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用药
  • 4篇用药问题
  • 3篇药组
  • 3篇中药
  • 3篇中药组
  • 3篇中药组合物
  • 3篇哮喘
  • 2篇针刺
  • 2篇针灸
  • 2篇治疗哮喘
  • 2篇经济安全
  • 2篇甘草
  • 1篇地骨皮
  • 1篇地黄
  • 1篇虚喘
  • 1篇虚寒
  • 1篇穴位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10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邵经明
  • 5篇邵素菊
  • 4篇任重
  • 3篇张应虎
  • 2篇朱彦岑
  • 2篇高希言
  • 1篇王培育
  • 1篇王民集
  • 1篇刘凯
  • 1篇姜凤莲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针灸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1992
  • 1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寒性哮喘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炙麻黄9~15份、桂枝9~15份、白芍15~30份、干姜9~15g份、细辛1~5份、五味子...
邵素菊邵经明张应虎任重
文献传递
针灸治疗哮喘188例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4
1992年
作者通过临床与实验观察,发现哮喘经过治疗后能够增强肺功能,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有效率92.02%)。并认为治疗本病,须谨遵'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坚持'冬病夏治',方能俾远期疗效得到巩固。
邵经明邵素菊朱彦岑王民集刘凯齐晓玲
关键词:哮喘针灸疗法免疫学血液流变学
哮喘病病因病机的探讨被引量:3
1987年
哮喘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尽管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对本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难得的宝贵治疗经验,然而,从古迄今.
朱彦岑邵经明
关键词:哮病历代医家病理演变哮喘病病因病机
略论孙思邈对灸法的贡献被引量:1
1989年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系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活于公元585~682年,少年时因病学医,长期在家乡隐居。他博通经史百家,广收医学文献。
高希言邵经明
关键词:灸法
一种治疗虚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治疗虚喘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虚喘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生地黄60~90g、山药60~90g、山萸肉30~60g、丹皮30~60g、茯苓30~60g、泽泻3...
邵素菊邵经明张应虎任重
文献传递
针灸治疗哮喘12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1989年
多年来,我们曾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施治作过论述,并在临床治疗291例的疗效观察中,对部分病人应用电子胸描仪、描记观察针灸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状况,显示有极显著差异(P<0.001)。从而验证了针灸对哮喘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对远期疗效还缺乏系统观察。因此。
邵经明杜鸣歧相永清邵素菊冯明秀
关键词:针刺哮喘
一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穴位贴
本发明涉及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穴位贴,可有效解决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芥子30‑40g、生甘遂15‑20g、细辛15‑20g、延胡索10‑15g、干姜10‑...
邵素菊邵经明王培育楚静静任重
文献传递
双针激光针灸治疗中风上肢瘫痪50例临床疗效与甲皱微循环的观察被引量:2
1990年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症治疗后期,患者上肢瘫痪较难恢复,本人选择近二年来针灸疗效欠佳的患者50例,采用双针激光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一。
姜凤莲邵经明
关键词:中风上肢瘫痪甲皱微循环
一种治疗热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治疗热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热性哮喘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9~12份、生石膏30~45份、杏仁9~12份、桑白皮12~15份、地骨皮12~15...
邵素菊邵经明张应虎任重
文献传递
古代针下热感手法的文献探讨
1989年
以烧山火和透天凉为代表的冷热刺法,越来越受到针灸学术界的重视。冷热针感的出现与否,常作为手法成功与否的标志。然而这种针感不可避免地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跟师学习的机会里,我以穴温作为客观指标实验观察了热刺针法对不同病人穴温的影响。观察对象为住院或门诊病人,共43例,其中男性25例,年龄平均为50.7岁(21~82)。病种不同,包括偏瘫和各种痹证等;病程短者1个月,长者20年。
高希言邵经明
关键词:针刺虚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