 7篇陈绍良
  • 2篇任晓敏
  • 2篇朱琳琳
  • 2篇左广锋
  • 1篇管延蒙
  • 1篇祁玉珍
  • 1篇张娟
  • 1篇胡作英
  • 1篇楼季庄
  • 1篇徐兢
  • 1篇刘源
  • 1篇徐玉妹
  • 1篇徐辉
  • 1篇陈晓霞
  • 1篇朱建成
  • 1篇林松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最长为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88.7±25.4)mm Hg,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平均分别为(26.2±13.6)mm Hg、(26.2±13.4)mm Hg、(26.1±13.5)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4.2±6.7)mm,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分别为(17.9±3.4)mm、(17.8±3.4)mm、(17.8±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1个月到5年,76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因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经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最后随访至2年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PTSMA治疗HOCM能够显著降低IVS厚度及LVOT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金国珍周子慧陈绍良刘志忠徐兢
关键词: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非罪犯病变组织学特征比较: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入院时诊断将患者分为ACS组(62例)和SAP组(90例),对非罪犯病变行iMAP-IVUS检查,比较两组之间斑块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斑块体积相似(P>0.05),ACS组的纤维体积百分比(70.3%±9.8%)显著低于SAP组(77.1%±7.4%,P<0.01),但ACS组的脂质体积百分比(8.3%±2.5%比6.1%±2.4%)和坏死体积百分比(15.3%±7.6%比9.8%±4.6%)显著高于SAP组(均为P<0.01)。两组纤维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负相关(均为P<0.01),坏死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正相关(均为P<0.01)。和SAP组(r=0.46)相比,ACS患者(r=0.60)斑块体积和坏死体积百分比的相关性更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3,95%CI:2.21~26.40,P<0.001)。结论较SAP患者,ACS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更具易损性,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进单守杰刘志忠张俊杰金国珍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对犬冠状动脉再狭窄影响的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MSCs)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否预防和减少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法:①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被底物对支架进行包被,然后再包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体。②以球囊损伤法建立犬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将包被有抗体的支架植入犬(n=20)冠状动脉前将支损伤段远端,再以相同方法在损伤段近端植入裸支架作为对照组(n=20),4w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行血管内超声(IVUS)及血管形态学检测分析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组较裸支架组的最小管腔直径和新生内膜面积较明显减少(P<0.05),而最小管腔面积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快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金国珍陈绍良刘志忠单守杰刘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狭窄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3月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接受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术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胸部X线与螺旋CT或者多排CT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移位或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术后即刻造影示3例发生内漏,再次植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后3例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1、3、6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7.5%、79.4%、71.4%。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近、中期疗效令人满意。
金国珍陈绍良单守杰刘志忠张俊杰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血管支架腔内隔绝术
自体脂肪栓塞治疗冠状动脉瘘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是一类比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和)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大血管间存在的异常交通,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生率约为0.27%~0.40%[1]。最早由Krause于1865年报道,1947年Biovck首次确诊并经手术进行了修复治疗。既往,外科手术修复是治疗CAF唯一有效的方法。1983年Reidy 等首次报道了经导管冠状动脉瘘栓塞术(T CC ),与外科开胸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冠状动脉瘘5例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金国珍陈绍良刘志忠单守杰张俊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栓塞治疗自体ARTERY冠状动脉主干手术修复
微信平台在心血管内科见习案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微信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带教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临床见习的92名医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实验组采用微信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teaching,CBT),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teaching,LBT)采用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成绩评价两组学生的临床见习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为(84.41±7.34)分,对照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为(78.18±7.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微信结合CBT教学法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微信结合CBT教学法优于传统的LBT教学法,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单守杰刘志忠金国珍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分支夹层或闭塞发生率、置入支架数量、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等,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拘禁导丝组4例发生分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5枚支架,拘禁球囊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枚支架,且拘禁导丝组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明显高于拘禁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5±13.4)min比(53.2±9.8)min,t=2.84,P=0.009;(135.3±12.5)ml比(106.8±11.7)ml,t=8.33,P=0.001]。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检查,两组主支和边支血管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拘禁球囊组有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发作入院,拘禁导丝组有1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发入院,并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余无其他MACE事件。结论拘禁球囊技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保护导丝比较,拘禁球囊技术能够有效防止重要分支闭塞,且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金国珍王军刘志忠单守杰张俊杰陈绍良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血管成形术
Szabo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25例临床分析
2018年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指距冠状动脉开口3mm范围内的病变,因开口病变富含弹性纤维组织,易于回缩,再狭窄率高,且多伴钙化,不易扩张,扩张后易发生夹层,一旦出现并发症,后果严重,因此对操作要求高,支架要求定位准确。2005年Szabo等^([1])提出应用2根导丝,其中1根穿支架囊置入支架,另1根穿支架末端网眼以锚定支架,达到支架的精确定位技术,称为Szabo技术。
金国珍陈绍良刘志忠单守杰张俊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体包被支架对球囊损伤犬冠状动脉修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抗体包被支架对球囊损伤犬冠状动脉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20只家犬,骨髓穿刺后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小鼠抗犬MSCs单克隆抗体,再制备IgG Fab′片断。...
金国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体内皮修复
文献传递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α1抗胰糜蛋白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α1抗胰糜蛋白酶(AA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CS病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组)和对照组(C组)血清中AACT、IL-6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AACT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重组AACT蛋白干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后AACT及IL-6的表达。结果ACS病人血清中AACT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C组(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AACT水平对ACS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51),最佳诊断界值为12.40 ng/mL,灵敏度为84.26%,特异度为84.29%(P<0.01)。人重组AACT蛋白(100 ng/mL)干预HCAEC后,内皮细胞AACT及IL-6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AACT促进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其血清水平可作为ACS的诊断标志物。
左广锋谢浩任晓敏郑亚国金国珍林松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