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宁静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2篇新生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腔内
  • 2篇护理
  • 2篇股静脉
  • 2篇肥胖
  • 2篇肥胖型
  • 2篇采血
  • 2篇产儿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1篇导管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碘伏
  • 1篇电图

机构

  • 8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涪陵区人民医...
  • 1篇重庆市涪陵区...

作者

  • 8篇蒋宁静
  • 4篇王玉洁
  • 2篇况小容
  • 2篇黄小兰
  • 2篇罗晓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早产儿由于其出生时未足月,其呼吸功能往往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多需要接受呼吸支持,以确保早产儿维持良好通气状态。
蒋宁静王玉洁唐江红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管理
两种穿刺法在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45°斜角穿刺法和垂直穿刺法在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肥胖型婴幼儿(1个月至3岁)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45°斜角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垂直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淤青及皮下血肿发生率、标本凝血和溶血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标本凝血、溶血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5°斜角穿刺法进行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标本凝血及溶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张艳韩霞蒋宁静罗晓万惠
关键词:股静脉采血
斜角定位器在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年
目的评价斜角定位器在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组89例肥胖型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由1名采血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采血。将B组87例肥胖型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由1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采血;A、B组中的对照组采取常规斜刺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试验组使用斜角定位器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A、B组中的对照组、试验组间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中试验组成功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B组中试验组成功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P<0.05);A组中对照组成功率为73.33%明显高于B组中对照组的52.27%(P<0.05)。结论使用斜角定位器进行肥胖型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尤其是对低年资护士很有帮助。
张艳范春莉蒋宁静罗晓
关键词:静脉采血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2009年
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旨在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是整体护理的体现和升华。从2007年5月开始,我科就开展了全程人性化护理,现将实践过程报道如下。
王玉洁黄小兰况小容蒋宁静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护理模式生命价值个人隐私就医环境
早产儿家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家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在涪陵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242名早产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乙肝防治知识知情情况得分(7.15±2.84)分,≥8分150名,知晓率为61.98%;不同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及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是否HBsAg携带者的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6.286、6.889、5.099,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1.308,95%CI:1.101~4.865)、大专及以上(OR=4.170,95%CI:2.392~17.779),个人月收入:3000~4999元(OR=1.024,95%CI:0.803~3.114)、≥5000元(OR=3.751,95%CI:1.677~8.390),接种过乙肝疫苗(OR=2.118,95%CI:1.543~7.186)及HBsAg携带者(OR=2.246,95%CI:1.668~8.363)是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和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蒋宁静王玉洁谭晓艳甘露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碘伏与阿米卡星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对在住院78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采用0.5%碘伏与阿米卡星局部治疗,其结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蒋宁静黄小兰况小容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阿米卡星护理碘伏监护中心
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PICC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2021年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与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进行PICC留置,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4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与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进行PICC留置)和对照组(常规穿刺置管)各32例。对比两组操作耗时、出血量、PICC留置时间,导管到位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率,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操作耗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导管到位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经观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即渗血渗液、感染、肿胀、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均救治成功,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放弃治疗2例,救治成功率为93.75%,虽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进行PICC留置时,应用超声引导与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方案,可缩短操作耗时,减少出血量,保障PICC留置时间,提升导管到位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救治成功率。
蒋宁静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声引导救治成功率
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定位对新生儿PICC皮下血肿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定位对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皮下血肿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78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序号将其分为联合组(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图腔内定位,n=39)与X线定位(X线摄片定位,n=39)。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异位率、导管穿刺时间、导管滞留时间、皮下血肿、静脉炎发生率,并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联合组及X线定位组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1%与8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异位率分别为7.69%与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导管穿刺时间明显短于X线定位组[(6.16±1.35)minvs.(13.46±2.13)min,P<0.05],两组导管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3±1.83)dvs.(11.46±1.79)d,P>0.05];联合组皮下血肿(2.56%)及静脉炎(2.5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X线定位组(12.77%、14.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家属置管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X线定位组的74.36%(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图腔内定位能实现实时监测及调整对新生儿PICC穿刺,减少穿刺失误,降低皮下血肿及静脉炎发生率,在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与家属置管满意度中具有积极意义。
蒋宁静谭晓艳王玉洁
关键词: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皮下血肿静脉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