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抗体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法和ELISA 法同时检测18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83 例非SLE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78 例非自身免疫病对照和5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dsDNA 抗体,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RIA 法和ELISA 法对于SLE 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7.31%和62.90%、特异度分别为85.85%和81.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和67.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15%和78.14%。2 种方法检测值均随疾病的活动度升高而增高。结论· ELISA 法对SLE的诊断特异度与RIA 法接近,但其敏感度更高,可有效筛查SLE 患者。同时,2 种方法均有助于监测SLE 病情的活动状态。
- 王之青郑冰李恩灵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
- 医院感染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仁济医院光滑念珠菌的基因分型以及不同基因型光滑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以了解仁济医院光滑念珠菌的耐药性和流行情况,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34株光滑念珠菌的6个管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利用Clustalx软件与MLST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ST)。利用Clustalx软件绘制进化树,同时通过eBURST程序将菌株分为各个克隆系,以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采用ATB FUNGUS半自动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基因分型结果,运用Ridit分析方法探究两者的联系。结果 34株光滑念珠菌经MLST分型,得到6个ST,其中ST-7 27株,占总数的79.4%(27/34);ST-10 3株,占总数的8.8%(3/34),其余4型(ST-3、ST-15、ST-43、ST-55)各1株。34株光滑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100.0%敏感,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7.1%和91.2%,伊曲康唑抑菌效果差,敏感率仅11.8%。以ST-7为标准组,氟康唑、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药物组中ST-10组及其他ST组均包含标准组的平均Ridit值。结论 ST-7为仁济医院光滑念珠菌中优势菌株;光滑念珠菌的耐药谱与基因型相关性差。
- 郑冰姚冬婷应春妹汪雅萍张灏旻杨俊
- 关键词:光滑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药物敏感性分析
- 上海市浦东部分地区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4—2010年上海市浦东部分地区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10年9月上海市浦东部分社区医院住院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分离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WHONET 5.3软件和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4 415株细菌,大肠埃希菌1 968株(45.6%),粪肠球菌736株(16.7%)。耐药率比较:浦东地区社区医院住院患者>仁济医院住院患者>仁济医院门诊患者。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逐年下降,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先升后降;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先升后降。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临床经验用药不同可导致耐药性差异;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能改善耐药性产生。
- 杨俊汪雅萍应春妹郑冰张灏旻
-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
- 评估ELISA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 王之青郑冰陈丹丹俞翀曌
- 间接免疫荧光法用于抗核抗体实验室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被引量:9
- 2023年
-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抗核抗体的参考方法,然而检测过程标准化程度低、检测结果报告一致性差是临床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抗核抗体荧光模型国际共识组织对各荧光模型进行标准化命名,以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由手工操作逐步转向全自动仪器操作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实验室对该项目的规范化检测及结果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共识从检验项目开展前、检验过程和结果报告3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在我国实验室检测与报告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李敏李永哲郑冰黄卓春宁明哲
-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技术
- ApoA2、C1INH和ALB联合检测在Ⅰ~Ⅲ期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8项脂类生物标志物、4项补体类生物标志物及白蛋白(ALB)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CRC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CRC初治患者120例为CRC组,体检健康者110例为健康对照(HC)组。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A2、ApoB、ApoE 8项脂类生物标志物,血清补体C3(C3)、补体C4(C4)、补体C1q(C1q)、补体C1抑制剂(C1INH)4项补体类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3项肠道肿瘤标志物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逐步法Fisher判别算法对各项生物标志物进行拟合并建立筛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RC组血清ApoA1、ApoA2、HDL-C、TC、ALB水平低于HC组(P<0.05),C1INH、C4、CEA水平高于HC组(P<0.05)。单项生物标志物中,ALB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94.55%。ApoA2、C1INH、ALB组成的筛查模型的AUC为0.978,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8.86%,诊断效能高于任一单项生物标志物。结论ApoA2、C1INH及ALB在CRC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ApoA2、C1INH和ALB组成的筛查模型可为CRC的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 吴亚洲吴亚洲张洁张洁曹芸郑冰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脂补体白蛋白
- 108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了解仁济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株(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基因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7月仁济医院临床分离108株CRKP,进行K-B纸片法检测1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SBLs、碳青霉烯酶、质粒介导的AmpC酶与喹诺酮耐药基因。结果 108株CRKP对复方磺胺耐药率最低(32.4%),其次为磷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82.4%、95.4%和97.2%)。科室分布前3位为神经外科、外科ICU和普外科。ESBLs基因中CTX-M-9,SHV和TEM酶基因阳性率为96.3%、85.2%和75.9%。108株CRKP均检测出KPC-2基因。而金属酶基因仅1株检测出IMP-1。喹诺酮耐药基因中qnrB基因检出率达91.7%(99/108)。AmpC酶中只检测出DHA基因,阳性率13.9%(15/108)。结论我院临床分离CRKP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数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同时耐药,应加强对该类菌株的监控,控制其在院内的传播流行。
- 戴尔宽史玮炀刘洋韩逸超郑丹丹郑冰李敏
- 关键词:药敏试验耐药基因
- 肝移植病房MRS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我院肝移植病房MRSA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1月肝移植病人中分离金葡菌共57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表型检测,筛选MRSA,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57株金葡菌中,46株为MRSA。MRSA经PFGE分为8个型(A^H型)。以A型(27株)、B型(10株)为主。在2005年3月—2006年11月发生了A1亚型的暴发流行。结论MRSA在肝移植病人间流行情况十分严重,及时检测MRSA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利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
- 应春妹郑冰胡付品朱德妹汪雅萍叶杨芹张灏旻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鉴定作用的评估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作用,以形态学鉴定方法加以补充验证。方法将3株待检真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ST工具对rDNA-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GenBank中的系统发育软件自动生成系统,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对比指标确定距离与同源性均有较大鉴定意义的对比序列,并与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株菌株能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到种,另1株由于相似序列较多,需要形态学方法加以配合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相对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结论相对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丝状真菌不受检验人员经验水平影响,较为客观,同时由于其包含的信息量相对丰富,因此,较其他靶序列具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因此,仍需结合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
- 郑冰应春妹汪雅萍叶杨芹张灏旻
-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基因测序丝状真菌形态学鉴定
- 微卫星多态性和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在光滑念珠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估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在临床光滑念珠菌基因分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仁济医院和东方医院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59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2种基因分型方法的结果和分辨力。结果 59株光滑念珠菌经MLST分型得到6个序列型,其中ST-7型43株、ST-10型7株、ST-15型和ST-55型各3株、ST-3型2株、ST-43型1株,鉴别力指数(DP)为0.456;经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方法分为10型,其中A型25株、B型10株、C型8株、D型6株、E型3株、F型和G型各2株、H^J型各1株,DP为0.770。结论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于MLST技术,可作为实验室基因分型的首选方法。
- 姚冬婷应春妹郑冰
- 关键词:光滑念珠菌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