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硕
-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球后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多发性硬化1例
- 2008年
- 郭硕司冰心魏世辉
- 关键词:球后视神经炎首发症状多发性硬化儿童对光反射感冒发热
- 波前像差技术在评价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应用
- 孙轶军张一凡郭莹郭硕朱海萍刘丽
- 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波前像差的检查,客观评估视力及视觉质量预后;对高阶像差高的患者施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通过手术消除部分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对于不同术式,即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长达三年的观察,...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治疗
- 首发表现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临床特点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以玻璃体积血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97例97只眼BRVO病例的FFA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97只眼玻璃体积血分别为:Ⅰ级玻璃体积血38只眼,占39.18% (38/97).Ⅱ、Ⅲ级玻璃体积血59只眼,占60.82% (59/97).发现视网膜血管白鞘67只眼,占69.07% (67/97).全部病例经FFA检查明确诊断为BRVO,FFA显示阻塞区毛细血管大片闭塞,阻塞区边缘毛细血管瘤样扩张.其中81只眼,占83.51% (81/97),发现大小、数量不等的视网膜新生血管.颞上BRVO 66只眼,占68.04% (66/97).颞下BRVO 13只眼,占13.40% (13/97).鼻上BRVO 11只眼,占11.34% (11/97).鼻下BRVO 7只眼,占7.22%(7/97).阻塞静脉分支级别为:一级分支18只眼,均为鼻侧静脉分支,占18.56% (18/97).二、三级分支79只眼,均为颞侧静脉的周边分支,占81.44%(79/97).伴增殖膜13只眼,占13.40% (13/97).继发视网膜浅脱离10只眼,占10.31% (10/97).结论 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BRVO病例,静脉分支均为鼻侧静脉分支及颞侧静脉分支中的周边分支.发生玻璃体积血前均无症状.玻璃体积血多为Ⅰ级-Ⅲ级.FFA可明确诊断.发病人群为伴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
- 单志明陈秀英郭硕陈国王海青任凤杰王伟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蓝莓花青素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蓝莓花青素组(BA组)、DAPT组(Notch1通路抑制剂)和蓝莓花青素+DAPT组(BA+DAPT组),每组10只。BA组每天给予20 mg/kg的BA灌胃,DAPT组给予10μmol/L的DAPT干预,BA+DAPT组给予20 mg/kg的BA灌胃+10μmol/L的DAPT干预,NC组和DM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摘取大鼠眼球,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RGC计数;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量HO-1和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建模后,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空腹血糖(FBG)值均大于16.7 mmol/L;经BA干预治疗后,BA组和BA+DAPT组FBG含量明显降低,BA组低于BA+DAPT组(P<0.05)。ELISA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DM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含量升高,CAT和SOD含量降低(P<0.05);与DM组比较,BA组和BA+DAPT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水平下降,CAT和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NC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DM组大鼠RGC层排列紊乱,内、外核层伴随有水肿,出现了空泡现象,视网膜厚度变薄;BA组大鼠视网膜层结构排列较整齐,水肿程度和视网膜厚度较DM组有一定的改善;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较DM组有所改善,但视网膜厚度相比BA组还是较薄。RGC计数结果显示,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RGC数量分别为7.35±1.28、12.05±1.52、5.61±1.72、8.72±1.19,明显低于NC组的16.63±1.54,组间差异�
- 邢爽赵伟刘丽郭莹郭硕
- 532nm激光治疗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估532nm激光治疗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65例65只眼,采用532nm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周围3~4排,裂孔缘翘起或裂孔周围浅脱离者扩大光凝范围。发现跨越裂孔或裂孔边缘小血管,针对小血管光凝。激光治疗后定期复诊。结果激光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视网膜裂孔周围光凝斑色素均匀,裂孔消失。术后2个月内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4只眼(占6.15%)。结论对于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裂孔,尽早发现裂孔,在积血尚未弥散前,采用532nm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及跨越裂孔或裂孔边缘小血管,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反复发生,减少或避免了玻璃体手术。
- 单志明郭硕任凤杰王伟
- 关键词:激光视网膜裂孔
- 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临床特点及诊断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病例65例65只眼,经眼B超与FFA检查,明确诊断玻璃体积血原因为视网膜裂孔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无外伤、糖尿病及其它眼病史.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2.6岁.65例中,玻璃体积血分别为:Ⅰ级玻璃体积血42只眼占64.62% (42/65),Ⅱ、Ⅲ级玻璃体积血23只眼占35.38% (23/65).视网膜颞上裂孔49只眼占75.38% (49/65).均位于颞上周边视网膜;颞侧裂孔16只眼占24.62% (16/65).裂孔距黄斑最近3PD.圆形裂孔50只眼占76.93% (50/65).不规则形裂孔15只眼占23.07% (15/65).发现孔盖33只眼占50.77% (33/65).裂孔最大2PD,最小1/4PD.B超提示:继发视网膜浅脱离10只眼占15.38%(10/65).伴玻璃体后脱离52只眼占80% (52/65).FFA发现小血管跨越裂孔、裂孔边缘小血管及小血管壁荧光着染48只眼占73.85% (48/65).结论 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均为非外伤、糖尿病及其它眼病史的中老年人.因积血量较少,病人均以眼前暗影就诊.眼B超与FFA可明确诊断。
- 单志明郭硕任凤杰王伟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
- 纯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 2002年
- 张一凡李穗苓杨冬妮范春晖郭硕傅婕杨世琳张兰李英曲灿云
- 关键词:手术方法翼状胬肉
- 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眼底病变的荧光造影与B超联合诊断价值
- 单志明陈秀英郭硕陈国王海青任凤杰王伟
- 课题通过荧光造影与眼B超相结合,针对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病例进行病因诊断,与其它检查手段比较能够更准确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两者作为眼内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各自有不同特点,对于首发症状为玻璃体积血(非外伤、非糖...
- 关键词:
- 关键词:疾病诊断
-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损伤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术在急性期及瘢痕期眼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眼表理化生物损伤急性期 10例 ( 14眼 ) ,及瘢痕期 6例 ( 7眼 ) ,行新鲜及保存羊膜移植 ,部分联合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随访 6~ 2 2月。结果 急性期者无一例发生角膜融解或睑球粘连 ;瘢痕期严重睑球粘连者中 1例术后部分复发 ;联合角膜移植者均未见新生血管长入。结论 羊膜移植对急性期和瘢痕期眼表损伤防止角膜融解、睑球粘连 ,改良眼表基底及重建眼表上皮均有肯定效果。
- 张一凡孙轶军穆凤平李穗苓杨世琳傅杰范春晖郭硕赵伟邵川芬杨东妮
- 关键词:眼表损伤羊膜移植角膜移植
- 视网膜内层结构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视网膜内层结构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18例(13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视力变化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8,109眼)和预后不良组(n=20,26眼)。比较术后1个月不同预后患者的视网膜内层厚度、视网膜内层不连续(DRIL)长度和中央黄斑厚度(CM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与PDR患者PPV后预后不良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对PDR患者PPV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分别为(185.93±19.68)、(565.42±53.12)、(327.31±23.51)μm,均显著小于预后不良组[(132.25±11.59)、(235.17±40.18)、(225.52±18.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网膜结构中的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与PDR患者PPV后视力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679、0.683、0.62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7、0.791及0.760;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对PDR患者PPV后视力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术后1个月,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增加与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预后不良有关,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陆楠郭硕郭莹杨冬妮杨世琳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视力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