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会林
- 作品数:45 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毒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剂量效应曲线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研究
- 本文毒物选择具有广泛用途的苯胺,它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已被我国列为环境优先监测的污染物。描述其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模型为Weibull模型。
- 葛会林刘保奇莫凌云覃记杰易忠胜刘树深
- 关键词:青海弧菌毒性苯胺
- 文献传递
- 四种重金属离子对明亮发光杆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
-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对水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其毒性研究及其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发光细菌法因其测试简单、快捷、成本低廉,而成为污染物毒性测试的常用受试生物,因而污染物的急性毒性测试常以明亮发光...
- 王丽娟刘树深葛会林
- 关键词:明亮发光杆菌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重金属离子
- 文献传递
- 丙环唑在香蕉及土壤中残留量的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为评价丙环唑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行为,分别在海南、云南两地进行了规范的农药残留田间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丙环唑在香蕉全果、蕉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香蕉全果、蕉肉及土壤中丙环唑在0.02、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101%,变异系数(n=5)小于7.6%,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丙环唑在海南和云南两地香蕉全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6和19.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4和21.1 d;施药后28、35、42 d采集的香蕉全果及蕉肉样品中丙环唑的最大残留值为0.26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丙环唑在香蕉上MRL标准1 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于定量检测香蕉及土壤中丙环唑的残留量。
- 吴琼王明月吕岱竹吴晓春葛会林
- 关键词:固相萃取丙环唑香蕉土壤
- 呋虫胺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3
- 2019年
-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4年在海南、湖南和黑龙江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析方法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稻株、土壤、田水中的残留,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NH2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0.5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5%~1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19.0%之间;呋虫胺的最低检测浓度(LOQ),稻株与稻壳中为0.1 mg/kg,糙米中为0.05 mg/kg,土壤与田水中为0.02 mg/kg;呋虫胺最小检出量(LOD)为0.08 ng。呋虫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在稻株中约0.5 d,田水中约1 d,土壤中约5 d。距末次施药后14 d糙米中呋虫胺的残留中值为0.058 mg/kg,最大残留值为0.1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1 mg/kg。风险评估表明中国人群对稻米中呋虫胺长期膳食摄入的慢性风险较低。
- 葛会林谢德芳苏冰霞吕岱竹赵方方
- 关键词:呋虫胺水稻高效液相色谱消解风险评估
- 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9
- 2020年
- 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45*10~7x+4.14*10~4,R^2=0.9962;噻呋酰胺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2.99*10~6x+1.43*10~4,R^2=0.9954。在0.04~1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2%;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4%,RSD为3.0%~9.5%。苯醚甲环唑与噻呋酰胺在土壤、全蕉、蕉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4 mg/kg,最小检出量(LOD)均为5 pg。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0 d,噻呋酰胺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7 d。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香蕉中残留苯醚甲环唑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而噻呋酰胺长期膳食摄入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 周旻何秀芬董存柱葛会林
- 关键词:香蕉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残留消解
-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预测模型初步研究
- 1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持久性、高脂溶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点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往往以极低浓度如ppb级或更低浓度,混合共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由于时空分布,导致实际环境体系中POPs的数目和...
- 葛会林刘树深张亚辉肖菊
- 关键词:联合毒性化合物
- 文献传递
- 环境中的抗生素与毒物兴奋效应综述被引量:6
- 2015年
- 对毒物兴奋效应的出现、作用机制、普遍性及其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以及从细菌、藻类、植物、动物等不同水平对抗生素的毒物兴奋效应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 葛会林罗金辉智霞乐渊
- 关键词:抗生素风险评估
- 甲霜灵在西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甲霜灵在西瓜及土壤中2a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甲霜灵在西瓜和土壤上的半衰期为4.10。4.30d和8.61~9.55d。甲霜灵灌根施药后.西瓜全果经过14d.土壤经过28d.消解率都达到85%以上。按最高推荐剂量500g.a.i/hm2和1.5倍高剂量750g.a.i/hm2使用3—4次,收获距末次施药间隔5、7、14d,甲霜灵在西瓜全果、瓜肉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中国食品中甲霜灵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2mg/kg。所以甲霜灵在海南地区西瓜上按照推荐剂量300~500g-a.i/hm2灌根2.3次。采摘间隔期7d以上是安全的。
- 郑雪虹冯信平葛会林吕岱竹谢德芳
- 关键词:甲霜灵西瓜土壤消解动态
- 中心复合设计射线法考察离子液体C_(16)H_(31)ClN_2与乐果的毒性相互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离子液体(ILs)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由于不挥发、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某些ILs易溶于水,其自身毒性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这已引起诸多学者对ILs毒性的研究兴趣.然而ILs与其它污染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目前研究很少.论文选取咪唑类离子液体C16H31ClN(2DMI)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DIM)作为目标化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检测生物,采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为全面考察不同浓度范围DMI与DIM的毒性相互作用,将中心复合设计与固定浓度比射线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5个不同浓度比的混合物射线,通过浓度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对混合物射线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在DMI浓度较大且DIM浓度较低时,DMI与DIM之间存在明显拮抗作用,而在其它浓度范围内两者之间为加和作用.
- 张晶王金承刘树深葛会林刘海玲
- 关键词:乐果
- 多组分苯胺类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抑制毒性被引量:33
- 2006年
-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实验反应载体,微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测定了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与剂量加和(DA)及独立作用(IA)原理研究了混合物的毒性规律.1)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5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Logit与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11、2.35、2.49、3.60和3.88(EC50单位:mol·L-1),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根据组分EC50、EC10和EC1设计3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混合物毒性实验,并对混合物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混合物DRC.结果表明,混合物DRC可用Box-Cox-Logit与Box-Cox-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3)根据单一化合物DRC模型,分别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DR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考察混合浓度比例还是效应水平,剂量加和模型都能准确预测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而独立作用模型倾向于高估混合物毒性.
- 葛会林刘树深刘芳
- 关键词:青海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