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和军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试论东亚各国外语教育实践的时代变迁与内在嬗变
- 2015年
- 东亚各国自近代以来的外语教育实践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逻辑上蕴含着“外语”和“教育”二者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个体性与社会性、功利性与人文性、世界性与民族性这三个维度上递进展开,展现出了外语教育实践基于时代变迁的内在嬗变,也历史地推动了外语教育实践向自身本质的回归。
- 祝和军
- 关键词:外语教育
- 论干部选拔材料档案的形成及规范化
- 2011年
- 从干部选拔材料档案的必要性出发,认真分析当前干部选拔不同阶段材料档案存在的问题表现,提出依据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特点和发展要求来规范化收集和整理干部材料档案。
- 李海军祝和军
- 关键词:干部选拔档案
- 马克思、恩格斯认知未来社会的辩证运思被引量:1
- 2017年
- 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以及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在认知未来社会方面特有的运思方式。本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立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阐释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有力回应共产主义"妖魔化""庸俗化"的种种错误思潮,以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与信心。
- 祝和军
- 关键词:共产主义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
- 思政课教师如何当好“党员”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被引量:1
- 2016年
- 当代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是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拓展和延伸。思政课教师作为党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充当好"党员"和"教师"的双重角色,将事业与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 祝和军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党员教师党组织
- 知识性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兼论现代语境下的信仰教育如何可能被引量:5
- 2016年
- 信仰的非知识特征,决定着以知识论的形式切入信仰教育的诸多困境。从本质而言,知识本身蕴含着一定的悖论,即知识能够复制、分享和传递,但由于抽掉鲜活的主观体验而丧失"现场感"。为此,在现代语境下,信仰教育迫切需要在知识性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人文内涵,展现思想魅力,开辟一条转"识"成"智"、由"智"入"德"的崭新路径。通过知识性学习形成思想信仰,再由思想信仰升华为理论认同,这不仅符合当前政治性人格的养成规律,也是知识分类背景下信仰教育的一个可能进路。
- 祝和军
- 关键词:信仰教育转识成智
- 领导集体与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的中国表达——读胡鞍钢的《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 2013年
- 从国际比较看,“集体领导制”远远优越于最早实行个人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的美国。美国的总统虽然是民主选举产生,但总统一旦产生,就是个人集权制度。美国总统个人在担任国家元首的同时担任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司令,不再对国会负责,也不再对选民负责。
- 祝和军
-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美国总统
- 试论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以韩国/朝鲜、日本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于东亚地区,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以韩国/朝鲜、日本为例,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接受和传播过程中,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开创了兼具本民族个性和特色的儒学传统的历史。
- 祝和军
- 关键词:儒学朱子学
- 如何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被引量:3
- 2017年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性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对近代以来激进派和保守派加以扬弃,既要基于现时代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鉴中丰富中国文化,更要在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双重视阈下,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 祝和军
- 关键词: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
- 职业化管理策略下的干部考察员制度探讨
- 2012年
- 干部考察是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备受大家关注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对干部考察员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路径。通过对三个基层党组织干部考察员职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总结,本文在相关研究领域,以职业化管理策略为视角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干部考察员管理制度的构想。
- 李海军祝和军
- “夫子老而好《易》”新解被引量:2
- 2015年
- 孔子晚年喜《易》、好《易》,并不代表他早期没有深入研修过《易经》。孔子早期学《易》,以"象数"视之,注重的是卦象的流动和转化所开启的"艺"境。正因为此,孔子晚年虽然抛弃了卜筮之用,却没有抛弃卜筮本身,特别强调卦象、卦变与卦爻辞意义之间彼此共生、相互建构的关系。这种致思取向为孔子晚期发挥阐释《易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使得象数之《易》与演德之《易》的结合成为可能。《易传》沿着孔子开辟的道路前进,在天地相参、天人合一的理论构建中对世间的德性进行观照,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祝和军
- 关键词:卜筮象数艺境《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