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青
- 作品数:47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介入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病例,对如何选择封堵器的型号和安放位置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进一步规范。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入院治疗的伴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造影、超声和介入过程分析。测量膜部瘤的7条径线,并与封堵器型号和封堵位置进行归纳,寻找可能的选择规律。结果3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VSDs直径为2.7~11.9 mm,平均(6.4±2.6)mm。膜部瘤的破口最大径为1.5~4.1 mm,平均(2.9±0.9)mm。VSDs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为2~7mm,平均(4.3±1.7)mm。32例介入治疗手术成功。封堵器采用双侧对称伞,从4~14 mm不等。封堵器左室盘封堵缺损左室面者29例、封堵膜部瘤破口左侧者3例。结论封堵器左室盘放置位置取决于右室盘能否在右心室侧复型。首选位置是缺损的左心室面。当右室盘不能正常复型时,可选择在膜部瘤破口左侧放置左室盘。封堵器型号选择应根据封堵器安放位置决定。在左心室面释放左室盘,一般选择型号与左室面直径相等或大1~2 mm。在膜部瘤破口左侧释放左室盘时,如果为单破口型,选择同上;如果为多破口型,选择能遮盖相距最远的两破口间距离的最小封堵器。
- 刘瀚旻华益民王一斌石晓青朱琦周同甫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气囊扩张术
-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小儿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小儿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合并肺炎的281例临床资料。结果3例死于严重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病死率1·07%。11例自动出院。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3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患儿、1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患儿肺炎治愈后,行心导管介入封堵动脉导管。2例室间隔缺损患儿肺炎治愈后,行心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预后良好。其余患儿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易患肺炎,且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1岁以下为高发年龄。
- 乔莉娜赵珊珊雷明宇吴娜王晓琴石晓青华益民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肺炎
- 经导管介入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
- 目的对75例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探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适应症方法应用Amplantzer-type PDA封堵器对75例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经导...
- 石晓青华益民王一斌周开宇
- 不同手术时机对危重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疗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危重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书面知情同意下纳入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和(或)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1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施介入手术时年龄≤60d,其中产前诊断者7例(产前组),院外转诊14例(分为产后A组和产后B组,产后A组:产后7~28d转诊到我院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病例,共6例。产后B组:产后29—60d转诊到我院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病例,共8例)。产前诊断者,经一体化干预小组共同会诊制定干预方案,进行宫内诊治、围产期监护、出生后急诊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院外转诊者实施急诊PBPV。术前、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一肺动脉压差(PG)及右心室Tei指数。结果产前组出生后持续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状态下经皮氧饱和度(SpO:)82%~92%(86.57%±5.34%),无心功能不全患儿。出生后3~6d成功实施PBPV,术后Sp02(97.33±1.15)%,术前右心室肺动脉有创压差(86.34±11.77)mmHg(1mmHg=0.133kPa),术后右心室肺动脉有创压差(31.43±8.46)mmHg,术前RVTei指数0.68±0.05,术后迅速降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例术后7个月因再狭窄再次实施PBPV。院外转诊14例,其中产前A组6例,术前心功能不全1例;产后B组8例,术前心功能不全3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状态下SpO:(83%~91%),手术时间为出生后10~57d,术后SpO,改善,术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很快好转,甚至消失;术前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增高,术后逐渐下降,产后A组术后12个月恢复正常,产后B组术后随访12个月,RVTel指数为0.51±0.06,仍然较产前组及产后A组高(P〈0.05)。1例术后9个月因再狭窄再次实施PBPV。产前组、
- 周开宇华益民王一斌朱琦母得志唐军周容王川李一飞石晓青
- 关键词:危重病肺动脉瓣狭窄
- 胱抑素C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相关造影剂致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胱抑素C(SCys-C)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相关造影剂致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介入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于术前,术后24h、48h分别抽血检测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SCys-C等。根据急性肾损伤(AKI)网络的AKI诊断标准,将AKI患儿分为肾功能1期和肾功能2期,比较AKI患儿(n=16)和非AKI患儿(n=112)之间及不同分期AKI患儿之间的肾功能指标及SCys-C浓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SCys-C诊断儿童急性肾损伤的临界点。结果 AKI组的SCr、SCys-C高于非AKI组(P<0.05),BUN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1期与肾功能2期患者比较仅SCys-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SCys-C于术后24h即可发现AKI的发生(P<0.05),术后24h的SCys-C临界值在1.055mg/L可获得最大约登指数。术后48h的SCys-C的AUC与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价值相当(P>0.05)。术后24h的SCr不能发现AKI的发生(P>0.05),但术后48h可发现AKI(P<0.05)。同时点比较,SCys-C诊断价值均优于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相关造影剂可增加儿童急性肾损伤的风险,SCys-C是其重要筛选指标之一并有助于早期诊断,其术后24h的临界值为1.055mg/L。
