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
- 作品数:57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破伤风病人全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初步评价破伤风病人全肠外营养 (TPN)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13例破伤风病人给予TPN治疗 ,观察其对营养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 ,并与未用TPN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 :TPN组在营养支持后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非TPN组 ;TPN组肺部感染和难以控制的呼吸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TPN组 ;TPN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TPN组。 结论 :TPN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破伤风病人营养指标 ,明显改善破伤风病人的预后。
- 高建武刘宽邱健韩希望
- 关键词:破伤风全肠外营养营养不良
-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中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邱健郝宪考王小强张西玲王国荣姚建锋刘瑞廷
- 关键词:直肠肿瘤放疗
-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20年
-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自问世以来日趋完善成熟,目前已覆盖经济、科研等各个行业;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主要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逐年升高,它起病隐匿,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临床表现,早期地区分其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王奔(综述)邱健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
-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临床被引量:10
- 2000年
- 邱健姜馨何文宪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病理
- 右半结肠毗邻层面的应用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应用尸体解剖方法研究右半结肠毗邻的层面关系,为精准右半结肠膜解剖手术提供可靠的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固定的5具尸体(男性4具,女性1具)右半结肠毗邻层面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右半结肠与其周围的毗邻层面,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等三个区域。(1)右Toldt′s融合筋膜区:因回盲部、升结肠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原始后腹膜形成右Toldt′s融合筋膜而来。右Toldt′s融合筋膜区的头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右缘,右侧与尾侧边界为回盲部、升结肠与后腹膜的愈着缘。在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存在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2个层面,依次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三个间隙;(2)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因结肠肝曲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胰头十二指肠固有筋膜形成融合筋膜而来。头侧界为胃大网膜在十二脂肠球部附着处,尾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外侧界为十二指肠环外侧缘,内侧界为大网膜的右缘(其内标志为胃网膜右静脉)。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为胰头十二指肠、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3个层面。依次形成了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4个融合筋膜间隙。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向头侧延续,被胰头十二指肠层面分隔为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与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起自胰头,跨越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汇入肠系膜平面的Henle干(Henle trunk);(3)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起自大网膜右缘,向左侧由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筋膜前叶融合而形成的区域。由腹侧向背侧形成网膜囊、胰周间隙和胰后间隙3个间隙。大网膜第3层覆盖�
- 王旭苏军龙马延生王奔刘力强刘瑞廷邱健
- 关键词:结肠右半结肠
- DNA结合蛋白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研究DNA结合蛋白A(dbp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dbpA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及反转录PCR法检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系FHC、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SW480、RKO、SW620、DLD-1、HT-29、SW1463及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dbp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dbpA蛋白和mRNA无表达或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dbpA表达明显增高.结直肠癌中dbpA mRNA阳性表达率升高,分别为80.0%(48/60)、10.0%(6/60),dbpA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分别为83.3%(50/60)、10.0%(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FHC细胞中dbpA无表达,在6株结直肠癌细胞中,dbpA不同程度高表达(P<0.05).dbp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脉管侵犯相关(P<0.05),dbpA高表达组预后较差(P<0.05).结论 dbpA的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 刘瑞廷王国荣邱健王小强阎立昆李小军刘昌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腹腔镜腹直肌后鞘-腹横肌前腹膜外隧道造口术预防造口旁疝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直肌后鞘-腹横肌前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术预防术后造口旁疝的初步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因低位直肠癌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接受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及腹腔镜腹直肌后鞘-腹横肌前腹膜外乙状结肠隧道造口术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腹直肌后鞘-腹横肌前腹膜外隧道造口术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初步报告该术式预防造口旁疝的效果。结果共入组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72.5(19.5)岁[M(IQR)](范围:55~79岁)。手术时间250(48)min(范围:190~275 min),预建造口隧道时间27.5(10.7)min(范围:21~37 min),术中出血量30(35)ml(范围:15~80 ml)。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6(105)d(范围:98~279 d),体检和腹部CT均未发现造口旁疝。结论利用腹腔镜腹直肌后鞘-腹横肌前腹膜外隧道造口的方法,可较安全地完成乙状结肠永久造口,对造口旁疝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泽雨王奔郑波波邱健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直肠肿瘤造口旁疝
- 腹膜前预置轻量型聚丙烯网片预防造口旁疝的术式初探
- 2015年
- 为了探索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同期置入预防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造口旁疝的技术方法,我科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12例因低位直肠癌、肛管直肠癌实施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同期使用轻量型聚丙烯网片预防性置入造口处之腹膜前间隙,对该方法的技术操作、安全性以及近期造口旁疝的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经病理证实的低位直肠癌、肛管直肠癌12例。
- 邱健仝聪张剑刘瑞廷徐初峰
-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直肠肿瘤
- T_3N+/-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 2011年
-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放疗在T3N+/-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施行的新辅助放化疗后按照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0例T3N+/-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未见Ⅲ,Ⅳ度化疗相关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放疗相关毒副反应不显著。全组病变获得手术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新辅助化放疗后病理完全缓解(0级)病例2例(10%),中度反应(1级)13例(65%),轻度反应(2级)3例(15%),反应不良(3级)2例(10%)。术后经6月至2年随访,尚未发现盆腔内局部复发。结论:选择性地对T3N+/-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施行新辅助化放疗后,能够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R0切除率,手术中应该注意对于环周切缘以及下切缘的把握,完整切除肿瘤退缩后的纤维瘢痕组织,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邱健郝宪考王青黄明刚管湘平王小强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偶发分支杆菌致补片感染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3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偶发分支杆菌导致补片感染的临床和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曾在外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使用的补片为聚丙烯材质。均通过腹腔镜手术取出感染补片,术后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愈。本研究显示避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应重在预防,严控手术各环节无菌操作,杜绝不同途径补片污染的发生。
- 蔡祥礽邓雨欣潘思源汪光柱刘椰邱健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补片感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无菌操作随访资料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