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莉

作品数:62 被引量:482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草地
  • 14篇内生细菌
  • 12篇微生物
  • 12篇病菌
  • 11篇芽孢
  • 10篇土壤
  • 9篇高寒草地
  • 8篇东祁连山
  • 7篇生物学特性
  • 7篇马铃薯
  • 7篇牧草
  • 7篇菌剂
  • 7篇坏疽
  • 7篇番茄
  • 6篇生物学
  • 6篇枯萎
  • 6篇枯萎病
  • 6篇根腐
  • 6篇根腐病
  • 6篇斑病

机构

  • 58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 5篇青海大学
  • 1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白银市农业技...

作者

  • 58篇薛莉
  • 53篇杨成德
  • 43篇陈秀蓉
  • 9篇姚玉玲
  • 8篇王玉琴
  • 8篇王颖
  • 7篇张振粉
  • 5篇杨小利
  • 5篇龙瑞军
  • 5篇畅涛
  • 4篇徐长林
  • 4篇芦光新
  • 3篇李振东
  • 3篇李敏权
  • 3篇王艳
  • 2篇南志标
  • 2篇徐秉良
  • 2篇姜红霞
  • 2篇张俊莲
  • 2篇卞静

传媒

  • 10篇草业学报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植物保护
  • 5篇草地学报
  • 4篇草原与草坪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西瓜甜瓜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马铃薯坏疽病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坏疽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块茎上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病斑呈土黄色至淡紫色,大小约1~3cm,其中央有小黑点。从甘肃省采集到的马铃薯坏疽病26份标样中分离得到8个茎点霉属真菌分离物,经形态特征比对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同一种真菌分离物,且在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学、生化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基础上鉴定该病原物为Phoma foveata;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磺酸盐、5%菌毒清、10%苯醚甲环唑、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对马铃薯坏疽病菌抑菌能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2.43×10-5,1.77×10-2,7.40×10-2,1.31×10-1和2.31×10-1μg/m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分生孢子萌发率均在20℃最高;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有差异,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其分生孢子在pH值为3~10时均可萌发,但pH为6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本研究为国内首次详细报道该病害,该结果为甘肃省有效控制马铃薯坏疽病害提供了依据。
姜红霞杨成德薛莉蒲崇建陈秀蓉尚勋武李昌盛
关键词:PHOMAITS序列生物学特性
陇东典型草原不同载畜量土壤的微生物季节变化被引量:18
2004年
通过对甘肃环县典型草原试验区中不同载畜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在退化草地中采取围栏封育或适度的放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数量,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演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马爽杨成德薛莉陈秀蓉
关键词:典型草原载畜量土壤微生物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牧草返青期土壤碳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为样点,对土壤有机质、K2SO4浸提碳和微生物量碳(氯仿熏蒸浸提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介于82.3~207.2g·kg-1,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K2SO4浸提碳介于23.61~138.81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0.03%~0.06%和9.97%~18.46%;灌丛草地中,高山柳草地显著低于杜鹃草地(P<0.05);草本草地中,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显著高于禾草草地(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介于156.19~1182.84mg·kg-1,上层显著高于下层(P<0.05),除2005年沼泽草地外草本草地与灌丛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介于0.19%~0.48%,禾草草地最低(0.19%),金露梅灌丛草地最高(0.48%),除珠芽蓼草地和沼泽草地外均为上层高于下层;且除禾草草地和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K2SO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量氮、磷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在草地型间和土层间差异明显,且与土壤有机质、K2SO4浸提碳、全氮和速效磷关系密切。
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薛莉张振粉
关键词: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微生物量碳
2种嵩草属牧草休眠期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两种嵩草属牧草休眠期根和种子中分离到23株内生细菌,测定了其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等生物学功能,并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牧草根和种子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线叶嵩草内生细菌的种类比矮生嵩草丰富;矮生嵩草根部内生细菌比种子中丰富,而线叶嵩草种子内生细菌较根部丰富;种子存放时间影响内生细菌数量;20株可继代培养内生细菌中具有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生物功能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5%,55%,45%和25%。获得15株内生细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其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且芽孢杆菌属细菌为其优势种群。
