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刚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去神经带血管肌肉移植后神经再支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研究了大白鼠去神经带血管骨骼肌移植后的神经再生过程,同时对切除肌膜和保留肌膜神经再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经过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的肌电图、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等项检查,结果显示:①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可以通过一个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获得神经支配。②这一过程是通过肌肉神经再支配的方式进行。③去神经带血管肌肉移植后4周即出现初期神经再支配的证据,14周后神经再支配已比较完全。④移植肌的筋膜妨碍神经再生过程,移植前必须予以切除。
- 苏刚刘贵麟王德文
- 关键词:移植术去神经骨骼肌肛门失禁
- 肛门失禁的股薄肌移植治疗
- 目的 评估因肛门失禁行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的52 例病人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并回顾性分析1988 年至2014 年因括约肌原因导致肛门失禁、行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的病人52 例;男45 例,女7 例,年龄6-...
- 苏刚刘贵麟
- 婴儿血管瘤被引量:2
- 2017年
-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儿和儿童期最常见的脉管和软组织肿瘤。与脉管畸形不同,IH是由内皮样细胞增生组成的新生物。
- 苏刚
- 关键词:血管瘤婴儿HEMANGIOMA脉管畸形软组织肿瘤细胞增生新生物
-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创面的应用特点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阴茎包皮系神经末梢最敏感部位之一,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用于包皮手术后创面的止痛防粘连效果,并与普通凡士林油纱相比较。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2006-01/08收治住院手术的包茎、包皮过长、尿道下裂患儿220例,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纳米银敷料组患儿术后创面覆盖以无菌生理盐水打湿后的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对照组使用普通凡士林油纱包扎伤口,术后第3,5,7天换药。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第1,3,5,7天的疼痛感受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22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纳米银敷料组术后第1,3,5天疼痛较对照组轻(P<0.01);且纳米银敷料比普通油纱更容易从创面分离,换药所需时间短,换药过程不会引起创面渗血和患儿疼痛;术后第5天纳米银敷料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41);两组均未发现材料宿主反应。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用于包皮的换药具有明确的防粘连、促进创面愈合、止痛的作用,其效果优于普通凡士林油纱。
- 彭少林陈迪祥苏刚王政肖元宏刘洲禄
- 关键词:凡士林油纱包皮手术
-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21例Ⅲ期、Ⅳ期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肿瘤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至2008年,对本院收治的2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神经母细胞瘤后,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化疗方案行4~6个疗程的化疗,待肿瘤体积缩小后,采用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的方法实施手术,21例完全切除肿瘤,并继续化疗等治疗。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信件随访的方式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有无原位复发、有无远隔转移、是否存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21例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失访3例。随访病例中,无瘤存活10例,占55.56%;带瘤存活3例,占16.67%;死亡5例,占27.78%,5年总体生存率为72.22%(13/18)。结论通过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儿童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能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
- 刘洲禄肖元宏陈迪祥王政苏刚彭少林刘贵麟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自体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神经的再生
- 2005年
-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移植肌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2002-03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各18只。两组均切除2个后肢腓总神经各1.5cm,将腓骨长肌远端切断并切除肌膜后植入同侧腓肠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从手术当天开始向每单后肢移植肌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0.05μ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共7d。通过术后不同时间的组织学、神经髓鞘、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神经生长因子抗体、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检测及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组织学及神经髓鞘及神经纤维染色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病变等多方面较对照组轻。90d时恢复较对照组好。电镜观察见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无论在肌细胞形态,核仁清晰度,染色质丰富方面均较同期对照组好,可见多处神经再生。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运动终板。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染色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较对照组强度更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染色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较对照组强度更大。结论:外源性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移植肌神经再支配有促进作用,对失神经肌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苏刚刘贵麟
- 关键词:神经再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显微镜
- 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对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向量测压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连续、匀速牵拉的向量测压方法研究正常组及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组儿童的向量测压结果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无肛术后患儿向量容积减小 ,非对称指数增大。临床评分与向量容积呈正相关 (收缩时R =0 .6 0 17)。优良组的收缩向量容积大于 12 9cm·(cmHg) 2 ,收缩非对称指数小于 37%。结论 无肛术后向量容积图可分为钟形 ,近似钟形及不规则形三种形态 ,据此可以定性评价肛门括约肌压力的分布及强弱。无肛术后患儿临床评分与向量容积呈正相关 ,当收缩向量容积大于 12 9cm·(cmHg) 2 ,非对称指数小于 37%时 ,提示可能获得较高的临床评分。
- 陈迪祥刘贵麟苏刚王燕王政彭少林肖元宏
- 关键词:术后肛门括约肌儿童
- 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合并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 E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巨结肠中2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小肠结肠炎21例中术前并发小肠结肠炎18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3例;8例行结肠造口术,7例痊愈,1例死亡;13例未造口患儿,均保守治疗,11例痊愈,2例死亡。造口与未造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结论结肠灌洗及结肠造口术是治疗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手术时间间隔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
- 王政刘贵麟苏刚陈迪祥肖元宏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儿童
-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及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的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2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其连接部病理解剖、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所有切除的连接部病变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结果 29例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4例,连接部扭曲、折叠、成角6例,异位血管压迫4例,纤维束带粘连1例,吻合口扭转再手术1例,吻合口瘢痕合并输尿管上段节段性狭窄1例,肾结石导致一过性肾积水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1例。26例行标准的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1例连接部被纤维束带粘连者行束带松解术,1例肾结石继发肾积水者结石自行排出,积水消失。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者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术。27例治愈(93.1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7.93%(11/29),包括泌尿系感染、尿瘘、吻合口水肿、血尿、高血压、输尿管狭窄等。影响疗效的并发症为尿瘘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二次手术未能同时处理输尿管上段狭窄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慢性炎、固有膜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层排列紊乱、肌纤维增生等。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包括连接部狭窄、扭曲、折叠、成角、异位血管压迫、纤维束带粘连等先天性因素,以及吻合口瘢痕、吻合口扭转、肾结石、输尿管纤维上皮样息肉等继发性因素,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吻合口尿瘘、真菌感染、未能同时处理合并输尿管狭窄异常等,将影响最终疗效。
- 肖元宏陈迪祥苏刚王政彭少林刘贵麟
- 关键词:儿童肾积水手术并发症
- Snodgrass术式在尿道下裂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Snodgrass手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在尿道下裂并发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2年1月26例尿道下裂再手术中使用Snodgrass手术的效果。结果总体手术成功率为73.08%,使用与不使用去上皮皮瓣覆盖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0.00%及6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odgrass手术是治疗尿道下裂并发症可以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 陈迪祥肖元宏王政苏刚彭少林刘洲禄刘贵麟
- 关键词:SNODGRASS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