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玲
- 作品数:53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对人B淋巴细胞系的感染及其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HCV对人B淋巴细胞的感染,建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模型(CBCL),并进行HCV的形态学研究。方法 用EB病毒转化B细胞建立B细胞系,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细胞系上清液及细胞内的HCV抗原及HCV RNA,并通过电镜对HCV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 细胞系上清液中HCV RNA呈阳性,细胞内HCV抗原及HCV RNA均呈阳性,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内存在65nm和110nm圆球型病毒颗粒,并可见病毒芽生形成现象。结论 HCV可感染人B淋巴细胞并在其中复制。病毒在感染细胞胞质空泡部位合成和组装,以芽生方式进入胞质空泡内形成病毒颗粒。
- 姚鹏陈良标胡学玲陈佩兰胡大荣
- 关键词:B淋巴细胞电子显微镜丙型肝炎HCV
- IL-2和IL-12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共表达mIL 12和hIL 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构建pDC5 11hIL2 mIL12、pDC5 11mIL 12、pDC5 11hIL 2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ELISA方法检测各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表达 ;小鼠肝癌H2 2皮下移植瘤瘤内注射各组质粒DNA后 ,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 ;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 ,肿瘤大小变化 ;并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活性。对各治疗组在质粒DNA注射后一月进行瘤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酶切鉴定各组质粒载体 ,均示构建成功 ,并能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相应细胞因子。瘤内注射各组质粒载体后 ,pDChIL2 mIL12组在不同时间表达的hIL2和mIL12分别与pDC5 11hIL2组 (F =71 11,P <0 0 1)、pDC5 11mIL12组 (F =3 0 70 ,P <0 0 5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IL 12基因和hIL 2基因联合治疗组 ,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 ,疗效显著优于各单独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双基因联合治疗组 ,病灶内肿瘤细胞坏死明显 ,炎性细胞广泛浸润。结论 IL 12、IL 2基因治疗可抑制小鼠肝癌H2 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两者联合运用可产生协同效应。
- 刘勇胡大荣谭晓华胡学玲范公忍韩聚强吴忆贫
- 关键词:MIL-12HIL-2免疫基因治疗
- S基因显性阴性突变体干扰乙肝病毒颗粒组装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S基因突变对HBV病毒颗粒组装的影响。方法 构建野生型S基因、S基因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和pcDNA3 mS及S基因突变的全长HBV基因组表达载体pHBV mS ,用pHBV mS与pcDNA3 S共转染HepG2细胞 ,pHBV mS与pcDNA3共转染HepG2细胞 ,以adwR9与pcDNA3共转染为对照 ;pcDNA3 mS和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 ,以adwR9和pcDNA3共转染为对照 ,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内和上清中病毒量 ,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S抗原。结果 pHBV mS与pcDNA3共转染组上清中病毒量较对照组低而胞内病毒量二者相同。pHBV mS与pcDNA3 S共转染组上清、胞内病毒量与对照组相同。pcDNA3 mS和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其上清中病毒量较对照组低而胞内病毒量两者相同。上清中S抗原实验组较对照组低。结论 S突变体干扰HBV病毒颗粒的组装 ,导致的HBV病毒颗粒分泌下降。
- 邸雅南胡大荣胡学玲李娟范公忍吴忆贫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ELISA慢性肝病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病临床研究被引量:30
- 2006年
-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我们选择60例慢性重症肝病患者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在20~65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10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肝脏;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1周、2周、4周、8周、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我们发现在移植12周后,谷丙转氨酶(ALT)逐渐降低,由平均136.34IU/L降至59.55IU/L;总胆红素(TBIL),由平均122.88umol/L降至81.58umol/L;白蛋白(ALB)逐渐升高,由平均27.53g/L升至32.13g/L;在干细胞移植后PTA逐渐上升,由术前平均26.33%上升至术后12周的53.48%;移植治疗后患者血氨水平由术前平均151.14Nug/dL下降为术后12周109.0Nug/dl。而治疗后12周内食道静脉曲线未见明显改变。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发现,患者在移植1周生存率为100%;1例在4周内死亡,生存率为98%;3例在12周内死亡,生存率为95%。我们还发现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的45例(75%);体力好转32例(53.3%);腹胀减轻28例(46.6%);在60例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患者凝血机制亦有所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
- 姚鹏胡大荣王帅胡学玲闻炜周一鸣龚丽娟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肝衰竭
