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兰
- 作品数:205 被引量:932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林业种苗育苗定植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业种苗育苗定植器,涉及种植器具技术领域,包括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围成的区域内部安装有育苗组件,育苗组件包括若干个育苗盒,靠近横向固定板的育苗盒与横向固定板内壁滑动连接,育苗盒...
- 蔡年辉陈诗许玉兰王大玮王德新李根前吴俊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西番莲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西番莲新品种的培育方法,采用西番莲的满天星品种进行胚乳培养最终获得三倍体植株。本发明通过对西番莲的满天星品种进行胚乳培养成功的获得了一批三倍体植株,利用这种育种方法培育适用于加工和食用的无籽或少籽的优良的西...
- 蔡年辉唐军荣许玉兰孙琪 赵李姗王亚楠 张焕 朱雅静
- 文献传递
- “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林木遗传育种学"是农林高校林学专业的一门核心骨干课程。近年来,由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必修课程的课时被大大压缩。原有的教学方式及内容等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相关教师的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参考。
- 辛培尧周军何承忠许玉兰王大玮张汉尧段安安
-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
- 高山松不同居群种子萌发及其分化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高山松是云南松和油松自然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不同居群形成的遗传背景及生境差异很大.本研究以来自该物种分布区内有代表性的8个居群为试材,在理论亲本种之一即云南松生境下比较其萌发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种子萌发动态表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拟合模型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Logistics方程拟合效果较好,整个萌发期可分为萌发初期、萌发快速期和萌发后期;不同居群在萌发物候和萌发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萌发快速期起始时间为7~9 d,结束时间为11~15 d,而快速期持续时间较稳定;不同居群萌发率为52.12%~88.94%,平均73.65%,其中萌发快速期的萌发率为33.10%~49.94%,平均42.28%,萌发快速期占整个萌发期比率较大,分别为47.14%~66.40%,平均为58.20%;居群间的分化表现为以分布区东北部紧接油松分布的MK居群萌发最早,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LX次之,而NY居群萌发率最低,萌发速度最慢,其它居群介于中间.快速期萌发率与总萌发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2 5,拟合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在理论亲本种之一即云南松生境下也表现出正常的萌发能力,且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分化,这与高山松的杂交起源特性及不同居群复杂的遗传背景有关.
- 蔡年辉张瑞丽许玉兰魏巍段安安李悦
- 关键词:高山松种子萌发居群分化
- 一种抑制漆树外植体污染和褐变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是组培中抑制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变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漆树外植体污染和褐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苯扎氯铵来消毒处理漆树外植体步骤和将消毒好的材料接种在添加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
- 何承忠李旦赵月明段安安祝建兵廖声熙许玉兰
- 文献传递
- 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家系效应被引量:5
- 2019年
- 以云南松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叶>茎>根,叶生物量积累高于根、茎;不同家系间云南松幼苗各组分和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生物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主根长与生物量正相关部分不显著。除叶含水率外,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各组分及单株的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模式差异明显。
- 蔡年辉李亚麒许玉兰黄文学汪梦婷陈诗郭双仙杨利华
- 关键词: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家系
- 云南热带油料植物琴叶风吹楠种仁含油率的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出仁率,并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琴叶风吹楠种仁油脂的提取。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的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种仁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 许玉兰吴裕雷然杨晓玲蔡年辉段安安
- 关键词:琴叶风吹楠含油率
- 学生视角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
- 2025年
- 面对数量众多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高校对其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还未形成成熟培养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生视角研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培养方案、专业课授课、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表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学术指导满意度高,课题组定期例会的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选修课资源相对不足,无法完全满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需求;专业课授课内容对部分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难度较大,对上课效果不太满意;学生管理服务、生活学习资源基本可以满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基于研究,以期为我校跨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蔡年辉许玉兰王晓丽王德新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云南松腋芽生长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云南松腋芽生长分子机制,为后续克隆云南松腋芽重要基因及其功能验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腋芽与有腋芽2种生长状态的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构建其茎部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从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与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中选出6个与腋芽萌发和生长相关的基因,并采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比较无腋芽与有腋芽云南松的转录组文库,共鉴定到142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分别有524和896个。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组分类别中,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的前3个亚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胞外区、膜和细胞解剖实体部分;在分子功能中,注释为催化活性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电子传递活性、氧化还原酶和抗氧化活性;在生物学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集中注释在细胞杀伤和刺激响应过程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基因可能通过玉米素生物合成及糖酵解/糖异生显著富集通路参与对腋芽生长的响应。此外,在激素信号转导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上共发现12个DEGs,从中筛选出6个候选基因,对其进行RT-qPCR验证,显示各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分析植物激素代谢及糖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筛选出6个与腋芽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可用于进一步揭示云南松腋芽生长机制及云南松的遗传改良。
- 周驰宇孔迪徐骏飞郑超凡孙赫李瑞连陈林蔡年辉许玉兰唐军荣
- 关键词:云南松腋芽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测序
- 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氮磷配施用量。【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研究云南松苗木平茬后土壤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结果】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蘖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并不受氮、磷肥配施的影响;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可影响苗木第二次萌蘖的时间和高峰,且苗木萌蘖数量配施效果较单施好;云南松苗木萌蘖数量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在施氮肥0.29 g·株^(-1)、磷肥1.02 g·株^(-1)时,苗木的萌蘖数量达到最大;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生长,潜在萌条单施且单施磷肥效果比配施效果好,有效萌条在0.4、0.8 g·株^(-1)的氮磷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结论】氮磷配施比单施更利于萌蘖数量的增加,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中等浓度的氮磷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 王雪汪梦婷杨振欣罗茜陈林唐军荣陈诗蔡年辉许玉兰王德新
- 关键词:云南松平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