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晓

作品数:178 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53篇生物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6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真菌
  • 23篇拟青霉
  • 22篇蝉花
  • 21篇青霉
  • 19篇蝉拟青霉
  • 17篇孢子
  • 17篇虫生真菌
  • 15篇虫草
  • 14篇红曲
  • 14篇发酵
  • 13篇白僵菌
  • 12篇生物防治
  • 12篇物防
  • 12篇菌株
  • 11篇棒束孢
  • 10篇曲霉
  • 9篇球孢白僵菌
  • 9篇系统发育
  • 8篇诱变
  • 8篇栽培

机构

  • 177篇贵州大学
  • 5篇贵阳中医学院
  • 5篇贵州理工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学院
  • 3篇学研究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上海烟草集团...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2篇贵州省烟草科...
  • 2篇贵州省种畜禽...
  • 1篇鸟取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贵州省畜牧兽...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作者

  • 177篇邹晓
  • 49篇刘爱英
  • 48篇梁宗琦
  • 35篇韩燕峰
  • 15篇赵杰宏
  • 15篇胡海燕
  • 15篇罗力
  • 14篇瞿娇娇
  • 14篇张健
  • 14篇周家喜
  • 13篇杨茂发
  • 11篇梁建东
  • 11篇陈万浩
  • 9篇金道超
  • 8篇李忠
  • 6篇谭艾娟
  • 6篇孙嘉龙
  • 5篇董旋
  • 5篇张延威
  • 5篇李娟

传媒

  • 19篇菌物学报
  • 17篇贵州农业科学
  • 17篇山地农业生物...
  • 12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植物保护
  • 5篇菌物研究
  • 3篇食用菌学报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莱阳农学院学...
  • 2篇环保科技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中国菌物学会...
  • 2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年份

  • 10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14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虫生真菌蝉花Iscyp-175基因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虫生真菌蝉花Iscyp‑175基因及其用途,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虫生真菌蝉花Iscyp‑175基因的CDS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的Iscyp‑17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邹晓杨有翠周叶鸣费罡翔胡功平邹小飞冯光
蝉拟青霉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将蝉拟青霉3 L菌株置于分别添加9种碳源9、种氮源和10种不同碳氮比的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适宜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蝉拟青霉菌丝生长及生长势观察结果表明,在所试9种碳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日均生长4.62 mm,菌丝表现为洁白、较浓密。在所试9种氮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日均生长5.15 mm,菌丝浓密、健壮。在所试10种不同碳氮比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日均生长5.52 mm。
李忠金道超邹晓刘爱英
关键词:碳源氮源碳氮比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蝉花中角鲨烯的含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角鲨烯的含量,确定蝉花中角鲨烯含量测定的最佳溶剂。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了8种不同提取溶剂对蝉花中角鲨烯含量的影响。色谱条件:HP-5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0 m,内径0.32mm,涂布厚度0.25μm,Agilent Technologies);FID检测器,载气为N2,纯度99.999%,空气流速300 mL·min^-1,氢气流速30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80℃,以20℃·min^-1升温至210℃,保持3 min,然后以20℃·min^-1升温至250℃,保持5 min,最后以5℃·min^-1升温至280℃,保持5 min);分流进样(10∶1);进样口温度为280℃,检测口温度为290℃。结果:角鲨烯的检测浓度在42.90~17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精密度良好(RSD=1.1%),加标回收率为99.08%~100.7%,平均回收率(n=9)为99.70%。正己烷是蝉花中角鲨烯含量测定的最好溶剂,角鲨烯的含量为(74.36±0.24)μg·g^-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蝉花角鲨烯的含量测定。
卫亚丽杨茂发刘爱英邹晓
蝉拟青霉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蚜虫的致病性被引量:12
2007年
为了筛选到生防效果好的高效蝉拟青霉菌株,对其12个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耐热性以及对蚜虫的致病力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L和3L菌株菌落生长最快,SL5和FY菌株产孢量最高,FY和3L菌株孢子萌发率最高,FY和FJS菌株抗紫外线能力最强,3L和3716菌株耐热性最强,LB、3L菌株和3716菌株对蚜虫的致病性高,孢子和代谢物对蚜虫的致死率都在80.00%以上。经综合比较,LB菌株在致病力、产孢量、抗紫外线、抗热性等方面表现优良。
李忠金道超邹晓刘爱英
关键词:蝉拟青霉蚜虫
蝉花及其分离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摘要)
<正>蝉花是蝉在土中的若虫被麦角菌科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的分生孢子阶段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寄生致死的带菌尸体,在其头部长菌丝形成的子座,形似花蕾故名蝉花。蝉花在我国自古就有...
刘爱英胡海燕罗力邹晓
文献传递
寄主为蚧的层束梗孢一新记录种被引量:2
2014年
在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寄生蚧壳虫的层束梗孢属真菌gzuifr-hym201307jk.主要特征为孢梗束灰白色单生,14~17 mm×0.9 mm,产孢细胞柱状向上收缩变尖,顶部具有1~3个叉状的产孢小颈,大小10.8~ 14.0×4.3~5.4 μm;分生孢子梭形,7.6~ 10.8×4.3~5.4 μm.经鉴定该真菌为中国新记录种——Hymenos-tilbe furcata.
邹晓周叶鸣瞿娇娇陈万浩梁宗琦赵杰宏
关键词:虫生真菌蚧壳虫新记录种
蝉拟青霉LB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C^27°C,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C;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C 10 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李忠曾桂萍邹晓刘爱英金道超
关键词: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产孢量孢子萌发
农村小河流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综合治理探讨被引量:7
2018年
指出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不完善间的矛盾加剧,农村河流固体废弃物污染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和水生态系统受损的双重叠加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农村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农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阐述了农村河流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石露徐明邹晓张健
关键词:农村河流固体废弃物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环境科学概论”是生态环境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又是环保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该课程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环保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多种教学方式互补效应、加强课程全过程考核、增加相关实践实验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
张健徐明邹晓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菌根真菌有370种,隶属29科53属,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鹅膏属(Amanita);分析了我国南方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分布及其限制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该区域未来外生菌根真菌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外生菌根真菌与相关生物间互作机制;基于外生菌根真菌功能性状的大尺度生态机制研究外生菌根应用技术原理与研发。
杨云礼徐明邹晓陈进马洪霞杨兰张健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