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睿

作品数:2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刑法
  • 3篇量刑
  • 2篇义务
  • 2篇推定
  • 2篇量刑公正
  • 2篇酒后
  • 2篇酒后驾驶
  • 2篇驾驶
  • 2篇公正
  • 2篇不作为
  • 2篇不作为犯
  • 1篇盗窃
  • 1篇盗窃罪
  • 1篇等价
  • 1篇等价性
  • 1篇刑法理论
  • 1篇行刑
  • 1篇行刑法
  • 1篇因果关系
  • 1篇正当

机构

  • 13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邵睿
  • 1篇朱建华
  • 1篇马嶙侃
  • 1篇王金龙

传媒

  • 2篇中国商界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科教导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企业技术开发...
  • 1篇科教文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专断性医疗行为的刑罚界限被引量:4
2017年
专断性医疗行为是欠缺患者有效同意的医疗行为,"全面入罪说"主张对所有缺乏患者的有效同意施以刑事处罚,而"部分入罪说"则主张仅在缺乏患者同意导致医疗行为严重脱离其业务规范时,方得动用刑法进行规制。专断性医疗行为由于具有医疗目的,因而只存在成立过失犯罪的余地。过失犯罪是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医疗行为的注意义务取决于一般医疗准则和具体的患者病情、体质与意向,只有当专断性医疗行为由于未取得患者同意导致不明确具体的患者病情、体质与意向,从而违反医疗行为注意义务时,才有可能成立过失犯罪;而在不存在患者选择可能性及缺乏"患者同意"与违反医疗注意义务无关的场合,都不因为缺乏"患者同意"而成立过失犯罪。同时,医疗目的、医疗适正性以及患者的有效同意都能够为医疗行为提供正当化基础。
邵睿
关键词:注意义务
论依推定的权利人同意之行为
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据以决定彼此之间行为模式的主要规范即为法律规范,相对于社会中存在的其他规范而言,其显然属于一种正式规范,并且成为了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形式。然而,从人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看,除了作为整体而存在的...
邵睿
关键词:非正式规范刑法
行为理论之比较研究——兼论人格行为论的合理性
2014年
对于行为与构成要件的关系,存在着"构成要件论"与"行为论"的争议,前者主张在构成要件阶段评价行为,而后者要为行为本身单独构建一个阶层,由于行为概念本身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机能,为实现这些机能,应当采取"行为论"的观点。对于行为概念,仅在大陆法系中就存在因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等学说上的聚讼,其中,人格行为论由于结合了存在论和规范论两方面的考虑,因而在实现行为概念的各项机能方面显得较为妥当。同时,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由于缺乏专门的行为概念研究,而造成了体系上主客观的失衡和评价对象的缺失,因此,应该借鉴人格行为论的观点在犯罪构成之前确认行为的存在。
邵睿
关键词:刑法
不纯正不作为犯之“等价性”理论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了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而不纯正不作为犯则是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保证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具有两个特点:与对应的作为犯共处一个刑法条文之中以及对于作为构成要件核心的保证人地位缺乏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为克服这一矛盾,刑法理论导入了"等价性"理论,力图通过将不纯正不作为犯与同处一个条文内的作为犯发生"某种等价"的方式,为其可罚性奠定合理的基础。"等价性"的内容,不是整体的成立标准或漠然的价值判断,而是将形式的作为义务予以实质化的规则方法,目的是避免作为义务形式化对刑法评价的干扰。作为"等价性"实质内容的"作为义务"实质化方法,在根本上是刑法的"自动自觉"造成的。因此,在实质的义务说之前提下,不纯正不作为为犯的成立和作为犯罪并无必然的"等价"要求,这可以从事实存在、规范结构、刑法机能等几方面同时得到说明。
邵睿
关键词:不纯正不作为犯等价性
从“特定关系”看依推定的权利人同意之行为
2016年
"依推定的权利人同意之行为"是指:与权利人在所涉事项的范围内具有一定关系的行为人,因无法明确知悉权利人的现实意志,而通过考察自身与权利人的特定关系,尤其是相互间的交往过程和客观存在的情势,以权利人的行为倾向为导向处置原本应由权利人自身处置事项的行为。行为人既可以为权利人的利益而进行推定,也可以为自己或第三人的利益而推定。在判断推定内容是合理时,不仅要考虑权利人的事后态度,更重要的是考虑双方因相互"特定关系"而建立的规范。一方面这类规范不能以不可容忍的方式危害社会,另一方面,其必须为行为人与权利人的交往划定界限,而非单纯地维护哪一方的法益。
邵睿
关键词:推定
从醉驾案的判决审视现行刑法的立法完善
2010年
2009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3920起,死亡1708人,"醉驾"以及其造成的惨痛结果,一再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而接踵而至的则是对罪驾者定罪量刑的关注。现今多将罪行定为"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些不能反映罪责刑相适应,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醉驾者的定罪量刑。
邵睿
关键词:判决审视现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罪责刑相适应酒后驾驶
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2011年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犯罪既属于传统犯罪,又属于多发性犯罪,基层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一半左右是盗窃案件。作为最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盗窃罪既遂的认定问题,在理论上却存在很多争议,实践中的认定标准也是多样。文章通过一典型案例,对盗窃罪的各种既遂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邵睿
关键词:盗窃罪未遂既遂
不作为犯之归责问题初探
2014年
不作为犯的归责问题最早是在因果关系的名义下研究的,但对于"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这一命题本身来说存在不少争议。不作为犯的所谓"因果关系"实应为"条件关系",属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其研究目的在于为不作为犯在客观面的归责奠定基础。具体来说,这一问题需要从以实质的作为义务为核心构建的"不作为犯之实行行为"和"作为义务之欠履行与危害结果的发生"之间的条件关系以及以违反义务的关联性为判断基础的"不作为犯实行行为之危险的现实化"等三个方面来考虑,且其结论必须考虑公众的刑法认同感。
邵睿朱建华
关键词:不作为犯因果关系客观归责
量刑公正的基本理念与制度体系思考
2009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3920起,死亡1708人,“醉驾”以及其造成的惨痛结果,一再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而接踵而至的则是对醉驾者定罪量刑的关注。量刑问题是刑法理论的缩影,而刑罚又是一种最...
邵睿
关键词:酒后驾驶量刑公正刑法理论博弈机制
文献传递
论间接正犯中的认识错误
2011年
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间接正犯错误,主要是事实错误问题。本文以中国大陆的刑事立法与司法为视角,对间接正犯进行了研究,认为利用者对被利用者行为性质认识上的偏差,均不会影响间接正犯的成立。
邵睿
关键词:间接正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