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箭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本钢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单腔心脏起搏器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将146例需安置心脏单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98例)和头静脉切开组(48例)。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切开组成功率89%(43/48),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成功率100%(9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P均〈0.05)。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X线曝光时间,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比头静脉切开组明显缩短[(118±35)min与(256±75)min和(15±5)min与(35±10)min,t值分别为12.12、13.08,P均〈0.01]。两组并发症各发生1例,分别是囊袋内血肿和电极导线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置单腔心脏起搏器可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
- 许波宁霍星赵家箭冯文会李永华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心脏起搏器
- 埋藏式起搏器植入173例临床随访分析
- 2011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年共置入173例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评价不同电极植入路径,不同类型电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73例患者按起搏部位及植入路径随机分组,比较起搏参数、手术时间及X光照射时间,观察植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73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119例,其中应用翼状电极98例,应用螺旋电极21例;头静脉植入途径48例;颈外静脉植入途径6例.3例(1.7%)患者植入电极1年内发生电极折断现象;2例(1.5%)患者在植入1周内发生电极脱位;3例(1.7%)患者发生反复性囊袋坏死现象;3例(1.7%)患者废弃残留电极脱落至右心腔,未给特殊处置,随访12年至今;10例(6%)患者发生起搏综合征,经重新调整心率后,均起搏良好.螺旋电极应用至今6年,未见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途径,螺旋电极的应用,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方法.
- 许波宁霍星刘磊赵家箭高明
- 关键词:埋藏式起搏器锁骨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
- 急性心肌梗死序贯性再灌注研究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经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即刻准备的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MI患者中,直接冠脉支架植入20例(直接支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即刻准备的支架植入30例(溶栓支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30例(溶栓组)。均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血栓、慢复流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直接支架组IRA开通率为100%,溶栓支架组开通率为96.7%,溶栓开通率为46.7%(P<0.01);直接支架组与溶栓支架组术中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20.0%,P>0.05;慢复流发生率分别25.0%,30.0%,P>0.05;临床事件:出血、心力衰竭、心绞痛、再梗死,脑梗死,支架纽较溶栓组发病率低,但3组间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缩(P<0.01);3组病死率分别为0%,3.3%,6.7%(P<0.05);3组LVEF分别为(65.5±11.5)、(64.0±14.5)、(54.5±13.0)(P<0.05)。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或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即刘准备的支架植入较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惠性心肌梗死更能充分开通IRA,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 许波宁刘磊赵家箭霍星迟永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