- 彭羽侯晓林魏武然石晓青徐鹏罗秋红李莉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胱抑素C先天性心脏病造影剂
- 六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BTK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 BTK) 基因突变与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loglobulinemia, XLA)的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疑诊XLA的患儿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PCR扩增BTK基因19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PCR产物直接正反向测序并与GenBank中BTK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定有无BTK基因突变,及突变碱基和位置,以及相应的突变氨基酸及位点,对其中5例患儿的母亲DNA相应外显子进行基因测序确定是否为BTK基因突变携带者。结果本组6例临床疑诊XLA的患儿均发现有BTK基因编码区突变,其中3例患儿突变发生在BTK基因酪氨酸激酶(the kinase domain,TK)功能区,2例在BTK基因血小板一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区(pleckstrin homology,PH),1例在Src同源区2(Src homology2,SH2)。突变类型在6例患儿中3例为错义突变[c.1105C〉T(p.L369F),c.82c〉T(p.R28C),C.1754T〉C(p.V585A)];2例为无义突变[c.1834C〉T(p.Q612X),c.37C〉T(p.R13X)];1例为错义及移码复合突变[c.1802—1803TT〉GC(p.F601C)及c.1803—1804insC(p.T602fsX603)];其中[p.F601C、p.T602fsX603及p.V585A为未报道过的BTK基因新突变。在所检测的5例患儿母亲中有4例证实为BTK基因突变携带者,1例患儿母亲正常。结论通过对6例临床拟诊XLA的患儿进行BTK基因突变检测,证实了患儿XLA的临床诊断,并发现3个新的BTK基因突变。及早进行基因诊断,规律地采用免疫球蛋白进行终身替代治疗可预防及治疗患儿感染、挽救患儿生命,并可发现携带者及进行遗传咨询。
- 张晓敏李虹李强高举石晓青
- 关键词: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基因突变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8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石晓青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 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儿科学临床教学主题发展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关键词共现的方式,建立我国儿科临床教学主题可视化图谱,研究该领域知识主题分布及学科知识聚类,预测并指导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于2013年3月以主题词“(儿科学or小儿or儿童or儿科)and(临床见习or临床教学or临床带教or床旁见习or床旁教学or床旁带教)”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文献.使用Bicomb提取关键词,建立词篇矩阵与共词矩阵.之后使用SPSS 20.0对共现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最后使用Ucinet 6.0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 共命中文献679篇,核心关键词共66个,最低词频为5.经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成功建立我国儿科临床教学研究知识可视化图谱,直观展示我国儿科临床教学研究知识主题分布,并形成重点研究聚类.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教学参与人员和临床教学内容与方法是现阶段我国儿科学临床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新技术及新教学模式的引入,临床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也在快速发展之中;同时护理教学已单独形成聚类,但研究有待深入.结论 我国儿科临床教学以参与模式及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主题,相关教学改革方式研究正在深入,需要平衡发展护理教学.
- 周开宇李一飞高晓琳杨凡王川石晓青华益民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儿科学教学主题可视化研究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及诊断的临床研究
- 李莉华益民石晓青
- 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我国川崎病诊疗现状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关键词共现的方式,研究我国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诊疗的学科知识分布,预测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主题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0年12月)检索出的3 603篇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Endnote X4提取关键词,建立共词矩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转换、降维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采用Ucinet 6.0绘制川崎病的学科知识可视化网络。结果对检索出的3 603篇符合要求文献进行分析后,成功建立我国川崎病诊疗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图谱,直观展示对该病研究的知识分布,并形成重点研究聚类。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川崎病"治疗及药物选择"等学科知识发展较好,"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脏检查","诊断及临床表现"等聚类学科知识内部发展不均衡,而"致病过程和机制"等学科知识发展较欠缺。结论我国川崎病学科知识以治疗及药物选择、诊断及冠状动脉损伤为中心,并且研究为多学科知识聚类共同发展。该病特征及新近治疗措施和方案的相关研究,在学科发展中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冠状动脉损伤和临床体征的研究,在学科知识中具有重要地位;尚需要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石晓青李一飞华益民王川方婕周开宇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