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晓辉

作品数:69 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6篇色谱
  • 15篇高效液相
  • 12篇液相色谱
  • 12篇色谱法
  • 12篇相色谱
  • 1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0篇纳米混悬剂
  • 10篇混悬剂
  • 9篇液相色谱法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皮素
  • 8篇羟基喜树碱
  • 8篇喜树碱
  • 7篇总黄酮
  • 7篇槲皮素
  • 7篇黄酮
  • 6篇药物
  • 5篇胶束
  • 5篇反相
  • 5篇肝功

机构

  • 64篇河南大学
  • 8篇沈阳药科大学
  • 8篇河南应用技术...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南京拉克森生...
  • 2篇郑州卫生健康...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军区卫生...
  • 1篇北京禾普康天...
  • 1篇天津天士力现...

作者

  • 65篇蒲晓辉
  • 32篇袁琦
  • 13篇赵辉
  • 12篇杨浩
  • 9篇宗兰兰
  • 7篇万绍晖
  • 6篇孙进
  • 6篇何仲贵
  • 5篇郭立
  • 5篇陈永超
  • 4篇康廷国
  • 4篇李晓花
  • 3篇王永军
  • 3篇张鹏
  • 3篇乔鹏
  • 3篇尹丽
  • 3篇郭猛
  • 3篇李佳
  • 3篇杨强
  • 2篇郭允

