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宇
- 作品数:34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活体部分供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用量及代谢特点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和比较成人尸体全肝移植与活体部分供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Tac)的用量、血药浓度和代谢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行肝移植的85例受者Tac的用量以及血药浓度等临床资料.其中,进行活体部分肝移植的受者34例(A组),进行尸体全肝移植的受者51例(B组).结果 肝移植术后,在使用相同的Tac初始剂量下,A组达到治疗窗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B组分别为(3.4±1.0)d和(4.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Tac的用量在术后28 d内明显低于B组,但两者差距逐步接近,在术后28 d以后趋于一致.比较术后第7、14、21和28 d时的用药量,A组分别为B组的72.74%、82.26%、83.92%和88.87%.在相关性分析中,A组移植物重量/受者体重(GR/WR)与其术后第7天所用Tac剂量(mg·kg-1·d-1)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与全血Tac浓度/剂量(C/D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4,P<0.01).结论 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其早期Tac用量与植入供肝体积显著相关;成人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的早期用量约相当于尸体全肝移植术后的70%.随着植入供肝的不断再生,至术后28 d时Tac的用量可基本接近尸体全肝移植水平.
- 汤晓寅夏强张建军李齐根徐宁陈小松王鑫韩龙志罗毅邢天宇
- 关键词:活体供者他克莫司
- 肝脏切除手术风险预测研究
- 目的:急性肝功能不全是肝脏切除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之进展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则是肝脏手术后早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虽然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的方法很多,但依据单一方法很...
- 邢天宇
- 关键词:肝脏切除术肝功能不全肝脏储备功能术后并发症
- 中国大陆肝移植现状及挑战被引量:7
- 2012年
- 中国大陆的肝移植始于20世纪70年代,武汉同济医院率先开展了狗的肝移植动物实验。1977年上海瑞金医院施行了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标志了中国大陆肝移植的第1个高潮,但由于供体缺乏、费用昂贵和预后不佳等多种原因,肝移植出现了停滞。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
- 邢天宇夏强
- 关键词:肝移植现状同种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技术动物实验供体缺乏
- 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患者行肝移植术的处理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完成的16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不同级血栓手术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161例患者之中共有15例患者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其中1级8例,2级4例,3级3例。脾切除史中发生PVT的患者有5例,占45.5%(5/11),无脾切除史者发生PVT的患者有10例,占6.7%(10/150),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例1级血栓患者将机化的血栓作为门静脉内膜直接行端端吻合。6例1级和4例2级血栓患者术中行取栓。3例3级血栓患者中1例行取栓,2例行静脉架桥术。1,2,3级血栓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0.7 h,8.7±1.7 h,11.8±2.3 h;术中输血分别为5.4±2.3 U,7.8±1.3 U,13.7±1.5 U。3级血栓分别和1,2级血栓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1级和2级血栓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门静脉血栓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86.6%(13/15),一年存活率为80%(12/15)。146例无血栓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90.4%(132/146),一年存活率为82.2%(120/14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有门静脉血栓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适当的处理行肝移植术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级血栓在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上高于1,2级血栓。有脾切除史的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血栓,拟行肝移植患者应尽量避免脾切术。
- 沈丛欢夏强徐宁罗毅邢天宇韩龙志王鑫李齐根张明陈小松张建军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
- 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对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对受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95例首次接受成人肝移植,且术后规律随访超过6个月受者的临床资料,将受者分研究组(153例)和对照组(142例),研究组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的免疫抑制方案,对照组受者采用Tac+MMF+皮质激素方案。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第1、2、4、8、12、16、20和24周为观察时间点,检测两组受者的血糖水平变化,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及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受者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尤其是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1周时达到峰值,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时间点研究组的受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以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高血糖者的比例分别为52.9%和76.8%(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是研究组的2.94倍。随访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0%(13/153)和7.75%(11/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者出现组织愈合延迟、感染及高脂血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的,并可降低术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少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夏雷夏强张建军李齐根邢天宇朱建军薛峰王思岳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法糖皮质激素类
