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春娟

作品数:3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角膜
  • 12篇近视
  • 10篇护理
  • 9篇近视眼
  • 8篇原位
  • 8篇准分子
  • 8篇准分子激光
  • 8篇准分子激光原...
  • 8篇准分子激光原...
  • 8篇磨镶术
  • 8篇激光
  • 8篇激光原位
  • 8篇激光原位角膜...
  • 8篇角膜磨镶术
  • 8篇分子
  • 7篇原位角膜磨镶...
  • 7篇术后
  • 7篇准分子激光原...
  • 7篇激光原位角膜...
  • 5篇屈光

机构

  • 34篇台州学院
  • 14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台州科技职业...
  • 2篇台州卫生学校

作者

  • 36篇赵春娟
  • 10篇林咸平
  • 9篇费安裕
  • 6篇方燕
  • 4篇叶晓玲
  • 4篇吴立清
  • 3篇李昌茂
  • 2篇周玲玲
  • 2篇陈峰
  • 1篇崔刚锋
  • 1篇詹芝娅
  • 1篇王红梅
  • 1篇胡正武
  • 1篇胡伟玲
  • 1篇李辉军
  • 1篇项昌富
  • 1篇林成平
  • 1篇叶晓玲
  • 1篇潘世杰
  • 1篇胡平法

传媒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中国校医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护理研究(中...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为更好地提高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适合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我校在护理专业专升本成教学生的临床课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开展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载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结果表明成教学生对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并肯定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这一教学模式是成人高等护理教育中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作为临床课的教学手段之一。
李昌茂潘世杰赵春娟
关键词:教育研究护理课堂教学互动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09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2例(141只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和12个月进行检查,分别记录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数据,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术前、术后各时期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分别为(-6.60±0.23)、(-7.01±0.30)、(-6.97±0.29)、(-7.08±0.35)、(-7.03±0.29)D及(-7.01±0.31)D;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675,P=0.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Y)与术前角膜后表面屈光力(X1)、术后角膜厚度(X2)、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X3)、术前角膜厚度(X4)、术前近视屈光度(X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0.915+0.911X1+0.004X2-5.541X3-0.003X4+0.021X5(F=88.041,P=0.000)。LASIK术前、术后各时期角膜后表面Diff值分别为(0.032±0.007)、(0.057±0.014)、(0.056±0.015)、(0.060±0.016)、(0.056±0.017)及(0.059±0.048)mm,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502,均P=0.000);但术后各时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Diff值与术前眼压、近视屈光度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厚度等因素呈相关性(P均为0.000)。结论LASIK以直接改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来达到矫正近视目的,但也引起了角膜后表面变化,表现为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负性屈光力降低,这些变化以术后1周最明显,3个月后逐渐趋向稳定;其改变与角膜厚度、角膜切削深度和眼内压等因素相关。
赵春娟林咸平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地形图角膜近视眼
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比较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患者戴用框架镜和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CL)后的视力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113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验配RGPCL,观察验配RGPCL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配适情况,定期复诊,观察有无眼部并发症,并与框架镜配戴进行比较。结果 113只眼配戴RGPCL后BCVA 4.89±0.16,配戴框架眼镜后BCVA 4.70±0.27。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视力提高均值为0.19±0.16,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8.71,P<0.01)。统计显示近视度数越高者戴用RGPCL比戴用框架眼镜视力提高越明显。最佳矫正视力的结果与等效球镜屈光度和验配RGPCL前是否进行屈光矫正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配戴RGPCL可减少框架镜带来的像差、物像畸变及视野影响等不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为超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矫正的理想选择。
赵春娟费安裕林咸平方燕
关键词:框架眼镜超高度近视视力
经济新业态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2025年
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经济新业态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包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搭台,构筑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模式;由岗位胜任力引导,探索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新渠道;创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的评价体系。
林别雨胡伟玲陈婷婷赵春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教育
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在治疗复杂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复杂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效果和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2例(占73.33%),术后视力下降或不变者8例(占26.67%)。11例眼内异物患者均一次成功摘出,7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6例(占85.71%)。结论严格掌握玻璃体手术在复杂眼外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能挽救大多数受伤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
林咸平赵春娟
关键词:眼外伤
1282名卫校女生沙眼患病情况追踪调查分析
2003年
赵春娟吴立清
关键词:卫校女生沙眼患病情况传染性眼病
严重穿孔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在治疗严重穿孔性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8例 (3 8眼 )严重眼球穿孔伤行玻璃体手术的效果和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 2 8例 (73 .68%) ,术后视力下降或不变者 10例 (2 6.3 2 %)。眼内异物 17例 (4 4 .74%)均一次成功摘出 ,1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位 8例。结论 严格掌握玻璃体手术在治疗穿孔性眼外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能使大多数受伤眼球既达到解剖修复又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
赵春娟林咸平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穿孔性眼外伤
鼻咽癌9例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吴立清赵春娟
关键词:鼻咽癌误诊原发病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术前角膜厚度、眼压和屈光度等因素对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LASIK对379例746眼进行治疗。根据术前屈光度进行分组,观察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角膜厚度、眼压、角膜厚度(CT)/眼压(IOP)比值及屈光度之间关系。结果:术后裸眼视力4.5~5.2,平均4.99±0.11,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二乘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角膜较厚、眼压较低,即CT/IOP值大,术后裸眼视力较好,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术前眼压与术后裸眼视力之间存在负相关,而术前角膜厚度与术后裸眼视力之间无相关性存在。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欲取得较好疗效,应考虑不同因素如术前角膜厚度、眼压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必要时采取部分矫正屈光力,剩余屈光度日后配戴低度眼镜方法,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屈光回退。
赵春娟林咸平费安裕叶晓玲周玲玲
关键词: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厚度眼压屈光度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对原人工晶状体的处理。方法 对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6~16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保持透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 .0 2以上11例(0 .2以上4例) ;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仅能消除刺激症状且能增进视力。术中如何处理人工晶状体应视眼部具体情况。
林咸平赵春娟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大泡性角膜病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