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维莉

作品数:41 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角膜
  • 19篇激光
  • 14篇近视
  • 12篇准分子
  • 12篇准分子激光
  • 12篇分子
  • 9篇手术
  • 9篇屈光
  • 9篇像差
  • 9篇磨镶术
  • 9篇飞秒
  • 8篇术后
  • 7篇散光
  • 7篇上皮
  • 6篇角膜磨镶术
  • 6篇角膜上皮
  • 6篇飞秒激光
  • 6篇LASIK
  • 4篇原位
  • 4篇取出术

机构

  • 3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眼科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40篇耿维莉
  • 36篇金颖
  • 34篇王雁
  • 32篇左彤
  • 8篇王璐
  • 8篇张琳
  • 7篇赵堪兴
  • 7篇杨晓艳
  • 6篇薛超
  • 5篇谢丽丽
  • 4篇李晶
  • 4篇于金玲
  • 4篇侯杰
  • 3篇郭中梅
  • 3篇王乐今
  • 3篇祖培培
  • 3篇宿蕾艳
  • 3篇李智敏
  • 3篇杨琨
  • 2篇汤欣

传媒

  • 9篇中华眼视光学...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巴胺对弱视猫视皮质神经细胞影响的研究
宋坤英赵堪兴林锦镛王乐今白景文耿维莉
针对各种全层鼻亚结构缺损的病例,切取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和耳前皮瓣,通过旋股外侧血管束桥接显微吻合于面动静脉,将组织瓣游离移植于鼻部受区,重建鼻亚结构。供区耳廓,取蒂在上方的耳后皮瓣转移,参照健侧耳廓修复。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多巴胺弱视超微结构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前后散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前后的散射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行SB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6例(92眼),男29例,女17例,年龄18-39岁,平均(24.0±5.4)岁;等效球镜度为-4.75--11.13D,平均(-6.70±1.50)D;散光度为0-2.50D,平均(0.68±0.58)D。手术前,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患者的散射值。对所得数据分别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SBK手术前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平均为0.90±0.13,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6±0.13、0.98±0.10、0.99±0.09,与术前比较,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散射均增加(F=24.94,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手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等效球镜度、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增加量与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水平呈负相关(r=-0.47、-0.67、-O.78,P均〈0.05),与术前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K术后早期散射增加可能是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之一,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愈低的患者术后增加量愈明显。
李晶王雁谢丽丽薛超王雅丽耿维莉金颖杨晓艳
关键词:散射角膜磨镶术激光近视视觉质量
飞秒激光制瓣LASIK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角膜像差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散光术后角膜像差的特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行飞秒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眼),平均年龄(20.9±2.8)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6.48±1.61)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前表面6、7、8、9 mm直径下的Q值,采用Keratron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角膜像差、Q值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高阶像差、总球差、总彗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初级球差、x-向次级像散、次级水平彗差、次级垂直彗差、次级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4、-7.385、-6.108、-5.651、-2.195、-7.565、-4.628、-2.974、-2.748、-7.068,P<0.05).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9、-19.208、-21.502、-22.197,P<0.05).6 mm瞳孔直径下手术前后Q值变化量(△Q6mm)与高阶像差变化量、总球差变化量、初级球差变化量、总彗差变化量呈正相关(r=0.736、0.792、0.788、0.383,P<0.05),△Q6mm与总三叶草变化量、次级球差变化量无相关性(r=0.099、-0.348,P>0.05).结论 飞秒LASIK联合波前优化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角膜高阶像差仍有显著增加.
王璐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祖培培张慧
关键词:飞秒激光像差近视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特征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特点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216例(216眼),应用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与全眼波前像差分析仪(Schwind)在4mm与6mm瞳孑L直径下分别对角膜与全眼进行波前像差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角膜与全眼各主要高阶像差项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患者角膜主要高阶像差项与球镜度、柱镜度、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散光顺规组与逆规组组间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情况。结果4mm和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水平彗差(C3+1)、球差(C40)在角膜与全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mm:t=-2.364、-7.587、-2.197、-6.320,P〈O.05;6mm:t=-4.794、-7.631、-7.945、-7.413,P〈O.01)。4、6mm的角膜C40(顺规组与逆规组)与球镜度呈明显正相关(顺规组:r=O.211、0.255,P〈0.01;逆规组:r=0.697、0.562,P〈0.01);逆规组各瞳孔直径角膜C3+1与柱镜度呈正相关(r=0.470、0.429,P〈O.05)。6mm的顺规组与逆规组间的垂直彗差(C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直径范围下角膜高阶像差各Zernike项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斜向三叶草、水平三叶草.与全眼像差排列顺序不甚相同。角膜与眼内像差可能存在补偿或迭加作用。顺规组与逆规组角膜高阶像差值略有不同,即使全眼散光表现为逆规,但角膜散光多为顺规,且与像差之间具有一定特异性关系。
祖培培王雁王璐左彤耿维莉金颖
关键词:高阶像差角膜近视散光
正常人、LASIK及Epi-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张琳王雁侯杰左彤金颖耿维莉
飞秒激光LASIK和SBK角膜瓣厚度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LASIK(FS—LASIK)制作的角膜瓣的预测性、可重复性和均匀性,并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进行比较,从而了解FS—LASIK的制瓣特点。方法临床系列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FS—LASIK组32例63只眼,对照组SBK组35例69只眼(其中1例1只眼行FS—LASIK,另1只眼行SBK)。应用Visante OCT在术后1d采集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距离角膜顶点1mm,2mm,3mm以及角膜顶点共13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或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FS—LASIK组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97.49±7.34)μm,SBK组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12.93±9.99)μm。FS—LASIK组实际中央角膜瓣厚度与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差值绝对值的均数为(5.74±3.98)μm,SBK组为(8.11±5.75)μ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05)。角膜瓣的空间形态:FS—LASIK组在距离角膜顶点不同距离的位置,瓣厚度基本均匀一致(F=1.206,P=0.303);SBK组呈中央薄周边厚的形态,进刀部位角膜瓣厚度高于出刀部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P=O.009)。结论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刀相比,在预测性和可重复方面更有优势,从中央到周边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
