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疗法、电针疗法、注射神经妥乐平注射液、中药内服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8例,有效12例,好转6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2.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 王振周子朋郑福增孟庆良谷慧敏杜旭召曹新峰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电针桂枝加葛根汤
- 加味五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加味五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组口服加味五痹汤+甲氨蝶呤,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疾病活动指数(DAS2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评估(HAQ)的评分。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的含量。检查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I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的含量。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要中医症状,DAS28,ODI,HAQ,CRP,CCP,RF和β-CTX明显降低(P<0.05);N-MID、PINP和25-(OH)VD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低于对照组的24.6%(P<0.05)。结论加味五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左瑞庭孟庆良马俊福谷慧敏
- 关键词:甲氨蝶呤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
- 整脊疗法配合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结合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采用整脊疗法结合益肾蠲痹丸疗法,对照组30例只用常规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60天。结果: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组患者治疗后组间疗效评分及2组后遗症缓解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疗法结合益肾蠲痹丸疗法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 孟庆良陈伟郑福增谷慧敏杜旭召史栋梁郭会卿
- 关键词:整脊疗法强直性脊柱炎益肾蠲痹丸
- 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依托考昔片,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检测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血尿酸(BUA)、关节液尿酸(SUA)、血沉(ESR)、血清炎性因子、粪便肠道菌群、血清P38MAPK蛋白通路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临床整体症状量表(TSS)、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中医证状、BUA、SUA、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8、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p)-P38MAPK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关节疼痛及肿胀,调节肠道菌群,提高P38MAPK蛋白水平。
- 郭雅谷慧敏
- 关键词:穴位贴敷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
- 蚕矢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蚕矢汤加减及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各86例。中药组口服蚕矢汤加减,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中西药组同时口服蚕矢汤加减联合秋水仙碱,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血清尿酸(S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比较各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过程中药组剔除3例,西药组剔除2例,中西药剔除5例。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3.8%,优于中药组的81.9%和西药组的83.3%(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西药组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更为明显(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3.6%)<中西药组(60.5%)<西药组(82.1%)(P<0.05);复发率中西药组(7.4%)<中药组(20.5%)<西药组(26.1%)(P<0.05)。结论:蚕矢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与西药秋水仙碱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秋水仙碱低;蚕矢汤加减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用蚕矢汤加减或秋水仙碱,且可降低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 谷慧敏孟庆良左瑞庭杜旭召王慧莲周子朋苗喜云范围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秋水仙碱白细胞介素-6
- 蚕矢汤加减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IL-6、NO、PGE_2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蚕矢汤加减对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素(0.0015 g/kg)阳性对照组及蚕矢汤加减高(2.04 g/kg)、中(1.36 g/kg)、低(0.68g/kg)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在第5天用尿酸钠晶体诱导法造模。观察药物对大鼠一般情况、步态、关节肿胀程度及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6、NO、PGE_2含量,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48 h后蚕矢汤加减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步态、关节肿胀程度显著改善(P<0.05);蚕矢汤加减高、中剂量组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6、NO、PGE_2含量及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蚕矢汤加减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G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NO、PGE_2水平有关。
- 谷慧敏孟庆良左瑞庭杜旭召王慧莲周子朋苗喜云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雷公藤内酯醇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7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在复制CIA大鼠模型后分别以蒸馏水、甲氨蝶呤(1.78 mg/kg)、雷公藤多苷(20 mg/kg)及雷公藤内酯醇(4 mg/kg)灌胃干预4周,期间每周评价各组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I)、足肿胀排水体积等。4周后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FN-γ和IL-17A水平;RT-q PCR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IFN-γmRNA和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给药基线期各给药组较正常组体质量减轻(P<0.05),AI值和双足排水体积均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各组足趾肿胀持续减轻,AI值降低;同时期各给药组间AI和双足排水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外周血IFN-γ、IL-17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FN-γmRNA及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各组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下降,除甲氨蝶呤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降低AI值及外周血IFN-γ和IL-17A的表达。
- 马俊福孟庆良郑福增谷慧敏侯秀娟朱跃兰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Γ-干扰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 脊得舒丸结合整脊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52例
- 2012年
- 目的:观察脊得舒丸结合整脊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门诊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整脊手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同时口服脊得舒丸(柴胡、杜仲、枸杞子、川牛膝、当归、木瓜、鸡血藤、川芎、制乳香、制没药、黄芩、白芍、地黄、五味子、白芷、三七、小茴香、全蝎、制半夏,打粉,制成水丸),每次9 g,每日3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45例,好转6例,未愈1例,有效率占98.08%。结论:脊得舒丸结合整脊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 孟庆良郭会卿郑福增谷慧敏杜旭召周子朋王振
- 关键词:整脊疗法
-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前后路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探讨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前入路手术组(A组,n=72)和后入路手术组(B组,n=72)。A组予以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予以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比对2组术程、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其骨折脱位复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2组创口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程、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5);(2)2组Cobb角及水平位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A评分则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0%,但A组平均融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前、后不同入路的植骨融合术,均可获得理想的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脊髓损伤位置及类型选择最佳入路以提高其预后质量。
- 谷慧敏杨豪余正红都帅孟庆良郭中华史栋梁冉阿否杜旭召
- 关键词:脊髓损伤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神经功能前后入路
-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等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2月。依据Jadad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3459篇,筛选后纳入20篇,共1859例研究对象。中药+常规治疗改善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MD=2.79,95%CI=[2.02,3.85],P <0.000 1),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MD=-0.71,95%CI=[-1.21,-0.22],P=0.005),指地距(MD=-2.53,95%CI=[-4.04,-1.02],P=0.001),胸廓活动度(MD=0.27,95%CI=[0.07,0.46],P=0.007),Sch?ber试验(MD=0.44,95%CI=[0.07,0.80],P=0.02),红细胞沉降率(ESR)(MD=-5.29,95%CI=[-7.13,-3.45],P <0.000 01),C-反应蛋白(CRP)(MD=-4.13,95%CI=[-6.00,-2.25],P <0.000 1)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在改善BASDAI、BASFI、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ber试验、ESR、CRP均优于常规干预。
- 苗喜云周晓宁展俊平王慧莲左瑞庭谷慧敏马俊福范围孟庆良
- 关键词:中医药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