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鹏

作品数:60 被引量:62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滑坡
  • 12篇危险性
  • 11篇地震
  • 11篇黄土
  • 10篇地质
  • 8篇地质灾害
  • 7篇黄土滑坡
  • 6篇降雨
  • 5篇地震滑坡
  • 4篇NEWMAR...
  • 3篇大型滑坡
  • 3篇地貌
  • 3篇岩质
  • 3篇石流
  • 3篇泥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群发
  • 3篇汶川地震
  • 3篇斜坡

机构

  • 5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国道通公...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化岩土工程...

作者

  • 57篇辛鹏
  • 35篇吴树仁
  • 29篇王涛
  • 24篇石菊松
  • 19篇王涛
  • 11篇王涛
  • 10篇石玲
  • 8篇梁昌玉
  • 6篇李滨
  • 6篇张春山
  • 5篇孙炜锋
  • 5篇孙萍
  • 4篇谭成轩
  • 4篇何淑军
  • 4篇韩金良
  • 2篇叶思源
  • 2篇杨为民
  • 2篇孟庆华
  • 2篇张永双
  • 2篇潘懋

传媒

  • 12篇地质通报
  • 8篇地质力学学报
  • 7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陕西气象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土工基础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第一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被引量:4
2016年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戚帮申张鹏丰成君辛鹏孟静谭成轩吴树仁杨肖肖陈群策胡道功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北岸斜坡结构及其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段北岸塬边集中发育大型黄土滑坡,体积超过1 000×104 m3的滑坡达58处。在区域活动断裂调查、地球物理勘察、典型斜坡结构与构造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滑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北缘活动断裂以地堑式结构控制北坡塬边斜坡的地貌,主断裂面倾向南,倾角平均为68°,而次级断面结构组合控制斜坡结构,影响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结构;塬边主断裂面与多个大型黄土滑坡后缘滑壁一致,断裂最大下挫距离7.1m,影响大型滑坡的形态及发生过程;活动断裂呈地堑式结构,局部次级断面控制塬边多级滑动面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如杨家村滑坡,局部滑坡剪出受断裂结构控制,剪出口角度可达72°,大部分剪出口未受到断裂面影响,角度平均为23°;三门组黏土岩黏粒体积分数超过35%,塑限平均值为23,是滑坡的层间剪切带;降雨诱发老滑坡复活是目前新滑坡发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老滑坡形成于0.009Ma BP二级阶地侵蚀期,而古滑坡形成于0.13Ma BP三级阶地侵蚀期。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王涛石玲
关键词:斜坡滑坡
高密度电法在黄土滑坡结构探测与三维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2年
黄土高原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滑坡体稳定性,预防及治理滑坡灾害需要查明滑坡形态特征.近年来,高密度电法作为常规的物探方法来确定滑坡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已经成为滑坡现场探测的一种便捷技术.本文以宝鸡市中岩山滑坡为例,运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值,通过钻探将电阻率与含水率建立关系,结合反演得到的高密度电法剖面与钻孔岩性资料及地质调查资料,弥补了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地层结构及滑移面形态的不足,查明了中岩山滑坡的黄土泥岩地层结构、黄土厚度、富水区分布、滑移面空间特征,构建了详细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实践证明,电阻率能够很好地反应研究区的地质结构与水文特征.从而为滑坡形成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其他类似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刘栋张帆宇陈立杨桑杰梁昌玉辛鹏王涛
关键词:黄土滑坡高密度电法水文地质模型三维建模
黄土高原渭河宝鸡段北岸大型深层滑坡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研究渭河盆地黄土塬边大型深层滑坡运动机制,通过对渭河宝鸡段北岸斜坡构造地貌过程解析、滑体地质剖面平衡计算与运动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结合黏土岩滑动带发育的宏观力学背景、物理结构变化特征与剪切蠕变、滑动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确定了渭河北岸大型深层滑坡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初步揭示了黏土岩质滑带塑性流动挤出的控滑机制。研究表明:①大型深层滑坡的运动变形由后缘向坡脚传递,后缘下降、前缘隆起,整体变形由底部泥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水平位移,是旋转-平移复活式滑坡;②黏土岩滑动带结构损伤形成蠕变变形带,滑动过程中,塑性变形区在滑体下方呈倾斜三角形状,产生塑性流动变形,逆冲向上运动中形成翻卷结构,滑体前缘以流动状态隆起挤出;③黏土岩的塑性流动变形是黏土矿物含量增加、活性增强的结果,滑带土内的粘粒含量(<2μm)由初始的17.94%增加到50.22%,蒙脱石的绝对含量从初始的13.19%增加至26.38%,而其比表面积平均由124.55增加至215.08,从而降低滑动带的强度、恶化水理性质,引起滑体剧烈变形,而滑体内赋存的高孔隙水压力可推动滑体滑动。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石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运动学动力学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技术框架设计初探
<正>我国西部地震滑坡导致死亡人数比例占地震致死人员总数约1/3~1/2以上,仅汶川地震滑坡致死人数就远超过近20年来全国因地质灾害死亡人数的总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85;陈永明等,2006;黄润秋等,200...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辛鹏
关键词:地震滑坡危险性
文献传递
历史强震对渭河中游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反演被引量:10
2015年