- 表达白细胞介素-1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mIL-1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DC511mIL-12,ELISA方法检测质粒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淋巴母细胞增殖法检测mIL-12的生物学活性;分别于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内直接注射质粒DNA,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体积变化及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注射质粒DNA后1月进行瘤体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mIL-12基因治疗组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显著受抑制(F=4.10,P=0.03),小鼠存活期显著延长(X2=4.48,P=0.03),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质粒DNA瘤内注射1月后,pDC511mIL-12组肿瘤病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病灶内肿瘤细胞广泛坏死。结论:瘤内注射mIL-12表达质粒DNA可抑制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 刘勇胡大荣谭晓华范公忍胡学玲韩聚强吴忆贫
- 关键词:免疫基因治疗疾病模型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与YMDD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11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后的HBV-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48周时的变异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3.3%及24周时的变异率3.6%(P均<0.05);治疗前HBV-DNA水平较高组(47例)患者用药48周时的变异率(31.9%)明显高于HBV-DNA水平较低组(29例)患者的变异率(10.3%)(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的85例患者在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74.1%)明显高于变异的25例患者HBV-DNA阴转率(16.0%)(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YMDD变异的产生,且变异的发生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YMDD变异的发生同HBV-DNA水平关系密切。
- 范公忍任永强熊锦华胡学玲韩聚强
- 关键词:乙肝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拉米夫定
- 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的原理及常见故障维修被引量:1
- 2011年
- 超薄切片机是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专用必备精密仪器,其机构看似简单,但对机械加工精度高、金属材料选择十分苛刻。尽管国内有些厂家试图仿造该仪器,至今鲜有成熟产品出现。目前,国内透射电镜样品制作仍大多使用LKB和Nova超薄切片机。
- 刘超英胡学玲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精密仪器机械加工材料选择NOVA
-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HBV载体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抗HBV作用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HBV载体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的抗HBV作用。方法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插入两种不同类型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的HBV基因复制单元,制备重组逆转录病毒pRV-CP、pRV-CS和空载体G1Na对照,并转染HepG2.2.15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斑点杂交法检测细胞内HBV核壳中HBV DNA,PCR检测上清液中重组HBV颗粒。结果转染HepG2.2.15细胞后3d、5d、7d、9d和11d,pRV-CP、pRV-CS和G1Na对照组对HBsAg表达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8.9±4.73)%(P<0.01)、(39.3±7.04)%(P<0.01)和(2.6±3.77)%;对HBeAg表达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0.38±2.59)%(P<0.01)、(33.1±4.27)%(P<0.01)和(3.1±3.02)%;对HBV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67.2%和55.8%,对照组为13.4%。只有pRV-CP组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突变型HBV颗粒。结论重组逆转录病毒能转导HBV载体表达显性阴性突变体,对HBV复制及抗原表达有抑制作用,有望用于抗HBV治疗。
- 孙殿兴刘风军胡大荣胡学玲范公忍韩聚强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 血清铁 铁蛋白及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Fe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患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与肝功能常用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疾病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范公忍周一鸣韩聚强胡学玲曹建彪
- 关键词:肝脏疾病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
- 药物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核酸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评价LHBs在ADV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7例CHB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49例,HBeAg阴性组68例,分别给予ADV 1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96周。采用ELISA法检测LHBs和HBV免疫标志物(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抗病毒治疗24、48、72、96周后HBV DNA和LHBs转阴率无明显差别(P>0.05),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呈正相关(r=0.827);LHBs A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在HBeAg阳性组46例中HBV DNA、LHBs转阳率分别为58.7%(27/46)、54.3%(25/4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性组68例中HBV DNA、LHBs转阳率分别为48.5%(32/66)、65.2%(43/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HBs是判断HBV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尤其对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 范公忍熊锦华王帅胡学玲
- 关键词:肝炎乙型病毒复制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