- 小儿活体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小儿活体供肝移植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进行小儿活体肝移植的30例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血药浓度、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其中,7例以Tac为主要免疫抑制剂(Tac组),10例以Cs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CsA组);其余13例因发生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将CsA转换为Tac。记录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及其血药浓度谷值,监测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维持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稳定的前提下,术后1年受者体重可增加约50%,但免疫抑制剂的单位体重用量可明显减少。Tac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发生排斥反应4例(40%,4/10),均经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逆转。术后3个月内,Tac组出现腹腔感染1例(1/7),CsA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3/10),经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Tac组出现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例(1/7),CsA组出现2例(2/10),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均好转。两组在术后3个月后均未出现新发感染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3例转换用药的受者在转换用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逆转。结论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Tac和CsA均可安全应用,二者促进肝肾功能恢复的效果相似,但Tac抑制排斥反应的效果较好,并且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
- 汤晓寅夏强张建军韩龙志李齐根徐宁陈小松王鑫罗毅邢天宇沈丛欢奚志峰
-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他克莫司环孢菌素
- 精准肝切除的应用及其价值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12例肝占位性病变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88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快速切除24例(Pringle组)。精准组切除范围分肝叶、段和局部切除;Pringle组的切除范围均为肝单段和局部切除。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发生、因大出血或胆汁漏而行二次手术。两组同行肝单段和局部切除患者术中输血率、肝切除时失血量、术后TBil、PT分别为7%(2/29)、220ml、20μmo]/L、13s和4%(1/24)、210ml、19μmol,/L、13s,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0.263,0.246,P〉0.05);肝切除时间、术后WBC、ALT、低热发生率分别为60min、7.5×10^9/L、66U/L、10%(3/29)和15rain、14.0×10^9/L、335U/L、42%(10/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2,4.961,4.959,P〈0.05)。精准组中肝叶切除和肝段或局部切除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WBC、ALT、PT、低热发生率分别为9%(4/45)、8.3×10^9/L、153U/L、17S、13%(6/45)和12%(5/43)、8.2×10^9、133U/L、14S、14%(6/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2,1.225,1.236,P〉0.05);肝切除时失血量、肝切除时间、术后TBil分别为350ml、250min、32μmol/L和240ml、150min、21μ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5,4.967,4.829,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可减少创伤,但需根据切除范围和部位选择性应用。肝叶切除最适合行精准肝切除。
- 李齐根夏强张建军徐宁张明王鑫罗毅邢天宇
- 关键词:肝肿瘤精准肝切除PRINGLE法
- 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风险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系统评价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乳腺癌以及胰腺癌的风险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肝移植术后患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至2011年9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而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括816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患肺癌的风险率相比于未移植组提高3.73倍(95%可信区间:2.73~5.10,P<0.001),而肝移植术后乳腺癌以及胰腺癌风险率相比1于未移植组未见明显提高发生比率分别为1.27倍(95%可信区间:0.97–1.65,P=0.08)以及1.32倍(95%可信区间:0.96–1.80,P=0.08),肝移植后诊断出新生肺癌的平均时间为4.2年。结论肝移植后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术后低剂量的CT检查有助于肝移植后新发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
- 邢天宇夏强张建军
- 关键词:肝移植肺癌乳腺癌胰腺癌
- 肝脏穿刺活检在诊断移植肝病理改变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间39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53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用HE染色方法显示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Banff国际排斥反应病理诊断标准及参照临床检查和治疗结果,53例次肝脏穿刺检查分别被诊断为急性排斥16例次、保存性灌注再损伤12例、胆道并发症9例次、药物性肝脏损伤11例次、慢性排斥3例次、急性肝坏死2例。结论保存性肝脏损伤时肝内的小灶性坏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及药物损伤所诱导的多形态肝细胞变性是区别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病理特征。早期胆道狭窄通常显示为小胆管的反应性增生和伴有轻度肝细胞损伤的微胆管胆汁淤积。
- 王燕庆夏强张建军朱建善陈小松张明罗毅沈丛欢邢天宇
- 关键词:肝移植
-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13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方法,其中5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5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6.9%。结论肝移植术后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 奚志峰夏强张建军陈小松张明李齐根徐宁薛峰宋玉韩龙志王鑫沈丛欢罗毅邢天宇
- 关键词:乙型肝炎复发肝移植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