以渭河中游地区为例,探索提出了开展历史地震对区域群发滑坡诱发效应反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汶川地震在渭河中游地区形成的高烈度异常和震害启示,通过区域活动构造和斜坡带断裂控滑分析,指出历史强震对区内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不容忽视。然后,利用强震诱发滑坡的最远致灾震中距分析法,筛选出研究区周边300 km范围内需要重点考察其诱发效应的4次关键历史强震:公元前780年岐山MS7.0级地震、1654年天水南MS8.0级地震、1556年华县MS8.25级地震及1920年海原MS8.5级地震。随后,以岐山地震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诱发滑坡位移及危险性反演评估方法;同时反演了其他3次历史强震诱发区内滑坡位移及危险性。最后,定量比较了反演历史强震诱发滑坡的位移与实际大型滑坡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结果显示天水南MS8.0级地震对渭河中游现存群发大型滑坡的诱发效应最强。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辛鹏梁昌玉
关键词:历史地震滑坡反演
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蔡家坡工程滑坡活动强度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为研究大型工程扰动区滑坡的活动强度,以引渭渠水利工程穿越的蔡家坡斜坡带为例,概括了滑坡活动强度的评价方法,在地质调查与勘察、收集滑坡变形历史资料、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及易滑地层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地貌过程分析、动态数值模拟2种计算方法,探讨研究蔡家坡段各斜坡单元可能的变形形式与强度,评估了新滑坡单体的滑动速度与距离。结果表明,北坡斜坡带受工程扰动后,古滑坡体受工程扰动最为敏感,老、新滑坡体次之。南社头古滑坡复活是工程竣工后的极端滑坡事件,陕棉九厂、蔡家坡滑坡的蠕变变形加速受到引渭渠渗漏地下水交换增快的影响;蔡家坡段高活动区集中于陕棉九厂老滑坡、蔡家坡新滑坡、农副公司老滑坡前缘,而大型滑坡体周缘的地貌陡坎为中活动区,受降雨诱发的浅层崩塌、泥流的影响;蔡家坡新滑坡坡面变形活动由后缘向坡脚传递,后缘下降,前缘隆起。蠕变过程中,X方向速度达到的最大值约1.0m/s,Y方向速度达到的最大值约1.5 m/s。块体滑动过程中,滑动最大距离约130m。其中,X方向速度最大约4.5m/s,Y方向速度最大约4.0m/s。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石玲韩金良何晓磊
关键词:滑坡地貌过程
陕西凤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探索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地形因素、松散物质、降雨因素、植被因素等7个评价因子,完成了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并探讨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根据评价结果:泥石流灾害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松散物储量及降水3个要素,其中地形地貌要素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内高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主要为矿渣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中危险的8条;低危险的泥石流沟20条;弱危险的泥石流7条。因此,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监测、适当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危险性控制,以便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孟庆华孙炜锋张春山王涛辛鹏
关键词:泥石流
秦岭中部太白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0
2013年
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分析了秦岭中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指出在植被茂密山区,异常强降雨及农耕、建房、修路和矿山开采4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关键诱发作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亚类细分和发育特征分析,并总结指出了地质灾害区域宏观分布特征。筛选了9种关键的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基于将集中调查区指示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外推应用于全区地质灾害评估的思路,利用信息量模型对太白县全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北部人口聚居的盆地区,以及南部河流与公路沿线地段。定量检验显示,危险性评估结果与地质灾害的实际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秦岭腹地山区。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李滨辛鹏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
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基本类型和空间分布被引量:12
2013年
宝鸡是中国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的地区之一。为揭示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在2006—2012年持续7年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宝鸡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其中滑坡数量最多达887处,约占总数的57%,主要沿渭河谷地、东北部黄土丘陵区、南部和西部山区中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山间盆地和主干道路切坡沿线密集分布;其次为崩塌328处,约占总数的21.23%,再次为不稳定斜坡234处,约占总数的15.15%,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于渭河盆地周边的塬边和丘陵斜坡带、东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高陡斜坡带和基岩山区交通干线道路沿线的切坡地段;泥石流灾害数量最少为96处,约占总数的6.21%,集中分布在西南部陇山、秦岭山区沟谷和黄土丘陵区的沟壑中。目前,频繁发生的浅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特别是黄土地区房前屋后和山区公路边坡地段的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是宝鸡市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石玲王涛辛鹏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