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秀娟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慢性
  • 7篇阻塞性
  • 7篇慢性阻塞性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疾病
  • 6篇肺疾病
  • 4篇气道
  • 4篇黏液高分泌
  • 4篇金水六君煎
  • 3篇蛋白
  • 3篇学军
  • 3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3篇茯苓
  • 3篇茯苓丸
  • 3篇细胞
  • 3篇桂枝
  • 3篇桂枝茯苓
  • 3篇桂枝茯苓丸

机构

  • 21篇湖南省中医药...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作者

  • 22篇邓秀娟
  • 12篇谭宇军
  • 11篇谭光波
  • 9篇李仲普
  • 9篇刘雨
  • 8篇胡学军
  • 6篇柏正平
  • 5篇刘俊
  • 5篇谭电波
  • 5篇谭小宁
  • 2篇刘芳
  • 1篇黄纯
  • 1篇李良娥
  • 1篇刘海燕
  • 1篇吴哲
  • 1篇毛丹
  • 1篇冯磊
  • 1篇龚剑波
  • 1篇刘敏

传媒

  • 4篇湖南中医杂志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麦冬皂苷D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整合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麦冬皂苷D(OP-D)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1)利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中IPF差异表达基因数据,筛选IPF疾病靶点;采用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OP-D作用靶点;对筛选得到的OP-D作用靶点与IPF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OP-D治疗IPF的潜在作用靶点。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OP-D抗IPF的核心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OP-D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TGF-β(10μg·L^(-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并用不同浓度OP-D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筛选得到IPF疾病靶点2040个,OP-D作用靶点408个,取交集得到30个OP-D治疗IPF的潜在作用靶点。OP-D抗IPF的生物过程主要在胶原蛋白分解代谢过程、胶原蛋白代谢过程、细胞外基质分解和对异生物刺激的反应方面;主要涉及通路包括肥厚型心肌病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进一步筛选得到IGF1、MMP1、MMP2、MMP3、MMP7、ACE、CCL5等OP-D抗IPF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OP-D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OP-D能浓度依赖性抑制HFL^(-1)细胞的活力,选择1、2、4μmol·L^(-1)OP-D进行后续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组细胞的EdU阳性率及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TUNEL阳性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cl-2、FN-1、α-SMA、CollagenⅠ、IGF1、MMP1、MMP2、MMP3、MMP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TGF-β组比较,1、2、4μmol·L^(-1)OP-D组的细胞EdU阳性�
李仲普黄乐刘雨胡学军邓秀娟管聘
关键词:麦冬皂苷D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胡学军教授应用酸枣仁汤异病同治经验举要被引量:3
2020年
胡学军教授是第三批湖南省名中医,一级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对经方有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应用酸枣仁汤异病同治治疗焦虑状态、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方面疾病有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笔者有幸聆听胡师教诲,获益甚多,现将其思想简要分析。
邓秀娟谭宇军杨闯胡学军
关键词:酸枣仁汤焦虑状态更年期综合征异病同治
金水六君煎拮抗地塞米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阴虚痰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金水六君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阴虚痰饮的作用和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0.5 mg/kg组、地塞米松+金水六君煎2.62、5.25、10.5 g/kg组。采用烟熏联合气道脂多糖滴入建立COPD大鼠模型,地塞米松肌注诱导大鼠阴虚状态。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肺功能、酚红排泌量,PAS染色法测定气道杯状细胞数,RT-PCR、Western法检测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和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与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ACTH、CORT、cAMP、cGMP、cAMP/cG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明显下降,气道杯状细胞数、酚红排泌量及MUC5AC表达明显增多,AQP5表达明显下降。地塞米松组大鼠出现形体消瘦,饮水量增多,毛发干枯,易激惹等阴虚表现,血清ACTH、CORT、cAMP、cGMP降低,cAMP/cGMP升高。地塞米松组及地塞米松+金水六君煎各组大鼠肺功能明显改善,气道杯状细胞数、酚红排泌量及MUC5AC表达明显减少。地塞米松+金水六君煎各组大鼠阴虚症状较地塞米松明显减轻,血清ACTH、CORT接近正常对照水平,cAMP、cAMP/cGMP明显降低,肺组织AQP5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金水六君煎养阴作用可能与拮抗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抑制,纠正环核苷酸代谢失调有关。化痰作用可能与促进AQP5表达相关。
柏正平刘雨谭小宁谭电波邓秀娟李仲普刘俊谭光波
关键词:金水六君煎地塞米松
心衰病人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价值探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心衰病人使用心脏同步化治疗手段的临床价值,为心衰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2018年1-12月心衰患者共计44例,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2例。实验1组患者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2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增加再同步化治疗法(CR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与心功能指标数据,通常包括QRS时限、左心室射血(LVEF)与步行实验等。结果实验1组QRS波时限、LVEDD与YNHA数据更高,而LVEF与六分钟步行实验2组数据相比实验1组更低,可见,实验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性功能指标更佳,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有心理衰竭患者增加心脏同步化治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治疗和预后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谭宇军邓秀娟
