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兆第

作品数:41 被引量:2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硅藻
  • 6篇螺旋藻
  • 5篇微型硅藻
  • 5篇海洋硅藻
  • 4篇地质
  • 4篇地质意义
  • 4篇第四纪
  • 4篇晚第四纪
  • 4篇微藻
  • 4篇
  • 3篇钝顶螺旋藻
  • 3篇植物
  • 3篇文昌鱼
  • 3篇浮游
  • 3篇
  • 2篇藻类
  • 2篇生化组成
  • 2篇生态学
  • 2篇温度
  • 2篇细胞

机构

  • 41篇厦门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集美大学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41篇程兆第
  • 15篇高亚辉
  • 14篇王大志
  • 12篇刘师成
  • 10篇金德祥
  • 4篇蓝东兆
  • 4篇黄世玉
  • 3篇黄邦钦
  • 2篇杜琦
  • 2篇陈萍
  • 2篇李少菁
  • 2篇李雅琴
  • 2篇郭健
  • 1篇杨心宁
  • 1篇林加涵
  • 1篇邓岩岩
  • 1篇李扬
  • 1篇洪华生
  • 1篇彭兴跃
  • 1篇焦念志

传媒

  • 16篇台湾海峡
  • 6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福建水产
  • 2篇热带海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黄厝文昌鱼保护区监测与研究被引量:19
1996年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文昌鱼栖息地底质类型以粗中砂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0.14(m/m);区内底栖生物58种,种类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数量则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其分布自南向北递减;文昌鱼主要饵料生物硅藻81种,以圆筛藻、舟形藻和菱形藻属为多。为保护好亲鱼,文中建议4月1日至5月31日为禁渔期。
曾国寿何明海程兆第
关键词: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生物监测
广东大亚湾人工设施上的附着硅藻
1990年
大亚湾实验挂板、渔具网片和浮标上附着的硅藻种类繁多,已鉴定出206种和变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环境下,硅藻的优势种也不同。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的基质上硅藻的种群结构相似。表层与水下3m的试板上的硅藻种群结构也相似。大部分种类是广布种。
陈萍程兆第金德祥
关键词:硅藻
厦门港试验挂板上附着硅藻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文中分析了厦门港杉木挂板(月、季板)上附着硅藻的周年(1986-12~1987-11)样品,同时进行了附着初期演替试验。共鉴定出附着硅藻80种和变种,隶属31属,优势种为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和狭窄双眉藻(Amphora angusta),附着量年高峰出现在秋季9月,为2×10~6个/cm^2;演替过程试验表明:水中附着的种类(舟形藻属(Navicula),双眉藻属(Amphora)先于竖直附着的种类(菱形藻属(Nitzschia)、针杆藻属(Synedra))附着,附着量在7~14 d之间递增幅度最大。
黄邦钦程兆第金德祥
关键词:硅藻
三十烷醇对极大螺旋藻生物量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在Zarrouk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g/m^33液体三十烷醇(LTA),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的生物量增加了24.6%~25.7%,即使在碳源NaHCO3减半(实验组2)的条件下生物量仍增加了4.43%~4.92%;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了11.9%~16.0%,在实验组2条件下也增加5.7%~8.3%;叶绿素增加率为45.8%~63.3%;蛋白质总量基本不变,但水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从对照组的36%增长至实验组的60%左右,而水不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明显从30%左右减至10%左右.从螺旋藻生产基地的中试培养结果看,加入1g/m^3液体三十烷醇,生物量提高了39.76%,比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增产效果,但加入固体三十烷醇(STA)反而减少12%.以上结果表明,在极大螺旋藻培养基中添加液体三十烷醇可大幅度提高生物量和生化组成的含量.
张跃平王大志高亚辉程兆第
关键词:三十烷醇极大螺旋藻生物量生化组成
微型硅藻研究
程兆第高亚辉刘师成金德
该成果主要内容:①共描述149种微型硅藻,其中有9个新种、10个属我国是首次报道。②发现福建沿岸微型硅藻的细胞数量大于小型硅藻的细胞数量;厦门港微型浮游植物的叶绿素α含量平均占浮游植物叶绿素α总量的82.2%;指出厦门港...
关键词:
关键词:浮游微生物浮游植物藻类养殖藻类学硅藻门藻类
西沙群岛海洋硅藻的研究──Ⅲ.胸隔藻属Mastogloia Thwaites 1新种及其他属种在我国的新记录被引量:3
1997年
在西沙群岛潮间带底栖硅藻的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种──三波胸隔藻Mastogloiatriundulatasp.nov.和5个新记录:楔形胸隔藻Mastogloiacuneata(Meister)Simonsen,红胸隔藻椭圆变种Mastogloiaerythraeavar.ellipticaVoigt,,红胸隔藻格鲁变种MastogloiaerythraeaVar.grunowiiFoged,缢缩棒杆藻小形变种Rhopalodiaconstrictavar.minorKrammer和具盖棒杆藻伸长变种Rhopalodiaoperculatavar.productaGrunow.
