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安文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网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活化受...
  • 1篇蛋白酶活化受...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抗药性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期
  • 1篇脂联素
  • 1篇神经保护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受体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邵安文
  • 3篇涂盛
  • 2篇姚定国
  • 1篇叶真
  • 1篇朱曼华
  • 1篇徐翀颖
  • 1篇赵琼
  • 1篇盛吉芳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调查2014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培养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2014年共培养到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917株,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71.2%;伤口、脓液及引流液占9.9%;血培养占9.7%;导管来源标本占3.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情况:重症监护室占47.7%;神经外科占19.1%;肝胆外科占13.5%;感染科占7.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外,临床常用抗菌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大于40.0%,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89.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有侵入性操作、GCS评分≤8分、住院时间>14d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侵入性操作、昏迷、住院时间延长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涂盛邵安文朱曼华盛吉芳赵琼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与脂联素、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涂盛徐翀颖邵安文姚定国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脂联素肝细胞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
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由Narmyn于1906年最早定义本病,泛指继发于各种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比不明显,较少伴随微血管病变,且与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不完全相同.目前认为肝脏、肌肉、脂肪等各种组织中胰岛素抵抗继发高胰岛素血症是HD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同时胰岛素代谢异常、肝损害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继发性损害等也可能相关.肝脏是摄取、储存、合成与代谢葡萄糖的主要场所,在机体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机体的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在肝病患者中,其肝脏维持血糖稳定的代谢途径受损,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敏感性受损导致糖代谢紊乱.
涂盛邵安文叶真姚定国
关键词:肝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抗药性
蛋白酶活化受体-1拮抗剂FR171113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约占所有卒中的5%,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约80%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期...
邵安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