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雷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3篇分子
  • 2篇电位
  • 2篇电子结构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有机缓蚀剂
  • 2篇欠电位沉积
  • 2篇子结构
  • 2篇空调
  • 2篇缓蚀
  • 2篇缓蚀机理
  • 2篇缓蚀剂
  • 2篇光学
  • 2篇光学性
  • 2篇光学性质
  • 2篇分子动力学

机构

  • 13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郭雷
  • 5篇张胜涛
  • 5篇胡舸
  • 2篇张妍
  • 2篇喻伟
  • 2篇李文坡
  • 2篇陈恒杰
  • 2篇方旺
  • 1篇姚润明
  • 1篇谭建红
  • 1篇王维
  • 1篇封文江
  • 1篇郑嘉
  • 1篇贾国柱
  • 1篇周洋
  • 1篇郭瑞
  • 1篇骆小方
  • 1篇张彦
  • 1篇刘丰奎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of Phytic Acid Conversion Coatings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in Simulated Body Fluid被引量:3
2014年
Phytic acid (PA) conversion coating on AZ31 magnesium alloy is prepared by a deposition method. pH influences 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nversion coating are investigated.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cluding polarization curve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The chemical nature of conversion coating is investigat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thermodynamic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ptimum pH.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 conversion coating can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Z31 Mg alloy. The maximum efficiency achieves 89.19% when the AZ31 Mg alloy is treated by PA solution with pH=5. It makes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sample shift positively about 156 mV and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is near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sample.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A coatings is affected by not only the concentration of PA ion and Mg2+ but also the release rate of hydrogen.
郑嘉张胜涛郭雷吕堂满周洋骆小方
二维Zn、ZnO和MgxZn1-xO薄膜的电沉积与基础理论研究
Zn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发展中。本文围绕Zn及其氧化物ZnO展开研究。近年来,异质金属基体上欠电位沉积超薄金属层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开发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微/纳米金属锌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和明确的应用价值...
郭雷
关键词:锌元素氧化锌电沉积
文献传递
含杂环有机缓蚀剂缓蚀机理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物性的理论研究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中,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常研究避免其遭受侵蚀的方法,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半导体型薄膜后既能保持材料的金属特性又能防治金属材料腐蚀,因此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几何结构特点、电子结构及光学等性能可为在金属表面防...
郭雷
关键词:缓蚀剂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子结构
一种优化空调自清洁时间周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优化空调自清洁时间周期的控制方法,步骤包括:1)将控制器与空调电气连接,从而计算空调运行时间;2)集成室内真菌气溶胶、颗粒物浓度与蒸发器积尘量关联计算模型,以及积尘量计算模型;3)计算得到积尘量阈值;3)获...
喻伟王晨阳张彦姚润明赵珂瑶张妍郭雷
闪锌矿MTe(M=Zn/Mg)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广义梯度近似(GGA)平面波超软赝势(PP-PW)方法,计算了闪锌矿型MTe(M=Zn/Mg)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同时采用杂化密度泛函调准了带隙.结果表明,立方相ZnTe和MgTe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所得晶格参数、弹性常数及体模量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由弹性常数推导出ZnTe、MgTe的德拜温度分别为758、585K.研究了MTe的复介电函数、折射率、反射率和能量损失系数等光学性质,并基于电子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对光学性质进行了解释.
郭雷胡舸封文江张胜涛
关键词:碲化锌第一性原理计算光学性质
锌在金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强碱溶液中锌在金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通过改变锌离子浓度和扫描速率等实验参数,在约-0.935 V(vs.SCE)开始出现锌的欠电位沉积,并且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欠电位沉积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计时电流实验证实,锌欠电位沉积于金衬底上遵循的是受掺入吸附原子控制的二维瞬时成核和生长机制;且OH-离子的吸附对锌欠电位沉积具有重要的影响。
郭雷胡舸李文坡张胜涛
关键词:金电极欠电位沉积
HOF分子电离态的运动方程耦合簇研究
2015年
采用单双激发运动方程耦合簇(EOM-CCSD)以及多个包含迭代三激发在内的运动方程耦合簇变体(EOM-CCSDT-i,i=1a,1b,2,3和EOM-CC3)计算了HOF价层垂直电离势(VIP).在EOM-CCSD水平上优化出各价层电离态结构,得到绝热电离势(AIP),进一步计算出谐振频率.同时对称匹配簇组态相互作用(SAC/SAC-CI)也被应用到部分计算.结果显示:EOM-CC3、EOM-CCSDT-3计算的VIP接近于全三激发运动方程耦合簇EOM-CCSDT结果;EOM-CC与SAC-CI值基本一致;同时发现HOF光电子能谱实验在2A'态指认上有误并重新进行归属.HOF的第三VIP应为16.9 e V,而非光电子能谱实验测得的16.0 e V.
陈恒杰郭雷方旺刘丰奎
含杂环有机缓蚀剂缓蚀机理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物性的理论研究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中,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常研究避免其遭受侵蚀的方法,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半导体型薄膜后既能保持材料的金属特性又能防治金属材料腐蚀,因此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几何结构特点、电子结构及光学等性能可为在金属表面防...
郭雷
关键词:缓蚀剂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物性
文献传递
ZnSe掺Cu与Zn空位缺陷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英文)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ZnSe闪锌矿结构本体、掺入p型杂质Cu(Zn0.875Cu0.125Se)及Zn空位(Zn0.875Se)超晶胞进行结构优化处理.计算并详细分析了缺陷体系的形成能和三种体系下ZnSe材料的态密度、能带结构、集居数、介电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Zn空位与Cu掺杂ZnSe体系中,由于空位及杂质能级的引入,禁带宽度有所减小,吸收光谱产生红移;单空位缺陷结构不易形成,Zn0.875Se结构不稳定,Cu掺杂ZnSe结构相对更稳定.
郭雷胡舸张胜涛
关键词:硒化锌空位缺陷CU掺杂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2,3-二氯吡嗪的红外、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KBr压片法、熔融法分别测定了2,3-二氯吡嗪(2,3-DCP)结晶相和液相下400~4 0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600~4 000cm-1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之B3LYP方法在6-311++G(2df,2pd)基组水平上优化了该分子的平衡几何结构,基于此结构应用谐性力场计算获得了2,3-DCP的振动频率、红外强度和拉曼活性并进一步计算了直到四阶的非谐性力场,将该力场带入标准旋振哈密顿量并利用二阶微扰理论获得了更加准确的振动频率,相应的红外、拉曼光谱。通过非谐力场获得的振动频率位置结合谐性强度与实验结果比对,对2,3-DCP的各振动带进行了详细指认,采用简正坐标分析方法得到各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PED),首次对2,3-DCP的振动光谱进行了全面归属。结果同时显示:考虑非谐性效应后的理论结果大大提高了振动频率的预测性,用其获得的振动频率能很好的再现实验基频,其与实验值差异大多保持在10cm-1以下,即使在谐振预期很差的高频区域,考虑非谐效应后这种差异也迅速降低到19cm-1以下,这对正确归属和预期振动光谱是十分有帮助的。目前的结论也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分子体系。
陈恒杰郭雷方旺贾国柱
关键词:振动光谱密度泛函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