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兆希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疗效
  • 4篇针灸
  • 4篇针灸疗法
  • 4篇疗效观察
  • 4篇灸疗
  • 4篇灸疗法
  • 2篇电针
  • 2篇穴位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神经麻痹
  • 2篇周围性面神经...
  • 2篇哮喘
  • 2篇哮喘控制
  • 2篇疗法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麻痹
  • 1篇电疗
  • 1篇电疗治疗
  • 1篇电针疗法

机构

  • 8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州市白云区...
  • 2篇广东省老年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10篇葛兆希
  • 3篇赵亚伟
  • 3篇郭绮云
  • 2篇李雁
  • 1篇梁桂英
  • 1篇陈芃
  • 1篇区丽明
  • 1篇耿庆山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针灸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7例
2002年
葛兆希
关键词:温针灸四边孔综合征针灸疗法疗效
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03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摸球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针药组(n=25),针刺组(n=20)和中药组(n=21)。②针灸组:取穴:颞三针(于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然后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和3针)、气海、足三里。肩不能举配肩三针;上肢瘫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指趾不能动加八风、八邪;语言不利加舌三针。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转运针1次,平补平泻。气海、足三里必温灸。每天针灸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组:水煎分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45~80g,当归15~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20g,地龙20g),1剂/d。1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针药组:同时给予上述针灸与中药,方法及疗程同上述2组。③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活动、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计算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评分≥56%,<81%;进步:评分≥36%,<56%;稍进步:评分≥11%,<36%;无变化:评分<11%。结果: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96%(24/25),95%(19/20),87%(18/21),χ2=20.41,20.02,P<0.05]。针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0%(10/25),25%(5/20),5%(1/21),χ2=25.176,24.538,P<0.05]。②年龄50~59,60~69,70~79,80~85岁患者显效例数明显逐渐减少(χ2=22.528,P<0.05),病情由轻至重的患者显效例数也明显逐渐减少(χ2=25.267,P<0.05),男女性间疗效差异不明显(
葛兆希赵亚伟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当归加维生素 B1 2 注射液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3 2例 ,并与单纯电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 87.5 % ,对照组优良率为 65 .6% ,差异有显著意义(t=4.2 67,P<0 .0 5 )。结论
郭绮云葛兆希
关键词:针灸疗法电针穴位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胸椎检查阳性体征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2%;对照组72.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胸椎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胸椎阳性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对胸椎功能紊乱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赵亚伟葛兆希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电针疗法背俞穴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针法对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别,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李雁葛兆希邵仲殿
关键词: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
运动疗法加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8)d,对照组为(15.8±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郭绮云葛兆希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运动疗法针灸疗法
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2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观察组34例,口服麻仁软胶囊对照组28例,观察临床症状及腰骶椎检查阳性体征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及腰骶椎阳性体征的变化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赵亚伟葛兆希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穴位埋线中频电疗脊柱相关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哮喘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哮喘控制及血清白介素-4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哮喘控制、白介素-4(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针法对哮喘控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别,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两组针法均能降低哮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4(IL-4)的水平,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李雁葛兆希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白细胞介素
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调查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医院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数据统一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98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0.30%。在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中疼痛程度、疼痛病程超过12个月、婚姻状况为单身、医疗费用完全自资,以及头痛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结论: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康复临床的广泛关注。
区丽明葛兆希陈芃梁桂英耿庆山
关键词:疼痛抑郁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被引量:17
2002年
郭绮云葛兆希
关键词:综合疗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