传媒

  • 29篇河南大学学报...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中成药
  • 4篇华西药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药房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小肠内潜在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的细胞摄取与跨膜转运。结果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Caco-2细胞模型上显示出很好的吸收特性,且细胞摄取量随着制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如:50、100和200 mg.L-13个试验质量浓度制剂的细胞蛋白摄取量分别为11.684 6、26.452 4和30.903 9 mg.g-1,试验质量浓度为100 mg.L-1制剂的细胞转运渗透系数Papp,AP→BL为(27.8±1.37×10-7)cm.s-1。结论试验结果证明,纳米混悬剂能有效地增加羟基喜树碱的细胞摄取量和跨膜转运速率。因此,纳米混悬剂可能有助于提高羟基喜树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蒲晓辉孙进张鹏王永军何仲贵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CACO-2细胞转运
几种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确定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与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实验条件对3种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采用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考察开封观赏性大立菊的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0 min.总黄酮在20 ~70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5%,RSD 1.81%,3种菊花中紫悬崖菊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大立菊的黄酮含量最低;其中大立菊中花的黄酮含量最高,叶中的黄酮含量次之,茎中的黄酮含量最低.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观赏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稳定性好,为观赏性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杨浩郭允郭猛袁琦蒲晓辉
关键词:总黄酮超声波法微波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HPLC-荧光法测定血样和组织样品中羟基喜树碱的研究
2018年
[目的]建立了HPLC-荧光法检测血浆与组织样品中羟基喜树碱的方法。[方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1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3%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至5.0)(体积比:20∶80);检测器激发波长363 nm;发射波长55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血浆与组织样品中羟基喜树碱与内标(喜树碱)峰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样品峰。血浆及各组织HCPT浓度在2~1 000 ng·m 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鼠血浆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23 279X+0.104 877,r^2=0.981 7。小鼠肝、瘤组织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肝Y=0.227 993X+0.088 526,r^2=0.977 3;瘤Y=0.232 519X+0.099 206,r^2=0.981 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值小于8%,提取回收率在98.87%~117.28%之间。[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可作为生物样品中羟基喜树碱浓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刘伟芬和云林尹丽黄麒连张重泽陆美连海浩袁琦蒲晓辉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HPLC荧光法
一清胶囊中7种指标成分的测定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一清胶囊中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ODS-C_(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5%三乙胺-甲醇(95∶5,冰乙酸调pH3.12),流动相B为0.5%三乙胺-甲醇(5∶95,冰乙酸调pH4.0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 L·min^(-1)。结果一清胶囊中7种指标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7~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18%~101.71%,RSD均符合要求。结论所用方法的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一清胶囊的质量控制。
杨强蒲晓辉李晓花
关键词:一清胶囊反相高效液相梯度洗脱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蒽醌衍生物
三种开封观赏菊与怀菊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和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方法对菊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的提取方法,研究比较三种开封观赏菊花与药用怀菊花以及大立菊的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超声波法提取效率较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质量与体积比)为1∶25,提取时间为30 min。总黄酮质量浓度在20~7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1.81%;三种开封观赏菊花中紫悬崖菊的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大立菊的花中黄酮含量最低,且均高于怀菊的花中总黄酮含量;其中大立菊的花中的黄酮含量最高,叶中的黄酮含量次之,茎中的黄酮含量最低。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稳定性好,为观赏性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杨浩郭允陈永超袁琦蒲晓辉覃江克
关键词:总黄酮超声波法微波法
包载三苯基膦-阿霉素和槲皮素的还原敏感性抗肿瘤耐药纳米混合胶束的制备及评价
2024年
目的制备包载三苯基膦-阿霉素(TPP-DOX,TD)和槲皮素(Que)的还原敏感性抗肿瘤耐药纳米混合胶束,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评价。方法以还原敏感性聚合物材料聚乙二醇-脱氧胆酸-二硫键-聚天冬氨酸苄酯(mPEG-DCA-SS-PBLA,PDSP)和非还原敏感性聚合物材料聚乙二醇-脱氧胆酸-碳碳键-聚天冬氨酸苄酯(PDCP)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分别包载TD和Que,制备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PDSP@TD、PDSP@Que和非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PDCP@TD、PDCP@Que。应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各胶束粒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仪分析其Zeta电位;HPLC法检测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镜法观察形态;进行各胶束储存稳定性、稀释稳定性、血浆稳定性、冻干粉复溶稳定性考察;考察10μmol·L^(-1)、10、20 mmol·L^(-1)谷胱甘肽(GSH)对胶束粒径的影响;考察在含0、10μmol·L^(-1)、10 mmol·L^(-1)、20 mmol·L^(-1) GSH的释放介质中各胶束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PDSP@TD、PDCP@TD胶束粒径约为180 nm,PDSP@Que、PDCP@Que胶束的粒径约为230 nm;胶束的Zeta电位均在-17.4 mV以下;4种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在6.3%和65.3%以上;4种胶束的形态均呈类球形,物理稳定性良好;在浓度为10、20 mmol·L^(-1)的GSH存在下,PDSP@TD和PDSP@Que粒径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游离药物TD和Que在含有20 mmol·L^(-1)GSH的释放介质中48h时的累积释放率均小于30%,PDCP@TD和PDCP@Que在所有介质中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均在38%左右,PDSP@TD、PDSP@Que及混合胶束在20 mmol·L^(-1) GSH释放介质中48 h内累积释放率均在78%左右。结论制备的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肿瘤细胞内还原敏感性,可以用于后续体内外抗肿瘤耐药研究。
李禄辉郭允侯先巧蒲晓辉
关键词:阿霉素槲皮素
四种观赏菊不同部位药用成分的含量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37nm,柱温为25℃。结果 不同品种的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21%-0.40%.黄芩苷的含量为6.62%~8.60%,槲皮素的含量为0.18%~0.25%;不同品种的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18%~1.69%.茎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19%~0.36%。不同品种的叶和茎中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均较少或没有。结论 观赏性菊花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观赏性菊花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杨浩袁琦蒲晓辉赵辉孙娜刘闪闪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绿原酸黄苓苷槲皮素
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肠吸收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制备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luteolin nano-suspension,LNS),以提高木犀草素的水溶性、溶出速度和小肠吸收。方法采用微沉淀-高压匀质法制备LNS,以粒径、稳定性、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ζ电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法对处方进行了初步优化。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对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再采用桨法考察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度,通过大鼠外翻肠模型实验,考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不同部位的肠段对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以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作为稳定剂,稳定剂与药物质量比为1∶1时,可以制备得到粒径为210 nm左右,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良好的LNS;其ζ电位在(−16.30±0.78)mV,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LNS呈均匀分散的球形或椭圆形纳米粒;DSC和XRPD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成LNS后,没有改变木犀草素的结晶状态;而体外溶出实验结果表明,LNS可以明显提高木犀草素的过饱和溶出度;外翻肠实验结果证实,LNS虽然不能改变木犀草素在小肠中的吸收部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木犀草素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结论所制备的LNS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性、溶出速度和小肠吸收,用于木犀草素口服给药的潜在剂型。
窦纪梁郭允李禄辉丁方黄敏蒲晓辉
关键词: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口服吸收
一种新型两亲性聚乙二醇单甲醚-鹅去氧胆酸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鹅去氧胆酸聚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鹅去氧胆酸为原料,先对鹅去氧胆酸进行乙酸化,然后再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酯化生成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鹅去氧胆酸(mPEG-CDCA)。利用核磁、红外、荧光探针法等手段分析聚合物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结果]mPEG-CDCA被成功合成,且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7.3×10^(-3)mg/L。[结论]合成的两亲性聚合物有较低的CMC,意味着该聚合物容易形成胶束,在抗肿瘤药物的新剂型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魏志豪孙远梅李博王曾张开林王培荣朱晨光蒲晓辉袁琦
关键词:两亲性聚合物荧光探针法临界胶束浓度
肝宁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大鼠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肝宁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SOD的活力及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宁颗粒高、中剂量组、茵栀黄组的ALT,AST,TBIL,ALP,GGT,MDA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肝宁颗粒各剂量组的TBIL均显著增高(P<0.01),肝宁颗粒高剂量组的ALT,GGT,SOD,MDA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肝宁颗粒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肝宁颗粒剂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大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疗效略低于茵栀黄注射液。
万绍晖丁原全蒲晓辉郭立康廷国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功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