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万明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 2010年
- 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最疼痛的外科手术之一。术后的急性疼痛已被临床医生广泛重视,临床常通过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或椎旁阻滞等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然而胸科手术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依然较高,国外就发生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报导,但是目前国内医务人员未足够重视此问题,并且未见相关文献报导。
- 刘伟苏跃耿万明
- 关键词:慢性疼痛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胸科手术急性疼痛静脉镇痛
- 根据压力容积曲线设置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麻醉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肺功能,但该策略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的影响尚在研究中。文中根据双肺通气的准静态肺压力-容量(P-V curve)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值(Pinf)设置PEEP,观察不同值PEEP、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对患者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ASA1~2级。随机分为3组:C组(Vt=10 ml/kg、PEEP=0)12例,P0组(Vt=6 ml/kg、PEEP=Pinf+0 cmH2O)12例,P2组(Vt=6 ml/kg、PEEP=Pinf+2 cmH2O)13例。分别于术前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TLV)、OLV各20 min后作血气分析;分别于侧卧位TLV、开胸后OLV5 min后记录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TLV、OLV时PaO2增加,但TLV时最高(P〈0.01),3组OLV、TLV时P(A-a)DO2增加,但OLV最高(P〈0.01);在同时点各组间的P(A-a)DO2和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LV比较,3组OLV时Cdyn降低、Pplat、Raw增加(P〈0.05);与C组比较,P2组、P0组OLV时Cdyn、Pplat升高、TLV时Raw降低(P〈0.05);与P2组比较,P0组OLV时Raw降低(P〈0.01)。结论在开胸手术OLV期间,小Vt(Vt=6 ml/kg)结合Pinf值的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方式可提高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患者的胸肺Cdyn、降低Raw,但对术中无低氧血症的患者的氧合没有影响。
- 刘文君郑晖苏跃耿万明刘伟高广阔
-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不同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阻塞导管在开胸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阻塞导管3种肺隔离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利与弊。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肺通气功能正常、择期行左开胸手术的患者120例,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D1月)组、单腔双囊支气管导管(UNI)组和支气管阻塞导管(BB)3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不同支气管导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判断插管位置,开胸后行单肺通气。观察插管定位所用时间;气管插管后5min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开胸后观察肺萎陷情况及血气变化;连续观察患者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气道顺应性(Comp)等;术后24h随访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结果插管定位所用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T组插管后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显著高于UNI组和BB组(P〈0.05);3组患者开胸后5、10min时肺萎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单肺通气时Ppeak、Pplat均高于UNI组和BB组(P〈0.05),Comp低于UNI组和BB组(P〈0.05);3组术中导管移位次数分别为DLT组4次、UNI组5次、BB组8次,BB组明显高于DLT组及UNI组(P〈0.05);DLT组(70%)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显著高于UNI组(37.5%)和BB组(22.5%)(P〈0.01)。结论Univent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可减少插管造成的气道损伤,改善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的顺应性,但术中导管移位的发生率较高。
- 郑晖段勇耿万明刘伟高广阔王春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肺通气肺隔离气管插管
- 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7.5(女)、ID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1]。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H2O(1cmH2O=0.098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H2O、(20.2±2.4)cm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H2O、(26.4±15.2)ml/cm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5)。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
- 王春刘伟耿万明高广阔翟文婷史志国
- 关键词:胸椎选择性导管插入术支气管肺通气
