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红钢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嘉兴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术后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切除
  • 4篇胃癌
  • 3篇诊治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免疫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结直肠肿瘤
  • 3篇阑尾
  • 3篇肠肿瘤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方案
  • 2篇营养状况

机构

  • 16篇嘉兴市第一医...
  • 5篇嘉兴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蒋红钢
  • 8篇陈治横
  • 7篇陆伯豪
  • 5篇詹利永
  • 4篇王敏
  • 3篇彭玉平
  • 3篇周元
  • 2篇何毓椿
  • 2篇陈徐艰
  • 2篇马燮峰
  • 2篇沈徐宁
  • 2篇陆锦琪
  • 2篇贾磊
  • 2篇张玉琦
  • 2篇刘宇婷
  • 2篇李进
  • 2篇蔡莹
  • 2篇朱奕
  • 1篇徐鹿平
  • 1篇黄冰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阑尾肿瘤4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4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肿瘤32例,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0例,阑尾黏液囊肿12例;恶性肿瘤10例,包括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例,阑尾腺癌3例,阑尾类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8例,阑尾切除+假性黏液瘤清除术1例。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中仔细探查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周元蒋红钢陆伯豪陈治横
关键词:阑尾肿瘤预后
多原发大肠癌17例诊治分析
2005年
蒋红钢陈治横陶素萍詹利永何毓椿
关键词:多原发大肠癌MPCCSCMC结肠
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CD40、Ki-67和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研究CD40、Ki-67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及癌旁黏膜组织CD40、Ki-67和CD34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胃癌患者CD40、Ki一67和CD34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D40、Ki-67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3%(29/80)、53.8%(43/80)。CD40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患者的预后有关,Ki-67表达程度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和Ki-67及CD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0、Ki-67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癌血管形成和患者预后有关。
褚永权沈徐宁彭玉平蒋红钢
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2005年
蒋红钢毛志豪俞志强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可切除性螺旋CTSCT
甲状旁腺素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根据术后1h测定的PTH水平分为A组(39例,PTH<15 ng/L)和B组(63例,PTH≥15 ng/L).术后A组予以静脉补钙3g/d,连续补钙5 d;B组予以常规补液,不予以补钙.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低钙血症,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组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09±0.05)、(2.02±0.04)、(2.12±0.04)、(2.22±0.07)、(2.35±0.06)mmol/L,B组分别为(2.07±0.05)、(2.03±0.04)、(2.14±0.04)、(2.22±0.06)、(2.34±0.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2、3天的PTH水平分别为(11.92±2.17)、(5.80±1.69)、(9.73±2.31)ng/L,B组分别为(19.92±5.37)、(12.84±2.43)、(15.93±5.17)ng/L,A组第1、2、3天的PT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第7、30天的PTH水平分别为(23.98±7.31)、(46.07±5.62)ng/L,B组分别为(24.90±6.45)、(45.22±7.4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术后症状性低钙血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12.8%)及6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 hPTH水平低下的患者早期予以预防性补钙有利于防治术后低钙血症,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元蒋红钢陆伯豪陈治横李进徐鹿平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甲状腺全切除术低钙血症
17例胃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2006年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收治的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行胃大部切除12例(1例行联合脏器切除),全胃切除5例(4例行联合脏器切除),胃周淋巴结清扫11例,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获得随访13例,失访4例,发现复发、转移3例,行再次手术切除。结论胃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强调根治性切除,对于复发的患者,应争取行再次手术切除。
陈治横詹利永蒋红钢
关键词:胃间质瘤恶性外科治疗
大肠癌术后辅以静脉泵化疗耐受性的探讨
2003年
陈徐艰蒋红钢詹利永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静脉泵化疗耐受性
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SSI )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预防用药情况、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术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否使用腹腔镜、是否使用吻合器、是否行联合脏器切除术、TNM分期、美国麻醉医生协会( ASA)评分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44例发生SSI,SSI的发生率为18.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腹腔镜( OR=0.35,95%CI:0.15-0.79,P<0.05)、使用吻合器( OR=0.59,95%CI:0.39-0.88,P<0.05)是患者发生SSI的保护性因素;而糖尿病( OR=2.11,95%CI:1.25-3.58,P<0.01)、肝硬化(OR=2.12,95%CI:1.18-3.79,P<0.05)、ASA评分(3-4分)(OR=2.01,95%CI:1.20-3.58,P<0.01)、联合脏器切除(OR=2.17,95%CI:1.20-3.92,P<0.05)、吻合口瘘(OR=6.85,95%CI:3.01-15.63,P<0.01)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SSI的发生率较高,为减少SSI的发生,建议在手术中使用腹腔镜和吻合器。
贾磊马燮峰陆锦琪蒋红钢朱奕刘宇婷张玉琦蔡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两种短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方案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短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方案(partial pareneral nutrition,PPN)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可切除胃癌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1例,B组19例,均于术后第2日开...
王敏蒋红钢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文献传递
经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IL-2及氟尿嘧啶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IL-2及氟尿嘧啶治疗癌性腹水疗效。方法:将66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排尽腹水后,联合治疗组用40万单位重组人IL-2、氟尿嘧啶1.0 g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腹腔内,对照组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氟尿嘧啶1.0 g。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通畅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引流腹水量为1 500~5 200 ml,平均2 800 ml。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1例,无变化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4%。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除发热外,骨髓抑制程度和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相当。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IL-2及氟尿嘧啶治疗癌性腹水较单纯腹腔灌注氟尿嘧啶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彭玉平蒋红钢陈治横陆伯豪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白细胞介素-2氟尿嘧啶癌性腹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