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书超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心通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L-6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IL一6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应用干一湿重法观察脑含水量变化、HE染色观察梗死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中lL一6的表达。研究不同剂量脑心通对脑梗死后大鼠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lL一6表达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织周围炎细胞浸润和IL一6阳性细胞表达于梗死后6h开始增多,48h达高峰,并持续到7d。脑心通治疗组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一6阳性细胞减少,大、中剂量脑心通治疗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脑心通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_6的过度表达,保护神经元,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 陈左然张祥建许莉胡书超张丽英李海燕刘瑞春
- 关键词:大鼠脑水肿
- 实验性大鼠脑梗死后脑组织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ACO)后脑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参照一定方法制成MCAO模型,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梗死后COX-2在脑组织内的表达。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脑含水量升高,48 h达高峰并持续到72 h,与病变对侧及假手术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组织COX-2阳性细胞数于脑梗死后6 h增多,以梗死后24 h最为显著,梗死后7 d阳性细胞明显减少。阳性细胞见于病变侧额、顶部大脑皮质、扣带回皮质中细胞形态完整的神经元、海马区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而胶质细胞无表达。结论COX-2主要由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脑梗死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脑水肿有关。
- 陈左然张祥建许莉胡书超李海燕张丽英刘瑞春
- 关键词:脑梗死环氧合酶-2脑水肿
- 炎症反应与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20
- 2005年
- 张祥建李春岩刘春燕祝春华刘瑞春胡书超张丽英李海燕郭艳苏
- 关键词:炎症反应大鼠脑血肿周围补体激活
- 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治疗策略被引量:9
- 2004年
-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复杂。最近的研究表明 ,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血液凝固时凝血酶的释放、血肿成分及其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 ,以及血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等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探讨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 ,可为脑出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 胡书超张祥建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凋亡机制炎症
- 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补体C3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补体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剂量脑心通组、中剂量脑心通组、小剂量脑心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于术后6h,24h,48h,72h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补体C3的动态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病理损伤均减轻,大、中剂量脑心通组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补体C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补体C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许莉张祥建陈左然张丽英李海燕胡书超刘瑞春
- 关键词:脑心通补体C3脑缺血
- 实验性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规律及行为学改变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后脑水肿规律和大鼠行为学改变,以指导临床脱水降颅压药物的应用。方法:参照Langa等方法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术后6h、24h、48h、72h和7d采用Longa评分法、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Berderson评分法和平衡木评分法等4种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并动态观察其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对60只大鼠的研究结果显示,CI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侧高于病变对侧,脑水肿以CI后24-72h最明显,高峰时间在CI后48h,第7d基本恢复正常。大鼠行为学改变与脑水肿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也以CI后48h最明显。结论:大鼠CI后脑水肿规律为24-72h最明显,高峰时间在梗死后48h,7d基本恢复正常,CI后脑水肿规律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一致。
- 张祥建李春岩李海燕胡书超张丽英刘瑞春陈左然许莉
- 关键词:脑梗死脑水肿行为学
- 甘油果糖对人RBC作用的实验研究
- 本研究是利用不同比例的甘油果糖注射液与健康人RBC混悬液进行体外溶血实验,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对RBC安全性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应用。
- 李海燕胡书超张丽英张祥建吴红然刘瑞春李翠宁苗江
- 文献传递
- 大鼠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 本文主要针对大鼠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阐述了根据脑解剖病理为依据的观点,提出了依据其行为力学改变判定标准,揭示了治疗干预试验提供活体参考数据的方法理论.
- 张丽英李海燕胡书超张祥建刘春燕吴红然
- 关键词:脑出血脑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
- 文献传递
- 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补体C3的影响
- 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脑卒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有关其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的确切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动物研究少有报道.现拟采用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模型,进一步从神经行为学、脑含水量、脑...
- 许莉张祥建陈左然张丽英李海燕胡书超刘瑞春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脑心通胶囊中药药理
- 文献传递
- 甘油果糖对人RBC、大鼠RBC的作用及输液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Glycerol and Fructose Injection)对人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大鼠RBC的作用及对大鼠输液安全性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40例健康成人RBC、32只sD大鼠RBC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溶血试验;以72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输液安全性研究,研究组为甘油果糖注射液,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液,应用改良酸化甘油溶解实验测定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人RBC和大鼠RBC的溶解程度,应用邻-甲联苯胺氧化显色法测定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Hemoglbin,HB)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游离HB、蛋白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的含量,以对甘油果糖注射液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体外试验为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人RBC和大鼠RBC的溶解程度与生理盐水相似,对上清液游离HB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大鼠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最快输液速度6ml/min和最大输液量30ml/kg/d,24小时后测定大鼠血浆游离HB、蛋白非结合胆红素、BUN、肌酐的含量,两组结果相似。结论:甘油果糖注射液在体外对人RBC和大鼠RBC无明显溶解作用。在大鼠体内也没有发现有溶血作用,对肾脏功能影响与生理盐水相似。
- 张祥建李翠宁苗江永刘瑞春刘春燕祝春华胡书超李春岩
- 关键词:甘油果糖RBC静脉输液肾脏功能红细胞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