程兆第刘师成
关键词:硅藻种属
硒对两种盐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累积和分布被引量:32
1997年
由于有机硒的重要医疗保健作用,利用生物合成方法生产有机硒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本文试图利用有重要食用和医疗价值的盐藻(Dnualiellasalina、D.bar-dawil),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添加Na2SeO3的方法,来富集和转化硒.研究结果表明,硒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不仅与培养液中硒浓度和藻的种类有关,而且与藻细胞暴露于硒培养液中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培养液中硒的浓度低于10mg/dm3时,D.salina的各浓度组的生长在生长前期没有受到影响,至后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D.bardwill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生长没有受到影响,还呈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硒浓度达到10mg/dm3时,两种盐藻在生长前期均未受到影响,至后期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但并未对藻体产生毒害作用.藻体中总硒的含量及其在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在0~10mg/dm3范围内,总硒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salina由4.135μg/g(dw)48.614μg/g(dw),D.的bardwill由1.881μg/g(dW)增加E26.875μg/g(dW);硒在两种盐藻生化组成中的分布则有所差别:在D.salina细胞中,?
王大志高亚辉程兆第
关键词:盐藻细胞
微量元素锗对四种微藻光合色素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 ,以锗作为胁迫因子 ,研究了锗对 4种微藻 :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 salina)、湛江叉鞭金藻 ( 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微绿藻 ( N annochloropsis.sp)光合色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 1 0 mg/ dm3锗处理后 ,四种藻类细胞中的光合色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有些色素发生明显的增加或形成 ,有些色素则减少或消失 ,但不同种间差别较大。此外还对锗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大志王海黎李少菁程兆第金德祥
关键词:光合色素
厦门港微型浮游生物叶绿素的分布和作用被引量:35
1994年
于1989年2月—1990年2月,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厦门港各大小类群浮游生物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微型浮游生物(3—20μm)是初极生产者中的最主要组成者(叶绿素a平均占74.7%);小型(20-200μm)和极微型(<3μm)浮游生物不是重要类群(平均占18.0和7.3%)。因此认为,在浮游植物定量研究中用采水方法采集浮游植物比用网采方法更客观。微型浮游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春季>秋、冬季。
高亚辉金德祥程兆第
关键词: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叶绿素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累积和分布被引量:20
1998年
本文研究了硒对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低于50mg/dm3时,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10mg/dm3)可促进其生长;当硒浓度超过50mg/dm3时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对藻体起毒害作用。藻细胞中总硒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在0~40mg/dm3范围内,硒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0mg/dm3的2.50×10-5(m/m,dw)到40mg/dm3的231.45×10-6(m/m,dw),至50mg/dm3,又开始降低为174.26×10-6(m/m,dw);硒在S.platensis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可达总硒的49.22%~71.49%,而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中的含量则较低,分别为总硒含量的3.59%~6.18%和1.45%~2.56%,硒在各组成中的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其变化趋势与总硒含量的一致。
王大志程兆第高亚辉
关键词:细胞钝顶螺旋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