杨成德王玉琴陈秀蓉张振粉薛莉王颖姚玉玲
关键词:嵩草属内生细菌多样性生物功能
解淀粉芽孢杆菌及菌剂和该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菌剂和该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该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GMCC No.13047,具有防病促生能力。将具有生物活性...
杨成德陈秀蓉薛莉柏玉晶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产漆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56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经愈创木酚-PDA培养基和α- 萘酚-PDA 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再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邻苯二酚、邻苯甲苯胺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菌体生长及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变色圈直径大小及其变色圈颜色深浅程度,以及测定油菜秸秆诱导的液体发酵产漆酶活力,筛选出1株产漆酶酶活真菌菌株(编号为310b)。经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Marasmius tricolor 。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0b在25℃ 培养条件下产漆酶活力最大,初始pH 值为4.0时,漆酶活力最大,蔗糖、蛋白胨分别为诱导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的碳、氮源。几种非营养有机物对菌株产漆酶活力大小不同,α- 萘酚和吐温-80对菌株产漆酶没有明显影响,愈创木酚、单宁酸、吲哚乙酸抑制菌株产漆酶,其中吲哚乙酸抑制作用最强烈(P<0.01)。在Cu2+ 浓度为0.001~0.025g/L 范围内,随Cu2+ 增加,产漆酶活力增加,0.025g/L 时产酶活力最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诱导漆酶活力增加。在60~180r/min的转速范围内,随着转速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油菜秸秆粉的量在0~1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1~2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减小。
芦光新王军邦陈秀蓉杨成德薛莉
关键词:漆酶真菌产酶条件
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功能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马铃薯坏疽病、炭疽病和枯萎病是甘肃省马铃薯贮藏期最主要的病害,为了获得马铃薯贮藏期病害防治的生防菌株,利用对峙培养法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线叶嵩草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得高抗菌株263XY1,其对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67.17%,86.17%和70.89%;该菌株在含有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基中分泌的IAA分别为3.31和1.52mg/L,在PKO含无机磷培养基中的有效磷增量为38.94mg/L,具有固氮能力。经16SrDNA序列分析,其与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登录号:JQ547633.1)同源性达99%,初步鉴定为死谷芽孢杆菌。
王颖王玉琴杨成德姚玉玲陈秀蓉薛莉
关键词:内生细菌拮抗作用
一株抗马铃薯坏疽病生防细菌B-401产抑菌物质条件优化及稳定性被引量:5
2016年
以马铃薯坏疽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含药平板法对高寒草地禾草内生细菌B-401产抑菌物质条件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株B-401产抑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8 g、酵母浸膏5.0 g、葡萄糖10 g、水1000 mL,最适温度为23.4℃,最适pH值为7,最佳装液量为35.2 mL/150 mL三角瓶,最佳培养方式为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24 h,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优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_(50)=0.111μL/mL,是优化前EC_(50)=3.196μL/mL的3.47%。菌株B-401所产抑菌物质在25~90℃具有较好稳定性,抑菌活性均大于75%,在100℃及以上高温处理后抑菌物质活性降低;对酸碱性和紫外照射稳定,相对活性分别在77.45%和98%以上;对金属离子Na^+、Mg^(2+)和Mn^(2+)稳定,相对活性达99%以上,而对Ag^+、Cu^(2+)、Zn^(2+)和Fe^(3+)较不稳定。
畅涛冯中红杨成德薛莉
关键词:抑菌物质
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 cfu/g,根内为49~630 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
王颖杨成德薛莉崔月贞杨小利
关键词:拮抗内生细菌GFP标记马铃薯定殖动态土壤微生物
番茄丁香假单孢叶斑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高寒草地牧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到一株对番茄丁香假单孢叶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 pv.tomato)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262XY2',其抑菌圈直径为1.22cm。经Salkow...
冯中红杨成德薛莉陈秀蓉
关键词:拮抗内生细菌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