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攀

作品数:27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地下水
  • 6篇浅层
  • 6篇浅层地下
  • 6篇浅层地下水
  • 5篇地质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岩溶
  • 4篇水化学
  • 4篇水资源
  • 4篇化学特征
  • 4篇长江
  • 3篇地面塌陷
  • 3篇地下水资源
  • 3篇岩溶地面塌陷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水文地球
  • 3篇水文地质
  • 3篇塌陷
  • 3篇江汉平原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湖北省水文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7篇肖攀
  • 11篇彭轲
  • 9篇何军
  • 5篇黎义勇
  • 4篇万军伟
  • 2篇王新峰
  • 2篇邓必荣
  • 2篇黄琨
  • 2篇邵长生
  • 1篇李琦
  • 1篇武亚遵
  • 1篇何锦
  • 1篇张宏鑫
  • 1篇张永忠
  • 1篇龚磊
  • 1篇刘重芃
  • 1篇李雪平
  • 1篇潘欢迎
  • 1篇黄长生
  • 1篇曾敏

传媒

  • 3篇资源环境与工...
  • 3篇华南地质
  • 2篇人民长江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工程勘察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采矿技术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现代测绘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瑞昌-彭泽长江沿江段地质环境工程场地适宜性评价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在系统分析江西瑞昌-彭泽沿江段岸线稳定性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基础上,依据沿江岸线开发中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运用层次模糊分析方法与理论,集成地质环境的评价因子,建立了针对每一类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等级量化(分为四级),具有可操作的数量等级标准。结果认为Ⅰ级赋值80,Ⅱ级赋值60,Ⅲ级赋值40,Ⅳ级赋值20。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沿江岸线按5 km间隔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沿江151.91 km岸线共划分了30个评价单元,运用模糊层次决策分析对港口码头场地、过江大桥场地等两类用地的场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取得了Ⅰ级适宜区段港口码头场地5个、过江大桥场地7个的基本结论。
张永忠肖攀邓必荣黄旭娟
马坑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2013年
矿产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而其不合理开发利用常常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着人民的生存环境。如何有效恢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降低危害,成为矿产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马坑矿区现场实地调查以及遥感技术的利用,分析了马坑矿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现状分布特征,因地制宜,采用植被恢复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探讨,为马坑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张鼎王曼肖攀
关键词:环境地质问题植被恢复技术
红层岩溶发育特征与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以咸宁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踏勘以及现场灰质砾岩取样、磨片及显微镜观测等方法手段,分析了红层岩溶发育特征与灰质砾岩溶蚀机理,同时,结合咸宁地区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室内物理模型,通过监测抽(排)水与降雨两种情况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以及土体位移变化情况,分析了抽(排)水和降雨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主要为潜蚀作用,真空吸蚀作用次之。降雨对地表土体产生冲刷,地下水渗流作用造成土体潜蚀、运移;抽(排)水时水位发生骤变,水力梯度变大,加速了泥沙带出,导致含砂砾黏土层逐渐被潜蚀、掏空,加之真空负压的吸蚀叠加作用,促进土体破坏导致失稳,最终发生地面塌陷。由此可知,咸宁地区红层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潜蚀作用与真空吸蚀作用交互反应,抽水是其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外因。
肖攀彭轲李雪平吴丽清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溶蚀机理
基于Visual Modflow的矿坑涌水量模拟预测评价——以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矿坑突、涌水现象越来越频繁,严重制约着矿产资源开发,甚至威胁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坑突、涌水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对于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研究也相当深入。本文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平台,结合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特点,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评价,为矿区制定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也为矿区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攀何凤潘欢迎陕硕纪汶龙
关键词:矿坑涌水量VISUALMODFLOW
江汉平原西部浅层孔隙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揭示地下水由江汉平原周缘向中心径流过程中的水质演化和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以江汉平原西部地区为例,通过数理统计、水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开展了江汉平原西部边缘地带浅层孔隙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区孔隙水以HCO3-Ca·Mg型为主,丘岗区(丘陵和岗地)主要是HCO3-Ca·Mg型,少量为HCO3SO4-Ca·Mg型,还出现了HCO3·NO3-Ca·Mg型水,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升高主要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浅层孔隙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蒸发作用对该地区孔隙水的影响较小;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主导研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也是孔隙水中Ca^2+、Mg2+的主要来源,Na^+和K^+的主要来源是阳离子交换吸附。
何军肖攀彭轲许珂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江汉平原西部为例被引量:9
2020年
为研究平原区潜水和承压水化学成因和演化,以江汉平原西部为例,综合利用统计学、离子比值法和氢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探讨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 3-Ca和HCO 3-Ca·Mg型为主,承压水均为这两种类型。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潜水受到了一定程度蒸发作用的影响。溶滤作用是江汉平原西部浅层孔隙水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离子关系和锶同位素比值结果均表明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少量来自于盐岩溶解。潜水和承压水中均发生了少量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导致Na^+增加,但承压水中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小于潜水。
刘重芃张宏鑫何军彭轲肖攀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江汉平原
长江中游沿岸过江大桥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地学建议
2019年
基于长江中游沿岸地质环境条件及过江大桥场地建设基本要求,优选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稳定性3个评价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展长江中游沿岸过江大桥工程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将长江中游沿岸过江大桥工程分为适宜开发岸线、较适宜开发岸线、一般适宜开发岸线及非优先开发岸线4个等级。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以较适宜开发岸线和一般适宜开发岸线为主,长度分别为625.19km和598.99km,分别占岸线总长度的31.35%和30.04%。针对长江中游不同等级岸线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地学建议,为长江中游沿岸过江大桥优化选址提供地学指导,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与岸线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
赵幸悦子彭轲肖攀何军程刚邓必荣
关键词:长江中游岸线资源层次分析法
咸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为查明湖北省咸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水化学过程,系统地采集了78件浅层地下水样和12件深层地下水样,对研究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等化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形成的水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主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岩溶水以HCO_3-Ca和HCO_3-Ca·Mg型为主,而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Gibbs图显示岩石矿物的风化主导该区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特征,而裂隙水主要受到了蒸发—沉淀作用的影响,裂隙水中还存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何军彭轲肖攀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黄琨武亚遵万军伟肖攀
关键词:洪涝灾害
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矿坑突涌水在矿体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时也威胁到矿区附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矿区涌水量预测成为保证矿区安全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湖南道县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采用解析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评价,为矿区开采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张鼎肖攀何凤
关键词:涌水量预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