- 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静态压力-容量(P-V)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方法:96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组,D组为肺功能异常组。再根据通气方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NC、D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NP、DP组)。NC组和NP组各30例,均为肺功能正常患者,DC组和DP组各18例,均为肺功能异常患者。NC和DC组设定单肺通气(OLV)潮气量9ml/kg,NP和DP组设OLV定潮气量6ml/kg,并在健侧肺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P-V曲线低位拐点对应压力(Pinfs)+2cmH2O确定PEEP值,术侧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压力为5cmH2O。记录OLV前侧卧位(T1)、OLV开始后30 min(T2)、OLV开始后60 min(T3)的平台压(Pplat)、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T1、T2、T3和关胸5min(T4)时抽取动脉血测血气指标,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T1、T4和术后18h(T5)时抽取静脉血,检测IL-6、TNF-a浓度;监测术后1、3、5天胸部体征、血常规、胸片变化以判断预后。结果:T2、T3时,与DC、NC组比较,DP、NP组Pplat、Ppeak降低,Cdyn增加(P<0.05);T2、T3、T4时,与DC组比较,DP组Qs/Qt降低,PaO2升高(P<0.05);T4、T5时,与NC、DC组比较,NP、DP组IL-6、TNF-α浓度降低(P<0.05)。术后NP、DP组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采用6 ml/kg潮气量,根据静态P-V曲线Pinfs+2cmH2O设置PEEP,术侧辅以5cmH2O的CPAP及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的肺通气方式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低氧血症发生,减轻肺损伤,减少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在老年肺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更明显。
- 史志国郑晖刘志东耿万明韩毅
- 关键词:单肺通气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气管隆突重建手术的麻醉管理
- 2012年
- 原发性气管隆突的肿瘤比较少见,仅占上气道肿瘤的2%,而继发于肺浸润气管隆突肿瘤占比较多。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纤支镜姑息性治疗,而仅仅手术切除治疗即可能治愈患者并获得长期存活。气管隆突手术麻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病死率高“,对于胸科麻醉医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气管隆突重建手术中麻醉医师需要控制气道,
- 刘伟耿万明
- 关键词:麻醉管理气道肿瘤麻醉医师姑息性治疗
- 脊柱结核手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2
- 2006年
- 脊柱结核是一种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后,多数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椎旁脓肿清除、颈、胸、腰椎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及病灶内植骨等。这类病人一般体质较弱,特别是7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病人常伴营养不良、有长期卧床史、心肺功能较差、肺活量降低、窦性心动过速、低血色素、低蛋白血症、低血钾、低血钙等.尤以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更为明显。给麻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耿万明苏跃刘伟郑辉高广阔王春胡正方
- 关键词:麻醉管理脊柱结核高龄病人窦性心动过速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
- 术前、术中肺通气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h)、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m)、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测定脉冲震荡肺功能: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Hz和20Hz时粘性阻力(R5、R30)。分别记录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和开胸单肺通气后双肺气道峰压(Tpeak)、双肺胸肺顺应性(TCT)和单肺气道峰压(Opeak)、单肺胸肺顺应性(OCT),取其平均值。Opeak和O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O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呈线性关系(R2=0.504),OCT与Zres、身高、VC和RVfrLC%呈线性关系(R^2=0.602)。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MMEFw均降低(P〈0.01)。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n%≤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和胸肺顺应性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相关。中度肺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行胸科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性大: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 刘伟苏跃耿万明郑辉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肺肿瘤
- 电针足三里穴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28只,体重1.7~2.3k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A组):左侧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后机械通气180min;缺血再灌注组(B组):左侧开胸游离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后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行机械通气120min;非穴位+缺血再灌注组(C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行机械通气即刻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旁5mm处30min,继续机械通气90min;足三里穴+缺血再灌注组(D组):阻断左肺门60min后,开放左肺门机械通气即刻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继续机械通气90min。记录各组缺血30、60min、再灌注30、45、60、90、12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颈动脉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抽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左肺,测定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各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再灌注90、120min MAP降低,B组和C组肺组织MDA和MPO水平、W/D及PaCO2升高,pH值和PaO2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再灌注期间MAP降低,D组肺组织MDA和MPO水平、W/D及PaCO2降低,pH值和PaO2升高(P<0.05或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减轻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 苏跃许绍发胡正芳郑晖耿万明王博杰
- 关键词:电针再灌注损伤
- 围手术期输血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耿万明
- 关键词:肺癌围手术期输血免疫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