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霞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与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
-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与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4例乳腺癌患者的104个乳腺癌结节。所有结节根据二维超...
- 赵丽霞吴蓉
- 关键词:超声造影分子生物学
- 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的乳腺癌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4例乳腺癌患者。所有结节根据二维超声所测量的最大径线分为两组:A...
- 赵丽霞吴蓉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癌影像诊断现状及新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早期诊断及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影像学技术发展迅猛,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现将前列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 赵丽霞吴蓉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新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法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法、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298例患者共计302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的超声图像资料,统计分析每个结节的BI—RADS分类、VTIQ检查时结节内部平均剪切波速度(SWV)以及联合应用2种方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构建3种诊断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对3种诊断方法做差异性检验。按照病灶直径大小分为3组,直径≤10mm组,直径〉10~20mm组,直径〉20mm组,对每组均按照以上统计方法做分析,评价3种诊断方法对不同大小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恶性结节90个、良性212个。BI.RADS分类法诊断恶性结节91个、良性211个。VTIQ检查诊断恶性结节101个、良性201个。二者联合诊断恶性结节120个、良性182个。未分组时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正确率和AUC最高,分别为94.44%、87.42%和0.894。对于直径≤10mm组,VTIQ诊断正确率高达95.06%,AUC为0.931。对于直径〉10—20mm组,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4.74%,正确率为88.54%,AUC为0.906。对于直径〉20mm组,BI—RADS分类法诊断敏感度为90.91%,正确率为79.69%,AUC为0.793。结论联合应用BI—RADS分类法和VTIQ技术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二者联合应用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一方法。对于直径≤10mm的乳腺小结节,VTIQ技术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于直径〉20mm的乳腺结节,BI-RADS分类法更有优势。
- 张姝嫔吴蓉姚明华徐光赵丽霞刘卉蒲欢方研贾丽琼
- 关键词:乳腺结节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弹性超声及临床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
- 刘卉徐光赵丽霞姚明华蒲欢方研向莉华徐辉雄吴蓉
- 声触诊定量技术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相关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对浸润性乳腺癌误诊的相关因素,提高VTQ技术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7月1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和VTQ检查。以VTQ检查中乳腺病灶剪切波速度值(SWV)为7.303 m/s为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截断值,根据诊断结果分析比较相关特征。结果 142例浸润性癌中,误诊病例为27例(SWV值〈7.303 m/s),正确诊断病例为115例(SWV值≥7.303 m/s)。分析浸润性癌的各项特征结果显示肿块最大直径≤10 mm,肿瘤组织学分级I级,淋巴结转移阴性,Ki-67〈14%的浸润性乳腺癌较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而患者年龄、肿块深度、ER、PR、HER-2对于浸润性癌的误诊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肿块直径≥10 mm的单纯性黏液癌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结论应用VTQ技术评价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最大直径小于10 mm、肿瘤组织学分级Ⅰ级、Ki-67小于14%、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肿块较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肿块直径超过10 mm的单纯性黏液癌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
- 栾丽娜吴蓉徐光刘卉赵丽霞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乳腺肿瘤
- 超声造影和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磁共振成像(MRI)单一及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97例,行CEUS、TRTE及MRI检查,并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单一及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55例,前列腺良性病变42例。CEUS、TRTE、MRI、CEUS+TRTE、CEUS+MRI、TRTE+MRI、CEUS+TRTE+MRI前列腺癌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TRTE与CEUS+TRT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2);CEUS、TRT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CEUS+TRTE、CEUS+TRTE+MRI(P<0.002);CEUS、TRTE、MRI、CEUS+MRI、TRT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率低于CEUS+TRTE、CEUS+TRTE+MRI(P<0.002);CEUS、TRTE、MRI、CEUS+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阴性预测值低于CEUS+TRTE、CEUS+TRTE+MRI(P<0.002)。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检查各具优势,TRTE+MRI+CEUS三者联合应用或CEUS+TRTE两者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均显著提高。
- 吴猛吴蓉吴剑徐光王帅姚旭东彭波赵丽霞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弹性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弹性超声及临床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
- 目的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弹性超声(传统应变力弹性成像(EI),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和临床病理因素与腋下淋巴结转移(ALNM)之间的...
- 刘卉徐光赵丽霞姚明华蒲欢方研向莉华徐辉雄吴蓉
- 文献传递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局限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诊断乳腺癌的相关特征,阐明临床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的潜在误诊原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集的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VTQ检查。以VTQ检查中乳腺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为7.303 m/s作为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截断值。比较36例误诊患者和116例正确诊断患者的相关特征。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142例,导管内癌10例。142例浸润性癌中,误诊27例(SWV<7.303 m/s)。10例导管内癌中,误诊9例(SWV<7.303 m/s)。导管内癌(9/10)相对于浸润性癌(27/142)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P<0.01)。浸润性癌的各项特征分析发现: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块深度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导管内癌相对于浸润性癌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
- 栾丽娜吴蓉徐光刘卉赵丽霞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肿瘤
- 乳腺癌免疫组化亚型的超声、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亚型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信息。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216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TNBC)组(40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119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57例)。对比分析各组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相关资料。结果(1)TNBC 组和 HER-2阳性组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2.45±6.67)和(22.86±9.36) mm,均大于 ER 阳性组的(18.86±7.9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BC 组和HER-2阳性组边缘毛刺征者分别占57.5%、57.9%,均低于ER 阳性组的76.5%;TNBC 组内部微钙化者占30%,低于 ER 阳性组的50.4%和 HER-2阳性组的56.1%;TNBC 组后方回声增强者占40%,高于ER 阳性组的5%和HER-2阳性组的12.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BC 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7.5%,显著高于ER 阳性组的21.8%和 HER-2阳性组的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乳腺癌的Ki67阳性指数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 组50%以上的高表达较多,ER 阳性组5%~25%之间的表达较多,HER-2阳性组居于两者之间,以25%~50%的表达较多(P<0.05)。(5)三组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肿块形态、纵横比、血流分级、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亚型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TNBC在声像图上常表现为边缘少毛刺、内部缺乏微钙化、后方回声增强等良性特征,但是其淋巴结转移率高;ER 阳性乳腺癌边缘毛刺征较多见;HER-2阳性乳腺癌肿块较大,内部微钙化多见;超声可为TNB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信息。
- 万静吴蓉姚明华徐光赵丽霞刘卉蒲欢房林
- 关键词:乳腺癌P53K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