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蒙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13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拉米夫定起始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起始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33例给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评价两组治疗24周、48周和96周时的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和96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75.9%、89.7%、100%)和HBV DNA转阴率(72.4%、89.7%、96.6%)与单药治疗组(78.8%、87.9%、100%和69.7%、78.8%、87.8%)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0%和17.2%,与单药治疗组(0%和9.1%)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96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7.9%,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15.2%,P﹤0.05)。结论拉米夫定起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 陈尚军冯爱宏蒋蒙武旁旁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变异位点变化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29例YMDD变异CHB患者停用拉米夫定(LAM),口服ADV 10 mg/d,疗程96周。观察肝功能和HBVDNA等。采用DNA测序法检测LAM和ADV变异位点。结果 ADV治疗前YMDD变异株rtM204V/I 16例(55.2%)、rtM204V/I+rtL180M 13例(44.8%)。ADV单药治疗YMDD变异株,48周时出现2例rtA181S变异株,96周时再次出现2例rtA181S变异株和2例rtN236T变异株,治疗48周和96周时耐药率分别为6.9%、20.7%。结论 ADV单药治疗YMDD变异CBH仍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且LAM和ADV存在交叉耐药的可能。
- 陈尚军陈梦汀蒋蒙
- 关键词: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YMDD变异
- 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86例,其中Hp阳性57例,阴性29例。将Hp阳性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变化。结果:Hp阳性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氨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显示,29例中,Hp阴性27例,阳性2例。结论: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显著升高,奥美拉唑等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Hp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
- 蒋蒙陈尚军谢虎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肝硬化血氨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的相关性,以探讨PreS1抗原在慢性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2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PreS1抗原、HBV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等。结果 225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9.5%、57.3%和61.3%;PreS1抗原、HBV DNA阳性率在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均存在相关性(P<0.01);PreS1抗原阳性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 DNA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参考价值。
- 陈尚军冯爱宏蒋蒙武旁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DNA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患者随访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在停止核苷类药物(NUCs)治疗后,CHB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方法收集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79例,其中HBeAg阳性患者47例,HBeAg阴性患者32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3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者27例、恩替卡韦(ETV)治疗者19例。观察停药48 w患者生物化学和病毒学指标的反弹情况。结果在79例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在停药48 w时HBV DNA转阳43例(54.4%)。在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转阳26例(55.3%),在HBeAg阴性患者,HBV DNA转阳17例(5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AM、ADV和ETV治疗患者在停药后血清HBV DNA转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8 w时ALT再次升高36例(45.6%)。在HBeAg阳性患者,ALT再次升高20例(42.6%),在HBeAg阴性患者,ALT再次升高16例(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AM、ADV和ETV治疗的患者血清ALT再次升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NUC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不管应用现有的何种药物,在停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对这些患者的再治疗问题值得研究。
- 陈尚军蒋蒙金生源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
- 可达灵致肝损害1例被引量:4
- 2016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4岁。因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人院。两年前因冠心病心绞痛服用可达灵片。1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294U/L,谷草转氨酶150U/L,多次复诊并口服保肝药物,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波动于75~359U/L和61~226U/L。
- 蒋蒙陈尚军谢虎生
- 关键词:可达灵肝损害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滴度对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停止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以及停药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滴度对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79例,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47例,HBeAg阴性32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3例(LAM组),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者27例(ADV组),恩替卡韦(ETV)治疗者19例(ETV组)。观察停药48周时患者生物化学和病毒学指标的反弹情况。结果在停药48周时HBV DNA转阳43例(54.4%,43/79)。在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转阳26例(55.3%,26/47),在HBeAg阴性患者HBV DNA转阳17例(17/32,53.1%),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18/33),51.9%(14/27),11/19,P>0.05]。停药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再次升高36例(45.6%)。HBeAg阳性患者ALT再次升高20例(42.6%,20/47),HBeAg阴性患者ALT再次升高16例(50.0%,16/32),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停药48周时ALT再次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ALT再次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16/33),40.7%(11/27),9/19,P>0.05]。在停药48周时,罗氏试剂检测HBV DNA>12×10^3 U/L的35例患者中有25例(71.4%)出现HBV DNA转阳(>5×10^5 U/L),而罗氏试剂检测HBV DNA<12×10^3 U/L的44例患者中有18例(40.9%)出现HBV DNA转阳,两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的CHB患者,不管应用现有的何种药物,在停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停药时血清HBV DNA滴度可作为预测停药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
- 陈尚军蒋蒙陈肖璐谢虎生
- 关键词:复发核苷(酸)类似物停药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安全性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女性患者45例作为观察对象,不进行任何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共21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者设为观察组共2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和胎儿畸形)、宫内感染、新生儿一般情况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自然分娩各21例和19例,剖宫产3例和1例,对照组流产1例;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7±0.19),对照组为(8.90±0.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和胎儿畸形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宫内感染率为4.17%,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所产新生儿外观发育正常,智能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对患者及所生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
- 陈尚军赵银环蒋蒙谢虎生
- 关键词:拉米夫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