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丰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63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部血管损伤62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2例71条腹部血管损伤及其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治愈53例(85.5%),死亡9例(14.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功止血是救治的关键;有良好的血管外科基础对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处理十分重要。
- 李介秋彭浩李汉军葛健君谢小丰刘飞夏洪志
- 关键词:腹部血管外科手术
- 肠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探讨小口径肠腔侧侧分流术(MCS-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将MCS-SS的吻合口径控制在6~8 m m ,并观察了自由门静脉压(FPP)、吻合口分流率(PSSa)、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PVF)及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等指标。结果:分流术后PVF、AKBR、FPP等均显著下降,但小口径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SSa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却无显著差别。结论:小口径MCS-SS有助于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综合疗效。
- 谢小丰蔡景修董家鸿刘吉奎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
- 严重肝损伤20例诊治体会
- 2005年
- 夏洪志谢小丰
- 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失血回收对患者血浆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失血回收对患者血浆自由基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的影响。方法 154例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病人按输自、异体血分为失血回收组(即自体组:124例)和输异体血组(即异体组:30例)。IBST组回收失血,经过滤、离心、分离和洗涤,回输患者。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3、5、7天检测血清SOD、MDA含量。结果在输血〉2000 ml组中,自体组在术后1、3、5、7天血清SOD明显高于、MDA明显低于异体组各对应时相点,且较快恢复正常。在〈1000 ml、1000~2000 ml这两组中自体组血浆SOD明显高于、MDA明显低于异体组各对应时相点。结论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后采取失血回收,不会进一步加剧病人的氧自由基损害,相反可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谢小丰李介秋葛建君陈磊
-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谢小丰夏洪志
- 关键词: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肿瘤手术方式
- 带蒂结肠浆肌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带蒂结肠浆肌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93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采取一期根治性切除吻合后用近端扩张之结肠段做成带蒂结肠浆肌瓣覆盖吻合口,围术期结肠内灌注合生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一期组)68例;先行Hartmann手术,三月后再行二期吻合组(二期组)25例。通过观察一般情况、腹腔渗液细菌培养并动态观测结肠内菌群失调的改善情况来进行比较。结果一期组病人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一期组病人住院天数及体温、血常规、进食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二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二期组(P<0.05)。一期组与二期组腹腔渗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8例和14例,有显著差异(P<0.05)。一期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从术后1 d开始上升,术后3 d恢复正常;肠球菌、大肠杆菌从术后1 d下降,术后3 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二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取带蒂结肠浆肌瓣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可尽快改善结肠内菌群失调,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 谢小丰李介秋彭浩葛建君陈磊陈向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肠梗阻
- 下腔静脉损伤15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下腔静脉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静脉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损伤7例,肾静脉开口及开口以下段下腔静脉损伤8例,15例均手术治疗,均在直视下修补。死亡2例(13.3%)。结论快速诊断和合理抗休克及准确下腔静脉修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李介秋许玉春彭浩葛健军刘飞谢小丰
- 关键词:腔静脉肾静脉
- 特发性大肠穿孔5例
- 1999年
- 特发性大肠穿孔较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特发性大肠穿孔5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为消瘦体质,营养不良,均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入院。 病史特点: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均有习惯性便秘史,多数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存在。如:咳嗽,挑重物等。
- 谢小丰张开诚倪福生夏洪志梁霞
- 关键词:特发性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习惯性便秘普通外科腹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