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平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牧区布鲁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非牧区布鲁菌性脊柱炎(BS)患者的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收治的21例BS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为(52.4±15.8)岁,范围为21~77岁;均来自于非牧区。诊断标准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CT、MRI检查,分别为19、16和21例)。结果21例BS患者中,病变部位主要为腰椎(16例,76.2%)。19例X线检查患者中,9例(47.4%)呈"鸟嘴状"骨质增生;7例(36.8%)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16例CT检查患者中,10例(62.5%)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8例(50.0%)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均呈现"花边样"特征性改变;7例(43.8%)出现椎间盘受累改变;椎旁和腰大肌脓肿各1例(6.2%)。21例MRI检查患者中,10例(47.6%)表现为骨质增生;11例(52.4%)表现为骨质破坏;13例(61.9%)出现椎间盘信号改变;椎前脓肿、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各1例(4.8%)。16例患者同时进行CT、MRI检查,MRI检查在检出椎间盘病变方面优于CT检查(13比7例,χ2=4.800,P<0.05)。结论非牧区BS患者X线、CT及MRI检查影像学表现多样,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腰椎,且MRI检查在检出椎间盘病变方面优于CT检查。
- 崔倩胡家玮贺丰泰赵一平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X线
- 肺癌螺旋CT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与VEGF和COX-2、MV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肺癌COX-2、VEGF、MVD表达与CT征象及增强表现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
- 赵一平
- 关键词:肺癌微血管密度
- 文献传递
- 肺癌肿瘤标记物检测与CT征象相关研究的进展
- 2005年
- 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肿瘤抗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螺旋CT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诸多学者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下,我们将就此作一综述。
- 赵一平刘白鹭
- 关键词:肺癌CT免疫组织化学
- 残余甲状腺组织影响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效果的半定量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估及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甲状腺残余组织对131I治疗DTC转移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收集大连地区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DTC术后经131I治疗、行131I全身扫描检查,证实同时存在甲状腺残余组织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者,根据其131I治疗最终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分别测量每个患者残余灶(NTR)、淋巴结转移灶(LNM)和远隔器官转移灶(DM)的单位面积计数值(Kc/cm^2)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自助法(Bootstrap法)计算与分析预测治疗结果。结果共114例患者,年龄14~80岁,其中男性47人,女性67人,男、女比例为1.0∶1.4。治愈组72人,未治愈组42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NTR单位面积计数(0.25比1.29 Kc/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1,P<0.05);治愈组和未治愈组LNM单位面积计数(0.21比0.41 Kc/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52,P > 0.05)。自助法预测分析显示:当单位面积NTR与LNM之比(N/L)及单位面积NTR与DM之比(N/D)均< 1.7时,131I治疗效果好;单位面积N/L > 4.9或单位面积N/D > 8.0时,131I治疗效果差。结论DTC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过多,影响131I对DTC转移灶的治疗;131I治疗后全身扫描半定量分析法能够预测131I治疗效果。
- 孙健袁欣赵一平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BOOTSTRAP法
- CT征象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鉴别诊断肺癌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肺癌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CT征象及增强表现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CT征象及增强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OX-2、VEGF、MV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COX-2、VEGF、MVD表达与某些CT征象及增强表现密切相关。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发展,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某些CT征象及增强表现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根据它们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 赵一平刘白鹭边杰
- 关键词:肺癌免疫组织化学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CT灌注与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CT脑血流灌注(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CTP)与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Sino Med、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等为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Elsevier和Springer数据库等作为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发表年限为1999年至2014年。按照Cochran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纳入研究的诊断信息。统计分析采用Rev Man 5.0软件,并同时考察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再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纳入的研究予以加权定量合并,得出合并效应量,计算其95%可信区间,并对合并效应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获取文献6篇,其中有关CTP的3篇(多层螺旋CT),CTA为4篇,均有金标准DSA比较;前瞻性研究2篇,回顾性研究4篇。各组研究均不存在异质性,按照固定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蛛网膜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TP诊断的合并效应量估计值为1.59,95%可信区间为0.94-2.69;CTA合并效应量估计值为1.45,95%可信区间为1.18-1.77。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TP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A诊断。
- 易梅赵一平李松柏刘白鹭郭冬梅
- 关键词:灌注成像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META分析
- CT增强时间密度曲线与肺癌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CT增强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PV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肺癌组COX-2(P<0.05)、VEGF(P<0.05)、MVD(P<0.05)及CT强化峰值(P<0.01)均明显高于肺良性肿瘤组。肺癌组织中COX-2、VEGF、MVD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T强化峰值之间有密切关系,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发展、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CT增强检查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根据CT增强峰值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 赵一平刘白鹭边杰
- 关键词:环氧化酶-2微血管密度计算机体层成像
- 全脑CT灌注同步CT血管成像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表现及预后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同步CT血管成像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表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SAH患者71例,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3天内)与延迟期(4~15天)。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CTA及CT灌注成像(CTP),以动脉期数据重建VR脑动脉图像,生成全脑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图像,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分析不同预后患者CTP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71例SAH患者中,急性期SAH患者44例,预后差者占31.82%(14/44),延迟期SAH患者27例,其中预后差者占40.74%(11/27,χ2=0.584,P=0.445)。急性期和延迟期预后好与预后差患者的CTP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P结合CTA同步检查有助于判断不同时期SAH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 赵一平张贺李松柏徐克
- 关键词:灌注成像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和微循环灌注的相关影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最常见病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在成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1%~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前半部,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
- 赵一平刘白鹭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微循环灌注血管痉挛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脑底动脉环
-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T肺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牡丹刘白鹭赵一平李大庆郑慧孙冰
- 关键词:CT扫描技术肺功能评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参数呼吸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