薛超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张琳谢丽丽李晶李智敏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飞秒激光角膜瓣厚度光学相干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20%乙醇对兔角膜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中乙醇对角膜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白兔(48只眼)分为两组,一只眼行机械去上皮法,另一只眼应用20%乙醇30s去除角膜上皮,行相同方案的准分子激光切削,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基质浅层角膜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并做分析。结果术后1d,乙醇组和机械组兔角膜TGFβ1和bFGFRTPCR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1周两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乙醇组高于机械组(P<0.01);术后1个月达高峰(P<0.01),但乙醇组与机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GFβ1、bFGFRTPCR产物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基质内角膜细胞数量乙醇组与TGFβ1和bFG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0.738;机械组分别为0.664和0.785。结论TGFβ1、bFGF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减少增多正常”动态过程;20%乙醇在LASEK早期对角膜伤口愈合存在一定影响,但极其短暂。手术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王雁赵堪兴宿蕾艳王乐今耿维莉金颖
关键词:乙醇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角膜愈合角膜伤口愈合
飞秒激光与常规刀片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早期变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背景 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但缺乏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动态变化的研究.了解F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动态变化对于预防医源性角膜膨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F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并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9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2例144眼,分为FS-LASIK组23例46眼,SBK组28例56眼,Epi-LASIK组21例4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Epi-LASIK组术后3d)、1周、1个月用Visante OMNI测量术眼角膜后表面水平子午线和垂直子午线上角膜顶点及距离角膜顶点1、2、3 mm共13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FS-LASIK组,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术眼角膜顶点方位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2.03±0.78)、(2.26±0.96)、(2.16±0.85)和(2.06±0.89)μm;在距角膜顶点1 mm、2 mm区域,术眼的术后变化趋势与角膜顶点区域的变化相同;在距角膜顶点3 mm区域,上述4个时间点术眼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4.64±1.68)、(-5.39±1.85)、(-4.73±1.71)和(-4.71±1.52) μm.在SBK组,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角膜顶点区域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44±0.63)、(1.74±0.75)、(1.66±0.69)和(1.53±0.71) μm;在距角膜顶点1 mm、2 mm区域,术眼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趋势与角膜顶点区域一致;在距角膜顶点3 mm区域,上述4个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5.09±1.76)、(-5.48±1.68)、(-5.27±1.81)和(-5.19±1.77)μm,术后发生了轻微后移.在Epi-LASIK组,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
薛超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张琳李晶谢丽丽李智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角膜后表面近视
两种检测方法对PRK后及光学矫正近视的立体视观察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了解同一近视患者接受传统光学矫正及 PRK手术治疗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 ,以进一步评价 PRK手术。方法 :采用S.AWAYA立体图 (检测阅读距离立体视 )及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 (检测模拟 5米距离立体视 ) ,对依次使用普通眼镜及 /或角膜接触镜、 PRK手术治疗的 10 1例近视患者 (屈光度为 - 2 .0 0 D~ - 10 .5 0 D,双眼屈光度差 <1.5 0 D者 6 0人 ,≥ 2 .0 0 D者 41人 )测定其治疗前、后的立体视锐度。结果 :PRK手术后矫正视力均≥ 0 .8。两检测方法均印证 ,无论是采用 PRK手术治疗 ,还是传统光学矫正后立体视功能与矫正前有显著差异 ( P<0 .0 0 5 ) ;PRK手术与普通眼镜矫正后的立体视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屈光参差组P<0 .0 1) ;PRK手术与角膜接触镜相比 ,矫正后的立体视锐度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PRK手术治疗近视眼 ,可矫正屈光度范围较大 ,不受屈光参差度及散光度的限制 ,术后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患者接受一次性治疗 ,终身受益 。
耿维莉赵堪兴马宝来
关键词:近视眼立体视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PRK
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的早期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内非球面性的早期影响。方法对54例(107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常规LASIK,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后表面6、7、8、9mm等不同直径的平均Q值进行测量,研究术前术后Q值的变化规律及各相应范围内Q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角膜前后表面形态随着角膜直径取值范围的增大,Q值负向增大,呈椭球形的特点,前后表面Q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越近周边越显著,Q值与屈光度间无相关性,角膜后表面7、8、9mm直径下的Q值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术后1个月,4个直径范围内角膜前后表面的Q值均往正向变化,除后表面9mm区域Q值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495,P=0.138),其余前后表面各范围Q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削区内增加最显著。术后角膜前表面△Q与切削深度及剩余基质床厚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后表面△Q则与两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角膜前后表面越靠近周边区域Q值越负,呈椭球形特点;LASIK不仅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对角膜后表面的形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后表面发生了扁球形改变。
侯杰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杨晓艳刘丽清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Q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