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人峰

作品数:31 被引量:24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南黄海
  • 6篇陆架
  • 5篇跃层
  • 4篇水团
  • 3篇断面
  • 3篇沿岸
  • 3篇数据共享
  • 3篇温跃层
  • 3篇夏季
  • 3篇冷水团
  • 3篇陆架锋
  • 3篇黄海冷水团
  • 3篇共享
  • 2篇东海陆架
  • 2篇营养盐
  • 2篇元数据
  • 2篇溶解氧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特征
  • 2篇输运

机构

  • 3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家海洋局海...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31篇葛人峰
  • 8篇韦钦胜
  • 8篇于非
  • 7篇郭景松
  • 5篇王辉武
  • 5篇张志欣
  • 5篇郭炳火
  • 4篇刁新源
  • 4篇臧家业
  • 3篇王保栋
  • 3篇刘海行
  • 3篇乔方利
  • 2篇史久新
  • 2篇傅明珠
  • 2篇侍茂崇
  • 2篇蒲书箴
  • 2篇于卫东
  • 2篇吕连港
  • 2篇李瑞香
  • 2篇董兆乾

传媒

  • 11篇海洋科学进展
  • 6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极地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1月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附近水文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一条断面上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30'E附近,流向东北;夏季表层水厚度,东部基本在20 m,西部受中尺度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夏季表层水厚度深达50 m左右;在50 m以浅的水层内,稍深处的水温比表层稍微增高,即通常称为的逆温层,它是结冰、融冰和海冰覆盖变化造成的;在观测断面西部,在160—200 m水层内,多站出现"静力不稳定":即上层密度大于下层,厚度有几米,平流混合扩散可能是这一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
严金辉李锐祥侍茂崇葛人峰孙永明
关键词:水文特征中尺度涡
船载ADCP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和校正方法被引量:20
2006年
系统归纳和分析了引起船载ADCP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和校正方法。结合实际经验对ADCP资料后处理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刁新源于非葛人峰郭景松张志欣
关键词:ADCP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东海东南陆架外缘冬、夏季实测海流FFT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使用FFT法首次将东海陆架冬、夏季2次定点ADCP测流资料在频率域内分解成3个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海流、周期为6~25h的潮流和剩余流,再将潮流分解为垂向均匀的全流(也称正压潮流)和剩余的斜压潮流。结果表明:夏季测站定常海流、潮流和剩余流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5.3%,93.9%和0.9%,而冬季测站分别占10.8%,80.9%和8.4%。夏、冬季测站的斜压潮流与正压潮流能量之比分别为20.7%和4.1%。
葛人峰郭炳火乔方利于非项宝强
数据质量评价对极地海洋调查数据共享的重要性
海洋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海洋调查及观测,获取科研数据的背后是艰苦的现场调查工作和严谨的数据分析。高昂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投入使得海洋调查成果数据极为珍贵。极地海洋与我们相隔遥远,气象环境复杂多变,其数据的获取更加艰辛不易。...
葛人峰
南黄海西部36°N断面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重点研究了南黄海西部36°N断面水文、生源要素的四季变化特征,阐明了该断面诸参数四季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此反映和指示了与其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黄海暖流具有季节性演替变化规律;秋季跃层以下水体是一部分夏季冷水团残留水和黄海暖流水的混合水;断面西侧在四季均存在小范围的低盐冷水现象(即青岛冷水团),其位置的季节变动跟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边界的变化密切相关。水体层化、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垂向混合过程是影响各生源要素断面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秋、冬季,均发现断面西侧低盐冷水附近海域有一营养盐高值区;断面深水区乃至黄海冷水团海域在四季均存在营养盐跃层,其与水文跃层、水体稳定度及生物化学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还提出黄海冷水团海域对营养盐具有"夏储(贮)冬输"作用的观点。
韦钦胜葛人峰李瑞香臧家业
关键词:南黄海生态环境黄海冷水团
Emery冰架北缘热盐结构的不均匀性及其成因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2005—2006年夏季中国南极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海洋水文资料(64°00′~69°15′S,68°00′~76°00′E),分析了普里兹湾内Emery冰架北缘浮冰区的水团性质。发现Emery冰架东西两端的表层热含量明显高于Emery冰架北缘中部。此外冰架北缘中部海域的上混合层和季节跃层的深度也明显小于东西两端。冰架北缘的底层热盐结构则无明显的东西差异。海洋遥感的证据表明:冰架北缘的表层水的不均匀性与浮冰和冰间湖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蒲书箴葛人峰董兆乾于卫东史久新项宝强
关键词:浮冰不均匀性
陆架海区温跃层特征量的一种计算方法——拟阶梯函数逼近法被引量:27
2003年
在中国陆架海区调查获得的CTD资料表明,陆架区的水文要素垂直结构大都可以理想化为三层垂直结构模式:上均匀层、跃层和下均匀层。提出了一种用3条线段构成的拟阶梯函数拟合水文要素垂直剖面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2个拐点的位置,即温跃层的上界和下界,取2个拐点的联线的斜率作为温跃层强度。对陆架海区各种不同的温度要素垂直结构形态整理归纳,分为正跃层、逆跃层、单方向多跃层和正逆跃层混合4种类型。各种类型均可按照一个或多个拟阶梯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来获得温跃层的特征量。
葛人峰乔方利于非蒋志晓郭景松
关键词:CTD温跃层
南黄海海面大气长波辐射计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了"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南黄海区获得的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lark和Josey各自提出的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利用Bignami和Bunker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的海面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值与实测资料则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经验公式所选参数密切相关。
魏传杰于非吕连港葛人峰郭景松刁新源王辉武
关键词:南黄海经验公式
夏季南黄海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及锋区生态系的提出被引量:9
2011年
基于2006年夏季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南黄海陆架锋的分布以及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锋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冷水团边界附近海域存在因潮混合而形成的浅水陆架锋(潮汐锋),其中以长江口东北部至江苏北部外海、山东石岛外海和海州湾外侧的陆架锋最明显,而且与表层冷水区相对应;在跨锋断面上的陆架锋区,温度、DO、pH和营养盐等值线的抬升是下、底层冷水的涌升所致,锋区附近海域营养盐的积聚行为以及高营养盐水体的涌升对陆架锋附近海域出现的Chl a浓度高值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要素断面分布特征较好地佐证了黄海陆架锋与冷水团边界区域(锋区)所存在的锋面上升流现象;陆架锋区作为海洋生态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场,对锋区的生态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的密集分布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南黄海陆架锋区水文、化学和生物参数所具有的独特分布反映了锋区海域独特的生境,据此,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
韦钦胜葛人峰臧家业李瑞香
关键词:南黄海生态环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享航次调查数据汇交体系构建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享航次调查数据汇交与共享的迫切需求,结合数据汇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构建面向科学研究服务的基金委共享航次调查数据汇交体系,包括数据汇交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数据汇交内容、时间节点及以人工与网络结合汇交方式的汇交方案等。并从数据汇交的工作流程清晰化、明确数据生成者和数据管理者的责任、方便两者之间有效互动、提高数据汇交工作效率等诸方面阐述了构建的要素。
宋转玲刘海行葛人峰李新放宋庆磊丁明
关键词:元数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