关键词:心衰病人心脏再同步化心功能指标
基于TSLP-OX40L通路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OX40配体(TSLP-OX40L)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附子细辛汤组、肾四味汤组、合方组和泼尼松龙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腹腔注射结合卵清蛋白滴鼻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成模后,麻黄附子细辛汤组给予1.62 g/kg麻黄附子细辛汤灌胃,肾四味汤组给予10.80 g/kg肾四味汤灌胃,合方组给予12.42 g/kg麻黄附子细辛汤和肾四味汤灌胃,泼尼松龙组给予6.3 mg/kg醋酸泼尼松龙片悬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同等量的纯化水,均1次/d,连续灌胃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灌胃第7天和第14天大鼠鼻炎症状评分,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鼻黏膜组织中TSLP、OX40L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灌胃第7天和第14天,模型组大鼠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病理观察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腺体和血管周围出现水肿和炎症;末次灌胃结束后,血清IL-5、IL-4、IL-13水平和鼻黏膜组织中TSLP、OX40L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灌胃第7天,合方组和泼尼松龙组大鼠鼻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麻黄附子细辛汤组、肾四味汤组(P均<0.05);灌胃第14天,各药物组大鼠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合方组、泼尼松龙组、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均明显低于肾四味汤组(P均<0.05)。末次灌胃结束后,各药物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血清IL-5、IL-4、IL-13水平和鼻黏膜组织中TSLP、OX40L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合方组和泼尼松龙组血清IL
邓秀娟黄乐刘海燕李良娥刘雨谭光波谭宇军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OX40配体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ACOS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ACT)、慢阻肺症状评分(C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ACOS效果显著。
邓秀娟谭宇军
关键词: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胡学军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被引量:5
2020年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邓秀娟黄乐谭宇军胡学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互结桂枝茯苓丸名医经验
胡学军辨治慢性咳嗽经验被引量:4
2015年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病因重在"风"、"湿"、"瘀",病机主要有余邪未清,风邪伏肺、地处湘南,素体湿热、肺气不足,气虚血瘀3个方面。治疗关键在于调畅气机,包括疏风宣肺,轻清止咳、清肺化湿,因地制宜、宣肺补气,行气祛瘀。并强调辨证辨病相结合,使用咳嗽专药治疗。
邓秀娟胡学军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康复运动疗法的效果探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康复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药物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慢性心衰症状改善时间、慢性心衰心电图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心衰症状改善时间、慢性心衰心电图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六分钟步行距离、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值得推广应用。
谭宇军邓秀娟
关键词:康复运动疗法
vWF、F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vWF19内含子MspI、FgBβ因启动区-148C/T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将1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00例、非血瘀证组50例,另抽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vWFMspI、FgBβ因启动区-148C/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WF内含子MspI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非血瘀证组的分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组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M-M-基因型患冠心病血瘀证的OR值为2.970(1.470-6.000,P〈0.01),而患冠心病非血瘀证的OR值为2.077(0.934-4.615,P〉0.05);M-等位基因患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为1.888(1.082-3.296,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Bβ148C/T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血瘀证组的分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罹患冠心病血瘀证与冠心病非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44、2.524,p值分别为0.033、0.137;而T等位基因罹患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317、2.244,p值分别为0.000、0.015。结论:vWF基因MspI多态性中,M-M-基因型与M-等位基因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相关,且可能为其独立危险因素;Fg基因-148多态性中,TT基因型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
谭光波毛以林鲍达莫世平李仲普邓秀娟刘敏刘俊
关键词:冠心病血瘀证基因多态性VWFFG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